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何成长,都离不开持续且痛苦的努力

 聪妹创业手记 2021-01-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成长菌

拉拉勾,邀请你置顶星标我~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Leah

来源|职场成长菌(ID:zhichangtime)

转载联系(微信ID:sicong633947)

你好,我是Leah。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努力”。但我会带你从更本质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找到新手进阶到专家的独门秘籍。

文章很长,请耐心逐字逐句阅读。

1

成功者喜欢在功成名就时避谈努力

成功者总喜欢在功成名就后淡化个人奋斗历程。

当别人向他们请教成功经验时,大部分人会以「运气好」、「选对了路」、「资质好」等词语一笔带过。而对痛苦且持久的努力闭口不谈。

为什么?

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1.人们喜欢英雄的结果,讨厌苦逼的过程

大家都喜欢听英雄的故事,而对苦哈哈的过程提不起兴趣。

不信你看:

看完《泰坦尼克》,人们记住了把生的希望让给女主的男主Jack,茶余饭后,还会来一句电影里的经典台词:“You jump, I'll follow the jump(你跳,我就跟着跳)。”

看完《超人》,人们记住了那个“内裤外穿”、每天忙着拯救世界的“小蓝人”。

但事情的真相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一个人不是通过持续努力走到今天的。

乐纯CEO刘丹尼(Denny)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

可是,就是昨天持续的苦逼,成就了今天的牛逼!

2.认为选择>努力

选择意味着把握机会,意味着在正确的时间加入正确的行业和团队。

《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认为:杰出的人之所以可以取得非凡成就,不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凡的才能,而是他们面对巨大机遇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作者以硅谷大佬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史蒂夫·乔布斯为例,表明观点。三位大佬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计算机高速发展阶段。

三位大佬的发展轨迹与计算机发展阶段吻合,时间、选择让他们获得了非凡成就。早于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因为年龄较大,早已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结婚生子,是绝不可能放弃稳定工作,不切实际地花397美元买一台个人电脑,只好错过机会。

往近处看,国内科技浪潮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门户网站、移动互联、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词儿年年有。

机会的瞬息万变让人觉得,如果自己没能在趋势面前做出正确选择,人生从此就失去了意义。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每个浪潮来临时,「上车」的人不少,但真正把握住机会的,凤毛麟角。

缺乏「驾驶技能」的司机只能在弯道处翻车。

事实上,任何一项技能的习得都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你努力到极致,努力到认知体系可以支撑你做出正确选择。而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都是没有资格谈论选择>努力的。

3.认为天赋>努力

全球最赚钱对冲基金创办人、《原则》一书的作者达里奥说:“我阅人无数,没有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

华语乐坛的常青树刘德华曾被媒体评价唱歌不如张学友,外貌难敌黎明,舞技炫不过郭富城,演戏不如周润发。

出人意料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在新人辈出的娱乐圈,红了将近40年。 

努力把握每一个机会,在机会来临时全力以赴,是他的人生写照。比如:拍《神雕侠侣》,他把金庸写的书翻了个遍;演《鹿鼎记》里的皇帝,他查史书反复研究古代礼节。

让他杀出一条血路的,不是天赋,而是日复一日的努力。

事实上,任何成长,都离不开长期的努力;任何领域的高手,在登上舞台前,都埋头苦干了许久。

2

高手是持续努力的结果

说个朋友小A的故事。小A刚30出头,就成为公司的销售总监。出门小车儿坐着,百万年薪拿着。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你想象不到的几年如一日的努力。

她像个隐士一般,极度克制:不管晚上忙到几点,第二天照样7点起床,8点出门拜访客户,到酒店后继续看数据、检查下属工作、开视频会议、做方案、写报告,一天工作14小时以上。

央视女主播海霞说:“成功,其实就源于每一次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的全力以赴,源于你全身心投入执着的坚持。”

每一次、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意味着持续的努力。

那么,为什么是持续努力而非间歇性努力呢?

这里,我将引入成长模型来解释它。

心理学家德雷福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德雷福斯模型”,他将新手进阶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阶段一:新手

阶段二:高级新手

阶段三:胜任者

阶段四:精通者

阶段五:专家 

每个领域各个阶段的人数比例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五个阶段,除了“能力上”的差距外,“职能上”也有很大差距。

现在,我们分别来聊一聊各阶段上的个人表现。 

阶段一:新手

新手即菜鸟,他们有点儿技能常识,但基本没什么经验。做事靠别人给规则和步骤。

比如,不会做饭的厨房小白可以照着菜谱做个蒸蛋。 

阶段二:高级新手

高级新手,比起新手,多了一些经验,知道在遇到问题时找方法。

比如一个家庭主妇,有一定做饭经验,当她准备做一道新菜时,她知道去哪里找菜谱、如何使用菜谱,虽然不懂做饭原理,但不妨碍她炒菜。 

阶段三:胜任者

胜任者顾名思义,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技术上比高级新手娴熟。

而且,他们拥有高级新手没有的“全局思维”。处于这一水平的人,通常被认为“有主动性”或“足智多谋”,通常具有领导一个团队的才能。

不过,由于经验与技术的局限,这类人在解决问题时会忽略很多细节。可以做好事情,但未必能做得很好。

阶段四:精通者

精通者有两个品质:一是良好的全局思维,二是有纠错能力。

这是第二少的人群。和前几类人相比,他们具有“纠错能力”,非常善于反思、学习和改进学习方法,知道如何做的更好。

还以厨师为例,精通者如高级厨师,对步骤烂熟于胸,知道每个步骤里的“为什么”,比如,他们知道蒸蛋为什么要用中火,为什么要煮20分钟而不是40分钟。 

阶段五:专家

这是“稀有物种”,只占人群2%-5%。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无招胜有招”,他们是“米其林星级厨师”,是各领域里的佼佼者。

大家都想从新手进阶到专家,但最终成为专家的总是少数人。

为什么?

