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窗户与拆屋顶

 稼穑居 2019-11-23

开窗户与拆屋顶

  鲁迅在演讲中,曾打过一个比方:“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的比方,意在说明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若从当今发生的一些怪现象看,就不仅仅是调和折中问题了。有些本该通过正常的沟通就可以解决的诉求,你若不把事情闹大,往往很难得到顺畅合理的解决。岂非咄咄怪事?

  前不久发生的奔驰车女车主维权的遭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话好好说解决不了问题,非要闹上那么一闹,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有人把这类现象概括为“闹而尤则利”,小闹小利,大闹大利。类似情形恐怕既不是第一,也不是唯一,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跟着吐槽?有那么多类似现象被公之于众呢?

  开窗户只是屋里人要见见光,透透气,属于正常诉求,本该得到满足,可是行不通;拆屋顶则是非正常过激行为,会大面积曝光,大面积透气,其影响也不再是局部的,而是关系到大局,甚至可能会因引发冲突而不可收拾,相关企业或部门就不能置之不理了,于是不得不有所让步,息事宁人。这样一来,满足正常诉求就能解决的问题,演变为平息争端了。其结局不仅要付出更大代价,而且会产生更坏影响,引起连锁反应。

  刚看到一幅截图,画面显示,某社区门口趴着一辆报废的无主车,车窗破了,轮胎没了,斑驳陆离,不仅碍眼,而且碍事。有多人打电话请相关部门来清理,可那些相关部门都互相扯皮,没人来管。直到有一天,车体上被人用漆喷上了一行“敏感词”——无非是“民主、法治”之类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的词语,第二天,车就被人拖走了。喷漆的人不见得有什么异心,不过是“恶作剧”而已。可这件事本身,难道仅仅是一场“恶作剧”吗?

  于是我想,包括商业领域在内的诸多公共服务领域,他们对内对外本来都是有规则可循的;不论事体大小,都应当按规则办事——可这些规则往往只是例行公事,有些条款很难落实到位,甚至于不告不理,告也不理,糊弄一时是一时,非到有人扬言要“拆屋顶”了,这才当成一回事来办。

如此看来,无论你店大店小,也不论你权大权小,谁都不可无视民情、舆情,谁都不可忽视起于青萍之末的民意!(王兆贵)

附注:本文原载《今晚报今晚副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