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自恋”?

 hercules028 2019-11-23

当我们谈到自恋时,多少带着点负面的意思,因为它意味着某种扭曲的,或者至少与现实并不相符的自我判断。

但,我们每个人内心不都有一点小自恋吗?人需要对自我的存在本身感到一种基本的愉悦与满足,没有这么一点自恋,很难想象我们能与任何人发展出健康的情感,因为他人的善意与欣赏都会被解读为虚伪、愚蠢,或者羞辱。

从无伤大雅的小虚荣,到性质恶劣的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甚至自恋型人格障碍,似乎都可以算在自恋的谱系之内。以下,Enjoy:

徐凯文 | 作者

我们都听过希腊神话里那则关于水仙的故事。

那喀索斯(Narcissus,又译:纳西斯)是河神刻菲索斯与水泽女神利里俄珀的儿子。他是一个猎人,长得很帅,也很高傲,很多女神爱慕他,但他拒绝了所有人。回声女神厄科(Echo)对他非常倾慕,到处追随他,远远地看着他,但这位女神被施过咒语,她没有自己的声音,只能重复别人的话语,当然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爱。那喀索斯拒绝了厄科,而且拒绝的方式很残忍,他说,“与其爱你,不如早死”。于是女神悲愤交加而死。

复仇女神决定惩罚那喀索斯,让他也尝一尝“得不到的爱”的滋味。一天,当他在河边喝水的时候,看见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瞬间爱上了自己的倒影。那喀索斯终日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影子,最后憔悴而死。在他驻足的河岸上,长出了水仙花。

那喀索斯爱上的到底是什么?水中的倒影到底隐喻了什么?

这个神话故事显然是在警示自恋的危险之处,对自我的迷恋,妨碍了那喀索斯的自我认识,也造成了他与他人之间的隔绝。最后,他的世界里只有他和他自己的倒影,外部世界与他再无关系,最终造成了自我的毁灭。

为什么要讨论自恋呢?我们每个人内心不都有一点小自恋吗?

01

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不仅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会让你神采飞扬,更具创造力,更有自尊,更懂得爱。

自恋涉及一个根本问题,即我们如何评判自己。如果你仔细倾听,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种声音,对我们的每一种想法、行为、情感品头论足,判定我们的成败、价值。这种声音最初也许是在我们外部的,比如父亲的温柔、鼓励的声音,或者母亲的难以取悦的、愤怒的眼神,一个朋友的决裂姿态,甚至一个路人无意的赞叹或者嘲讽……

但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声音、表情、姿态、动作都内化成了我们自己的声音。是否因为在某个瞬间,它们是如此合情合理,令人难以反驳和拒绝?

自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就的?自恋真的是源于对自我的迷恋吗?自恋到底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或者说,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界限在哪里?自恋与自尊有什么不同?自恋与自信的界限在哪里?

英国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Simon Blackburn)对自恋、自尊、自爱、骄傲、虚荣、自负等概念做了哲学上的辨析。他还提出,这些都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在有限的时间维度内,这些本性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能够变化的,只是文化的境况。

也就是说,是文化设定了我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期待。如果社会热衷于财富,则人的虚荣只能由财富来满足。如果社会热衷于慈善或公益精神,则虚荣与骄傲就不可能与这些价值共存。如果社会崇尚名人,那些低自尊的人就会幻想成为名人,并对自己的平庸人生感到不满。

所以,在打量我们自己之前,我们也许应该先打量一下我们的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正在促成自恋这一人格特质在形式上的变化?然后,我们才能问自己,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爱自己?

02

我们真的身处一个特别自恋的时代吗?如果自恋真的是一场流行病,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自恋的症状是什么?病源又是什么?在中国,它的文化症候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是什么推动了它的流行?社交媒体在这场流行病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自恋”这个词其实是来自西方的词语。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原来很少谈到一个人的自恋,我们的文化好像更讲究人要谦卑、要虚心。那些过于肯定自己、凸显自己的人往往是跟我们的文化传统相冲突的。所以“自恋”在我看来,是一个新问题。

最近这些年来,自恋似乎成了越来越明显的一个心理现象。人们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于是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技巧,甚至去整形让自己变美。现在更简单了,人们用一个“美图”App,就可以把自己的照片修得很完美,然后把各种自拍照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这些都是人们越来越自恋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问题:什么是健康的自恋?什么是病态的自恋?什么样的自恋需要去治疗?我们该如何去跟一些有病态自恋的人相处?