这和个人成长表现有关。

我们且用学习曲线说明问题(图片见后文)。

学习曲线将个人成长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缓慢起步期

阶段二:快速提升期

阶段三:高原期

每个人在各学习阶段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

阶段一:缓慢起步期

这是最容易放弃的时期,学习者进步缓慢,会因为一时困难放弃努力。

阶段二:快速提升期

进入此阶段的人早已克服了许多困难,他们进步神速,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知道哪些东西有利、哪些东西无效。

阶段三:高原期

专家就处在这个阶段,因为稀少,他们可以获得最高的回报。

这一时期的成长速度开始放缓。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付出无数的努力。

很多处于快速提升期的人因为难以忍受进步的缓慢选择了放弃。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3

持续努力的正确姿势

那么,如何通过持续努力,让自己从新手进阶为专家呢?

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赋予使命感

武志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说:“做了改变恶习的决定,却迟迟不去执行,或者执行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而恶习仍在继续。之所以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源是没有找到使命感。”

以健身为例,很多人花高价办了健身卡,一年却去不到10次。健身大计屡遭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去锻炼。

让身材看起来更苗条与为了保持健康去锻炼,结果是不同的。

前者大概率会因为周围人的议论失败。“别去健身啦,现在这样不也挺好的,干嘛要和自己过不去呢”。后者有很大可能因为想活得更健康而持续下去。

实际上,任何人都做不到“随便做个决定,之后就可以100%的实施。”

让flag屹立不倒的方法是—为它找到充足的理由。

2.做尽可能小的改变,循序渐进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努力,人才会进步。不断尝试新鲜事物,迎接新的挑战,习得新技能。

这里单说下挑战。

一方面,人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如果可以通过挑战触发大脑结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只练习已习得的技能要高效许多;另一方面,长时间接受高难度挑战、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迅速改变、持续获得进步的关键是—在离舒适区并不远的「甜蜜点」上接受挑战。“并不太远”意味着—要做尽可能小的改变。

还以健身为例,如果你把健身目标定为:每天跑步5公里,那么,你可能跑了几天就会放弃。

为什么?

对于没怎么锻炼过的人来说,每天跑步5公里是个极大的挑战,完成它需要极强的意志力,而大脑结构的稳定性让我们更喜欢在舒适区里待着。

但是,如果你试着把目标定为“每天做10个蹲起,坚持1个月。”那你大概率会成功。

这时候,大脑就会告诉你:“这不过是个小case,10个蹲起,快的话一分钟就能做完,做就做吧。”

于是,你迅速的做完10个蹲起,达成了第一天目标,又接连达成接下去好几天的目标。

当你好几天都能达成目标时,你会有“我真棒”的真实体验。正是这种成就感让你走到了最后,甚至,你还可能因为不满足现在的成果而提出更大的目标。

“反正10个蹲起我做了一星期,没什么难度,不如下周起,每天就做20个吧。”

一件事只要养成习惯,就没什么困难可言。

3.建立即时反馈机制

何为即时反馈?

举个例子,玩王者荣耀的朋友会知道,打游戏最爽的,就是在自己干掉一个boss时,听到系统里“First Blood”、“Double kill”的语音鼓励,这种立刻给予的评价就是即时反馈。

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主要是因为当你每完成一个目标(打掉一个boss),就能获得即时反馈(系统的语音鼓励或掉的装备)。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且喜欢尝甜头的,这个不断给予的即时反馈就是最甜的甘蔗头,驱使人们自发做这件事。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此不太一样,大多时候,人们获得的是远时反馈,比如要寒窗苦读多年才能金榜题名;做到行业专家,少则3、5年,多则十来年。

那么,怎样将这个过程变得更容易呢?

方法是—在远时反馈上建立多个即时反馈,让自己从心底里爱上这件事,不用别人监督,就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比如,在每次跑步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跑完时,将打卡图片发到朋友圈,收获无数点赞。

行动-获得即时反馈-再次行动,由此,我们进入了正向循环。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短跑冲刺。牛逼的背后是积累了许久的努力。

任何领域的高手,都离不开持久而痛苦的努力。正所谓--日积跬步,才能至千里。

共勉!

作者:Leah,90后老阿姨,坐标上海。一个曾想仗剑走天涯的文科女,理性、有条理是我的标配,内里有颗敏感的心和有趣的灵魂。个人公众号“职场成长菌”(ID:zhichangtim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