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HR看徽宗

 般若ivy 2019-11-23

读完宋徽宗, 不禁感慨徽宗是:万般皆可为,唯有为君差。

他生不逢时吗?他出生在宋朝国强民富之时, 若硬要说他不逢时, 也只能勉强的说他生活的时间, 哥哥哲宗命短却又后继无人,面对皇位徽宗并未筹谋却得手天下大权,不可谓是天上掉下了大馅饼,把赵佶砸中了还有些昏昏然、飘飘然…….

徽宗做为皇子自幼养尊处优,在当时宋朝贵族的风雅之风熏陶下, 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无不精通,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尤其是南唐后主李煜对徽宗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读书过程中, 还翻阅了一些关于徽宗的传说佚事: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芙蓉锦鸡图》(传)北宋徽宗赵佶绘,楷书,轴,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日本著名汉学家宫崎市定在《东洋的近世》中指出:“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宋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宋徽宗做为“独创瘦金体”“书画届一代宗师”,在艺术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地。这是他个人取得的艺术成就, 但徽宗在位期间, 对于传统礼仪、音乐、器物等的推崇,以及在甄选、培养和奖励宫廷专家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改革, 大大推动了诗、书、画、乐、建筑、医学等的发展。

宋徽宗《蜡梅山禽轴》,楷书,绢本 ,轴, 后期风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家普遍认为风流倜傥外加才华出众的皇帝一定是不爱江山,厌倦政事的昏君。历史上对徽宗评价不高,“祸国昏君”是常用词汇, 在这里,我不想讨论他在治国方面的所作所为, 毕竟有史为证,一度繁荣的大宋江山断送在他手。但是, 徽宗就真的那么不堪吗?我想从个人角度来分析一下徽宗。

▲宋徽宗《瑞鹤图》绢本,卷,楷书,后期风格,辽宁省博物馆藏。

我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首先要讲求: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但凡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他所从事的工作,我们是要从胜任力来进行匹配和判断。 徽宗,从小是被当成一个皇子来培养的, 注意,皇子,并不是太子/储君。我们都知道, 一个太子所应接受的培养是长期的、系统的、 全方位的,他在上位前,并没有接受一个太子应有的培训,也就是说,他缺乏理政的基本的政治理念、素养、格局与手腕的培养。而他所接触的是做为一个皇子衣食无忧,把风谈月,骄奢淫逸的生活。当然,他的兴趣爱好也在于笔墨、丹青、骑马、射箭等,所以造就了徽宗才华卓越(书画)运动全能(马球,蹴鞠,步骑双绝有木有)品味出众(艮岳)沉淀有内涵(大观茶论,圣济经)颜值高超(画像为证),很有爱心待人宽容(命各州建立类似今天养老院的福田院,待大臣很友善厚道)的基本特质。

从性格上来分析徽宗,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好大喜功, 喜欢表现自己。这从他主理朝政后,经常当朝赋诗,并时常将作品赏赐给大臣的举动中可探得一二。大臣们的阿谀奉承已然让徽宗飘飘然不知所以然, 理想主义的性格驱动着他满腔的治国热情, 加之大臣们逢迎阿谀、报喜不报忧联合构建的太平盛世的表象,徽宗陷入自已无所不能的幻境(对西夏的战争,童贯只报胜利,瞒报损失), 做为一个缺乏政治素养的君王,不理政,让有能力的大臣们打理,天下反而太平, 越是积极投身于治国理政中, 天下却愈发的混乱…..

徽宗还是一个避免矛盾(或者说懦弱、不敢于直面冲突),惯于借他人之力解决问题的个中高手。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徽宗所与生俱来的处事的方式与手腕, 继位初期与向太后要政,虽然徽宗表现出的恭顺,没有与向太后发生明显矛盾冲突,但是他在向太后与臣子们中间所做的却是一种隐性的矛盾催化剂,无疑, 徽宗确实是擅于避免矛盾,借力打力,但是, 他鉴人、用人的能力限制了他的这个优势, 仅凭对蔡京书法的欣赏,而推崇蔡京的全部, 将朝政交与蔡京主理,导致蔡京一人独大,揽政几十年, 贪腐滋生,民不聊生……再有就是金人入侵燃眉之际,让位于钦宗理加印证了徽宗的懦弱和没有担当。

身为一代帝王, 以身作则,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并能坚决实施、始终贯彻是必要的基础。想必徽宗的优渥生活环境与一学就会的聪颖天赋养成了他凡事浅尝辄止,不长久坚持的特点, 短期内的政策方向来回变动,反复无常,无法树立一个帝王应有的威仪,最终沦为被佞臣蒙弊操控的下场。徽宗朝政治生态奇特, 为上者御下无方, 为下者极尽讨好谄媚,粉饰太平成了理想国, 决策层严重脱离现实,在理想状态下自以为是, 做出与现实不符的决策, 加速了大宋由盛转衰的进程。(联金抗辽)最终落得“昏德公”的身份供人取乐,“坐井观天”的屈辱…..

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像宋徽宗赵佶那样,将伟大与渺小、雄健与柔弱、光荣与耻辱,如此严丝合缝地合于一身。他本应是一代艺术大家, 却落得以“祸国昏君”惨淡收场。

最后, 以徽宗所作《眼儿媚》做为收尾, 同情徽宗一秒钟--错误的选择了职业生涯的艺术家皇帝。据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中记载,徽钦二帝被金人押解着一路北上,一天夜里,他们露宿林中,在凄冷如刀的月光下,听见有胡人吹笛,赵佶悲从中来有感而发,那份悲凉凄切,丝毫不输给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玉京曾记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楼玉殿,朝喧箫管,暮列琵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龙沙。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