分享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11-23

赵匡胤驾崩时,宋皇后年龄不过25。虽然已经做了八年皇后,但根本没有机会插手朝政。德昭与德芳皆非她所出,她让太监王继恩去宣德芳而非德昭进宫,完全是潜意识作祟:德芳继位为君,更对自己有利。十七八岁的德芳,要比二十七八岁的德昭更容易驾驭。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宋皇后,一脸妖媚

心存私念的宋皇后自以为得计,可是就算王继恩宣来了赵德芳,冒失的拥立为帝,赵德昭会保持沉默吗?连身边的一个太监都控制不了,还想操纵继嗣大事?赵光义上位之后,她就淡出公众视野幽居后宫,虽然一直保存着“开宝皇后”的名号,但在死后,赵光义却不肯按礼发葬。

说好的共保富贵呢?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赵德芳,也就是传说中的八贤王,其实排行老四,并没有手持打神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贼的霸气,一脸文弱

史料记载,宋皇后死时年44,宋太宗只是把梓宫迁往燕国长公主(赵匡胤胞妹)宅第暂厝,不按皇后礼发葬。翰林学士王禹私下议论,认为宋皇后毕竟曾经母仪天下,应当按照规矩风光大葬。消息传到赵光义耳中,王禹因妄议国家大政,贬官逐出朝堂。

证据四:王禹与《建隆遗事》

题名王禹的《建隆遗事》是研究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的关键史料,因为它记载的内容与正史截然不同。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王禹,一脸诚实

正史记载的关于太祖、太宗两朝事,都是出自《太祖实录》《太宗实录》。据宋代文献记载,《太祖实录》有三种版本。第一版第一个读者是赵光义。赵光义“取《太祖实录》入禁中,亲笔削之。”这招比李世民还谨慎。再版的第一读者是宋真宗,于是有了第三版。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宋初发生的许多大事成了历史之谜。根据这种资料编撰出来的《宋史》,“实录”的成分还有多少,风月君只能呵呵了。

别人都不敢去逆龙鳞,王禹却偏偏不信邪。王禹为官,一共有三次被黜的经历,都与触犯忌讳有关。

赵光义不愿风光大葬宋皇后,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他先后逼死弟弟赵廷美,侄儿德昭、德芳,不愿意用皇后之礼为宋皇后发丧,正是有意淡化赵匡胤的影响。宋皇后的死,标致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几个月后,他就公开册立了皇太子。

真宗即位后,王禹任《太祖实录》再版编辑,书生意气的他秉笔直书,被贬出知黄州。

证据五: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王继恩

赵光义究竟是怎么上位的,做为事件亲历者的大太监王继恩无疑最有发言权。

按照赵匡胤的家法,太监只能在宫中做些洒扫侍奉的小活,不得干预政事。王继恩没有顺风耳,哪里会知道赵匡胤传位赵光义是既定方针?这种说辞根本经不起推敲,如果王继恩知道,朝中重臣就没有理由不知道。朝臣知道的事,没有不透风的墙,传位赵光义当然也会尽人皆知。宋皇后急着派王继恩去宣赵德芳,岂不自找倒霉?

赵光义得以上位,王继恩有定策之功。因此,终太宗之朝深受宠信、重用,赵光义为了酬劳这个太监的殊勋,特封其为宣政使。王继恩恃宠而骄,得罪了时任开封府尹的赵元侃(即后来的真宗皇帝)。赵光义病重,王继恩阴谋发动政变。结果被大事不糊涂的吕端一举粉碎,后来死于贬所。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手好字

王继恩是怎么和赵光义勾搭连环的,最大可能是与另外一个道士有关。这个道士,差点被赵匡胤杀掉。

证据六:天上掉下个张守真

风月君曰: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能一本正经地胡扯,就不要写历史。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陕西周至县终南镇,有一个叫张守真的农民,突然一天能言人祸福。于是锄头一丢、有地不种,改行做了道士。

赵匡胤病急乱投医,有人趁机推荐了张守真。王继恩奉命前往汴梁城建隆观设醮,令守真降神祈福。张守真转述了神的话,重要的话说了三遍:晋王有仁心,晋王有仁心,晋王有仁心!