1、健康的自恋:自尊

一个人能够充分地进行自我肯定,又不脱离现实,就是自尊,是健康的自恋。而病态的自恋,我们通常就会把它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同样是自恋,为什么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呢?健康的自恋的作用是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有健康的自恋,一个人爱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不是病态,而且一个人应该爱自己,而且得学会怎么样好好地爱自己。也许你可以这样讲:一个人如果一点自恋都没有的话,他将生活得非常卑微,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甚至会因此对自己失望到要放弃生命的程度,所以健康的自恋是非常有必要的。

维护和增强我们的自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占有核心地位的。有自尊心以及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能够让人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地活着。

当人的行为和他的价值观相互矛盾的时候,他就会感到羞耻绝望,自尊就会受到打击以致丧失自尊。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感到非常痛苦,而且会对自己产生攻击性,可能的表现包括抑郁、绝望,甚至自杀。

一个人的自尊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健康自恋,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爱自己。

2、病态的自恋:自恋型人格障碍

那什么叫病态的自恋呢?病态的自恋是一种需要他人赞扬,并且缺乏共情能力的自大的幻想或自大的行为模式。这是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我说得再直白一点,病态自恋就是当一个人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和肯定,他就受不了,不舒服,就难过得要命。

更重要的是,他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不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或者说,常常把自己的需要凌驾于别人之上,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那么这样的行为可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那我们来具体阐述一下,所谓病态自恋有哪几种表现。

第一个表现就是自大。自大就是一种觉得自己特别重要的夸大感。自大的人夸大成就,虽然实际上他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他会觉得自己是优胜者,是出类拔萃的。

第二病态自恋的人有一种超乎魔力的幻想。他整天沉浸于“自己无限成功、无限有权力、无限聪明、无限有吸引力”的幻想当中,他觉得自己特别特别好。

第三是对他人傲慢和不尊重。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好,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他表现出对周围人的否定和贬低,觉得他是独一无二的,而其他人什么都不懂,都特别无知,根本就配不上跟他交流,那就很有问题了。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中这样跟他人相处,那么,他的人际关系恐怕是会出大问题的。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和贬低,这种傲慢的态度和行为是让人讨厌的。

第四,病态自恋的人在自恋受挫时还会认为是他人在嫉妒自己。在这里“嫉妒”是什么意思呢?他会觉得自己那么优秀,一定会有很多人嫉妒他。如果别人否定他,不是因为他不够好,而是因为别人嫉妒他,别人受不了他那么优秀。

第五个表现,也是病态自恋非常典型的表现就是优越感和对他人的剥削。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特权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他们是那么优秀、那么聪明,所以别人就必须要顺从他们、服从他们。他们还要求别人对自己不断地和过分地称赞。

第六个病态自恋的表现是:自私自利。即在人际关系上剥削别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去侵占别人的利益,而且还认为理所应当。

第七,病态自恋的人可能缺乏界限。他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不守规则,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随心所欲、破坏规则,等等。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病态自恋的人缺乏共情能力。“共情”这个词在英文当中叫“empathy”。缺乏共情能力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甚至还戳别人的心窝子,别人不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特意要把别人的缺点和弱点暴露出来。

总之,与自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时,大概所有人都会非常不舒服,因为他不断地传递出“我很优秀,你很糟糕,你很垃圾,所以我就应该践踏你,利用你,控制你,逼迫你”这样一些感受。我想,应该没有人喜欢和特别自恋的人相处。

03

自恋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社会好像真的经历了一个自恋化的过程,比如,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化妆。当然,把自己打理得干净好看一些,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然而,在化妆流行之后,开始出现整容的流行。这好像是对美的价值的一种认可,似乎长得更像西方人,拥有蓝眼睛(使用美瞳)、高鼻子,才是美的表现。

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集体潜意识层面的认同问题。再接下来,科技发展很快,我们不需要化妆了,也不需要整容了,只要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我们可以把自己在照片里的样子变瘦,把自己的脸变小,等等。我们在朋友圈发各种各样的自拍,好像表现得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愿意肯定自己。

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什么时候,我们更需要自恋呢?

