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缙与董其昌:性格与结局迥异的书法家

 mengk4fz0yyf5h 2019-11-23
   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早已死在老父亲的前面,皇位只好隔代传到了皇长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手上。
   朱允炆继位本来挺安稳的,因为跟着他爷爷打江山的功臣宿将都被先帝爷爷诛杀殆尽了,能威胁他皇位的就只有四个皇叔。不久朱允炆两个叔叔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又先后死去,只剩下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势大兵重了。

明初三大家,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跋王诜《烟江叠嶂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朱允炆即位后,偏偏对自己的叔叔采取了削藩打压的下策。
   燕王朱棣首先不答应。
   朱棣是什么人!担负着整个大明对蒙古作战的封疆大吏,蒙古人的煞星噩梦。侄子朱允炆在他眼里就是个胡子都没长齐的嫩雏。四爷朱棣挥兵南下,轻轻松松就把朱允炆的皇位给抢了。
   公元1403年,朱棣登上帝位,称成祖,改年号永乐,史称明成祖,又唤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武功盖世,称帝前就有两次亲征北伐的不朽战绩。朱元璋离世前四年,燕王朱棣麾下的辽东都司兵峰席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东北内外兴安岭大片土地,为后来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   明成祖朱棣小楷手迹

   朱棣并不满足自己武治,文功上也要来个惊天动地的大业绩。来自江西吉水的解缙被永乐大帝选中,主持编撰《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不愧为空前的文化大工程,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合集,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八千种,集中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遗憾的是,《永乐大典》正本一直就未见传世,有史学者怀疑随朱棣一起陪葬了。其副本历经战乱,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掠往海外,如今只能在世界各国找到其散落的八百余卷。

明   《永乐大典》 嘉靖手抄本    现藏于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

   解缙是一个天才级的文化大师,七岁就能写文章。朱元璋执政第二十年,十九岁的解缙和哥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考中进士,受到朱元璋的器重。
   朱元璋爱解缙的才华,欣赏他的书法,在朝野上下台阁体风行的单调呆板中,解缙的书法无疑是一缕风格独具的清新之风。
   朱元璋待解缙如父待子,知道他才高八斗,性情也刚直不阿。为了保护解缙,不惜多次贬压解缙的官职,打磨他的性情。以便留给自己的皇孙朱允炆重用。
   偏偏解缙和建文帝朱允炆都辜负了朱元璋的一片苦心。从太祖时代到建文帝期间,解缙秉直进谏的性格从来就没改变过。而建文帝也屡屡将解缙贬出京城,从不重用。反倒是让夺了皇位的武粗大帝朱棣捡了个大漏。

明    解缙   草书 《千字文》  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朱棣和他老子一样酷爱书法,但写不出老爹那个水平,就只好做个书法的超级粉丝。解缙小楷、行草,用笔精妙,往往出人意料。解缙还擅长草书,对明朝晚期的狂草影响巨大。万历年间的进士、明代著名的史学家何乔远在其著作的《名山藏》评价“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均为元末明初的江西籍书法家)。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
   《自书诗卷》是解缙最为得意的作品,后经清乾隆、嘉庆、宣统三帝收藏。全篇笔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驭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

明   解缙  草书 《自书诗卷》  局部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朱棣喜欢解缙也跟他父亲一样,喜欢到骨子里。
   朱棣还有一点跟他父亲一样,就是同样地嗜血好杀。有一件历史公案可以证明朱棣的残暴,因为自己爱妃的暴病而亡,满腹猜忌的朱棣一怒之下就杀了宫中上千宫女。
   从国家治理来说,朱棣的成就是非凡的,连他的老子朱元璋也做不到。在他统治期间、尤其迁都北京之后,明朝疆土扩大,边境安稳,外交辉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明朝鼎盛。

明  解缙  草书  《游七星岩诗》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永乐大帝先后七次派大太监郑和下西洋,将大明威名和中华文明传播到亚非诸国。
   与欧洲航海家目的不一样的是,欧洲航海家是为了发现新大陆,获取更多的国力资源。而郑和则是代表大明天子宣扬君威。所到之处为了彰显大明强盛和吾皇圣武,散尽物质钱财,直到把大明的国库送到亏空。
   永乐大帝如此执着地赔钱挣吆喝,野史有一种说法是跟建文帝朱允炆有关。朱棣打进南京后,朱允炆就神秘失踪了,有人说朱允炆坐船逃到了海上。三宝和尚七下西洋,其实就是替主子去悬赏寻找建文帝。
   永乐大帝还组织了一次盛大的阅兵。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在京城北郊调集军队10万,精心挑选军中精锐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还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土狼兵”表演射术。27个国家派出使节前来观礼,大明国威之盛达到巅峰。

