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痞满、胃痛、呕吐、吞酸,各种胃病,寒热并用是关键

 liangfeng80 2019-11-23

胃病,想必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痛苦,胃是是人体的仓廪之官,对于人体的作用,不言而喻。胃病的种类很多,胃气上逆、胃热、胃寒、食积、痞满、胃痛、呕吐、吞酸……

这么多种症状,寒热错杂证者,也较多见,但易被忽视。有人说其关键不过寒热并用,这是真的吗?快一起来看看吧!

主要病因病机:

胃为阳土,寒邪客胃,胃阳被遏,气闭从阳化热,在寒邪未尽之时,致使寒热并存;或胃有痰食积热,复为客寒所遏;或属热证,治过寒凉,胃热未尽,阳气已伤;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横逆犯胃,复食寒凉;或邪浊在胃,从阳热化,复又传脾,从阴寒化,成上热下寒之寒热错杂证。

胃病者,其病变核心虽然在胃,而与脾肝密不可分。脾胃者同为中州之土,互为表里,升降相因,阴阳和调,共同完成食物的受纳与运化。然脾胃的升降,又必赖于肝气的条达,所谓“土得木而达”。

反之,若肝病者,或郁或逆,必乘中土,所谓“土恶木也”。即木壅土滞,脾胃升降失调。

上述病因,何以致胃脘痞满、疼痛、呕逆?这是因为胸为阳,腹为阴,胃正在心下,属阴阳交界之地。

从人体之纵向看,心下乃阴阳上下升降枢纽之处。脾属阴主升,胃属阳主降,脾胃升降失调,极易在这个阴阳交界的心下部位出现病变反应。

故上述诸因,终成寒热邪浊内阻,脾胃之气升降失调壅塞心下,致使脾失健运升清,胃失受纳通降。邪气壅结心下则痞满,气机壅滞不通则疼痛,胃气不降反升则呕逆。

辨证要点:

胃痛、痞满、呕逆,因寒诱发或加重,得温则减,而反口苦、舌红、苔黄。

在治疗上,若纯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中寒更甚;若纯温中,则寒邪未散而胃热更盛。故当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投以调其升降。

方:黄连,黄芩,干姜,吴茱萸,陈皮,半夏,枳实,白蒺藜,白芍,茯苓,白术,甘草。

本方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行气导滞治胃为主,辅以疏肝健脾,以复脾胃升降之功。方药是由半夏泻心汤、枳术二陈汤、四逆散合方加减而成。

方中有四组药物,一是寒性苦味的黄连、黄芩;二是热性辛味的干姜、吴茱萸,两组相伍,热清寒散、辛开苦降,苦则降泻于下,辛则开散于上,以使心下阴阳上下升降交界之地畅通;三是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白术、甘草,健脾燥湿、化痰止呕、散结消痞,以祛邪滞、调脾胃、复升降;四是白蒺藜、白芍,柔肝平肝,和胃降逆,以除肝郁之犯,并取肝气条达之助。

统观全方,肝脾胃同治,疏肝健脾和胃与祛邪行气导滞同治,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导滞降胃为主。使寒热去、邪浊除、气滞散,脾升胃降,则痞消、痛愈、呕逆除。

加减:

泛酸,加煅瓦楞子、乌贼骨;

脾虚便溏,加薏苡仁、白扁豆;

口苦,加连翘、柴胡、茵陈;

嗳气频作,加旋覆花、代赭石;

痰热心下痞,加瓜蒌皮;

夹食滞者,加焦三仙;

胃痛甚者,加佛手、檀香;

夹瘀者,加丹参、赤芍;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蒲公英、半枝莲、厚朴、白花蛇舌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