可能是在我们自卑的时候、自尊受挫的时候。

我想举自己的一个例子。在我读博士时,有一次,我导师对我的一些工作并不是很满意,于是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跟导师谈完以后,我感到很沮丧、很难受。我还清晰记得,我之后做了一件事情,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好笑。我回到办公室,打开了网页,在百度上搜索“徐凯文”这个名字,我发现网上有很多肯定我的言论。我看到“徐凯文讲课讲得特别好,也很有知识,治好了很多病人”之类的报道,我就舒服多了。

其实,在自恋背后,尤其是在病态的自恋背后,大概存在着一种对自己不被认同的补偿,甚至是一种自卑的心理。

从第二个层面来讲,自恋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个体主义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始出现了。

现代西方社会的个体主义发展得越来越极端以后,人们就会表现出对社会和道德价值的漠视。“我不关心公众利益,我不关心国家,我不关心社会,我只关心自己,只关心自己的私人领域,只关心自己的健康,只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我要保护自己的物质利益,我不要烦恼。我要一天到晚都很开心,如果不开心的话,我会去吸毒。我工作是为了收入,为了假期,我并不享受工作,我也不喜欢工作……”人们好像没有了远大的抱负和理想,生活变得越来越浅薄、浮躁,以自我为中心。

最近这些年,这样的现象对中国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觉得对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有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当中,中国人整体的精神障碍患病率,从1.12%(1993年)增加到17.5%(2005年),这是一个飞速的、巨大的增长,我觉得在这个增长背后,有价值观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认识层面的问题。

在过去的40年当中,我们经历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科技的发展,这是巨大的社会进步。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模仿和认同,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常认为长得像西方人才叫英俊好看,而典型的中国人的样子,好像就不好看。比如,黑头发不好看,所以人们一定要染成各种颜色。

除了文化价值观冲突的原因,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了“自恋”的产生,这就是独生子女政策,虽然这两年这个政策已经成为历史。独生子女政策带来一种非常不一样的自恋。

这些独生子女,就是家里的“小太阳”,他们从小得到的都是周围大人的赞许甚至崇拜,因为他们可能是三代单传独苗。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也影响着独生子女对自己的判断,因此,他们形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自恋尽管这样,我觉得这里谈到的一些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也都会逐步地发生改变。

所以,我想做一个大胆的预言,这些自恋的问题,甚至集体层面的自卑和自我否定问题,接下来可能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渐渐地消散。我们会重新回归到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和基因的认同上,这样心理层面的自恋问题可能会随之减轻和减少。

04

从个体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自恋有两个主要的来源。

第一个就是:创伤。自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自卑。人们为什么会自卑呢?是因为人们受过创伤和挫折,有过被否定、贬低、伤害、践踏的经历,人们没有得到爱,所以人们不得不自己爱自己,自己肯定自己。

当你发现你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自恋的人,那么很可能是他经历过一些你没有经历过的创伤和痛苦。比如,他从小被寄养在别人的家里,没有得到来自家庭和父母的爱,所以他不得不爱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所经历的创伤和情感都是非理性的,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作用远大于理性的作用。所以人经历创伤后会有这样的动力,会使人表现出强烈的自恋。越是自恋的人可能实际上越是自卑的、需要控制他人的人,内心也越是缺乏控制感。

形成自恋的第二个原因是:幻想。什么叫幻想呢?假如一个人总是得到周围人的肯定,以至于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么好、那么优秀,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一种幻想。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单纯地赞扬一个人,不足以让其产生真正的自尊和健康的自恋。健康的自恋和自尊,需要来自现实中的成功和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所以,如果赞扬是非现实的,就可能造成内心的幻象。

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爱自己、评价自己呢?

如果把这个问题变得稍微学术一点,那就是:我们如何建立起健康的自恋或者自尊呢?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两个层面建立自己的自尊:

一是从个体的层面去建立,或者也许可以把它叫作“西方式的自尊”。

二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我们可以从集体主义的层面、从中国文化的层面去建立“集体主义的自尊”。

所以,一个人真正的自尊并不是靠豪车、靠物质、靠长得多好看,或者靠把自己的脸修得更像某一个明星来获得的。真正的自尊,来自你的内心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你取得的现实成就,来自他人对你发自内心的肯定,来自真正亲密的、稳定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