赵匡胤立即召见赵光义,安排后事。交待完后事,就驾崩了。赵光义即位后,张守真就成神了,被封为翊圣将军,与天篷元帅同事。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翊圣将军,一颗好肚

这是赵匡胤死因的官方说法。大家津津乐道。至于你信不信,反正风月君呵呵了。

英明神武的赵匡胤病急乱投医不足为奇,史家这样解释,也是环境使然。扶乩、降仙这种事情在中国很有群众基础,有的人一直都是神一样的存在的。

杨亿《谈苑》载,赵匡胤闻报大怒,准备杀了这个妖言惑众的家伙,还没来得及下手,自己就先挂了。杨亿是真宗朝文坛领袖,参加过《太宗实录》的编撰,《谈苑》是他与同僚闲谈前朝掌故,由门人记载下来的笔记,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至道二年,张守真上天去侍奉玉皇大帝。半年后,赵光义驾崩。半年后、半年后、半年后,重要的话说三遍。

证据七:宋代的尝药制度

自从神农氏尝百草后,中国就多了一种传统文化尝药!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神农尝百草,一颗仁心

这种礼俗往高尚上说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中的忠孝之道,往浅白了说,就是防止下毒。尝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臣替皇帝尝药;另一种是儿子为父母尝药。当年孔子病了,朋友送了药让他喝,他打死不喝。跟人说,我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先放着吧。其实孔老师就缺个尝药人。孔老师倒是有个儿子,可是他不舍得让儿子干这事。是药三分毒,没病乱吃药可不是闹着玩的。

孔老师没有尝药人,皇帝可不缺。太监,有幸成了皇家豢养的小白鼠。不是所有太监都可以尝药,必备两点:第一必须不懂医,第二必须是皇帝亲信之人。关于历史上的尝药制度,风月君只讲宋朝。

史料中没有赵匡胤一朝的记载,只知从至道三年开始,宫廷医疗改由御药院负责,由宋太宗亲信太监专门负责监督。“凡药品,必尝而后进。”据此可知,从前赵匡胤服的药,没人尝。

风月君以为,赵光义病重时出台这样的政策法规,在临床医学上讲应该属于被迫害妄想症。

早不尝、晚不尝,偏偏在自己病重时出台相关制度,不是担心有人在药中下毒,找不出更为合理的原因。

证据八:有人预知了赵匡胤的死

《宋史-方技传》中,记载了一个名叫马韶的奇人奇事。

赵匡胤在位期间,反封建迷信,不允许民间私习天文风水这类东西。因为他是被部下算出来天命所归才黄袍加身的。要是别人也被算出来,这可咋整。

可是布衣马韶却精通此术,而且他有一个交往过密的朋友叫程德玄。就在赵匡胤驾崩前一天,马韶找到程德玄,告诉他一个惊天的秘密:“明日乃晋王利见之辰”!

程德玄当时的反应是大骇,立即将马韶控制起来。这个事情,或者是程德玄半夜时分在晋王府门前徘徊的真正原因。赵光义上位后,马韶成了司天监主簿,第二年又升为太仆寺丞,最后做到了太常博士。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程德玄,一脸神秘

证据九:赵匡胤身后

赵匡胤从病到死,他的两个儿子居然没有问疾,也没有床前侍候,似乎人间蒸发了一样。这与情理不合。因为父亲病了,儿子陪床,这是天经地义之举,庙堂草野皆如此。当年李世民病了,李治陪床,就把小武勾搭上了。

不明不白的驾崩,死了之后什么模样呢?

赵光义柩前即位后,带了近臣瞻仰太祖遗容,野史记载“玉色温莹,如出汤沐”。很显然,尸体做过了高级处理,但肯定不会是被斧头劈死的。赵匡胤宫不放利斧,即便有,赵光义也不会笨到和功夫皇帝赵匡胤单挑。

北宋皇宫中一个专门存放各种毒药的库房,最厉害的一种无色无味,嗅到即死。这种毒药,直到宋徽宗做了皇帝,方才全部销毁。从李煜的下场来看,赵匡胤最大的可能是中毒身亡。本来是慢性毒药,在酒精的作用下,一时毒发。

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原来并非斧砍,而是中毒

七心海棠,嗅之则亡

做了手脚的是不是“法医”程德玄待考,但是在赵光义上位后,程德玄步步高升,数次因违法乱纪被黜,又很快重出江湖。任知环州时,赵光义干脆发给了他百十来张空白委任状,让他做西北的统战工作。不是在赵光义上位过程中做出什么突出贡献,怎会享受如此待遇?

因此烛影斧声当夜的事实真相应该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下班后,赵匡胤就请赵光义喝酒,兄弟俩喝的很嗨,结果喝到一半,长时间以来的慢性毒药在酒精的作用下一时发作,赵匡胤知道赵光义的阴谋,就想用斧头砍死他。可是赵光义只是往旁边躲了躲,赵匡胤根本砍不着,把斧头砍到了地上。赵匡胤还破口大骂,原来都是你干的好事。赵光义于是吓得跑路了。回去找人商量对策,此时赵匡胤毒发身亡。然后宋太后见此大惊,让人去找赵德芳入宫即位,结果王继恩玩了无间道,找来了赵光义。

风月君曰:皇权面前没有亲情,有的只是尔虞我诈、绞尽脑汁的权力争夺,历史长河中父子相疑、兄弟阋墙之事屡见不鲜。这也是赵宋建立尚不足二十年,就有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