明   解缙   草书《宋赵恒殿试佚事》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朱棣的文功武治,离不开辅佐他的团队,尤其是解缙领衔的内阁付出的心血。解缙功劳大,但性格也让永乐大帝头疼。在立储的问题上,朱棣偏爱次子朱高煦,解缙却坚持立长不立幼,并以皇长子朱高炽儿子朱瞻基的优秀说服了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如此一来,解缙就被朱高煦恨到了骨子里。不久朱高煦一伙诬陷了个罪名把解缙送到广西去了。
   大才之士往往不拘小节,忽视人生最致命的细节。公元1410年,在边陲干了四年的解缙回京述职,恰逢朱棣大帝远巡关外,解缙就去跟太子朱高炽作了工作汇报。朱高煦趁势抓住解缙这个致命举动,指责解缙私会太子“无人臣礼”,一举戳中朱棣的心腹芥蒂,可怜大才子就此下狱沦为阶下囚。

明   解缙   草书  《自书诗卷》局部放大

   五年后,大明锦衣卫头领纪纲向朱棣呈交大赦犯人的名单,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后说了句“解缙还活着”,顿时让纪纲吓出一身冷汗。纪指挥使立马赶到狱中,将解缙灌醉后埋进雪堆里。   
   这一夜,正月里的北京大雪,为明成祖朱棣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干才就这样被活活冻死,年仅47岁。
   解缙死后一百四十年,公元1555年,大明另一位才子董其昌出生在东部沿海的松江府上海县。

明    董其昌   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卷局部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和解缙相比,董其昌算是大器晚成的。尤其是他的书法,从十七岁才开始起步苦练。在这之前,因为字写得难看,董其昌满以为可以在乡试中稳获第一的八股文被主考官批了个第二。等他苦练颜体又转学钟王、终得所成之后,董其昌已经是个三十三岁的超龄青年了。
   这一年,董其昌考中了万历皇帝的科考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功名虽然来得晚,却让董其昌磨掉了解缙身上的书生得意,平添了几分的安身之道。
   董其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明神宗万历年间度过的。准确地说是万历中兴之后,和明王朝一起走向极盛,又一起转向衰亡。

明    董其昌   行草  自题《仿古山水图册》局部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在明神宗执政的四十五年当中,朝廷围绕着太子人选的国本之争就持续了十五年。文武百官分为两派,大多数主张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皇帝本人却非常不喜欢宫女生的朱常洛,倾向自己宠妃之子朱常洵。不过万历皇帝的念头却遭到慈圣皇太后的极力反对。
   十五年中,一批又一批的大臣栽在了是非之中,而董其昌却因为果断告病还乡而躲过灾祸。在远离政治漩涡的同时,董其昌又因与京城各派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左右逢源。在一片逍遥之中,董其昌开始了他半官半隐的书画人生。

明    董其昌   行书 《李供奉赠怀素草书歌卷》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董其昌为官圆滑,但在书画艺术上却极其认真投入。十七岁开始学书法,二十岁开始学绘画,技艺日臻亦不离手,一直到八十岁高龄也不曾放弃,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
   董其昌绘画崇尚宋元技法,却能不落窠臼,自成风格,并能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之中,赋予了作品柔中见骨,转折灵变,清隽雅逸的艺术效果。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又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造诣最高,兼修楷书,综合了晋唐宋元四朝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正锋始终。在章法上,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董其昌的书法,可谓集古法之大成。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图册》之一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然而董其昌的人品,却始终不被历史认可。首先是他的官品,董其昌一生中先后三次托病辞官,四十五年的宦海生涯,就有二十七年隐居在家。朝廷一有是非,他就远走高飞。也就是万历皇帝和他的继任者无力管他,换在太祖朱元璋手里,十个董其昌也不够杀。
   其次是他的乡品。董其昌以朝廷命官之身赋闲家中,势力逐渐扩大。在他六十岁时,发生了董家公子强抢民女之事。乡民们看不下去,就编排了董家的段子四处播扬。董其昌一怒之下找领头的理论,又不巧遇到对方突然暴死。对方家属认定是董其昌暗中下了手,事件最后发酵到广大乡民团结起来烧了董府大院,董大官闲领着家人惊慌逃窜于苏州和镇江等地,好不容易等到事件平息,才回归乡里。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图册》之二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公元1636年10月26日,董其昌在松江寓所走完了他颇具争议的一生,享年八十二岁。
   这一年,离大明灭亡只剩下八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