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年间除了万历三大征,还有两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影响深远

 花开无田 2019-11-23

提起万历年间的战争,人们总会记起万历三大征。而在这三场战役之中,纵使万历帝几十年不上朝,昏聩至极,大明王朝也都取得了胜利。

万历帝朱翊钧以李如松在宁夏之战中平定了蒙古人哱拜叛变;播州之役中又以李化龙平定了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而麻贵等人则在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朝鲜的朝鲜之战中将其打败。这三场战役的胜利也似乎更像遮羞布一般为万历帝朱翊钧的昏聩能够遮掩一二。

但事实上,在万历帝统治期间,大明王朝还发生了二次大的战争,一场便是明缅之战,另外一场便是萨尔浒之战,而这两次战役都以失败告终,影响更是深远。

第一:明缅之战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遣沐英击败了奉元朝为正朔占据云南地区的梁王,而沐英本人也作为世守云南的黔国公,留守云南。随后明朝在云南以外采取了宣慰司制度,并且设置了六大宣慰司,其中便包括了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勐养宣慰司。作为控制中南半岛的有效管理方式,这种制度也在明朝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就在1554年,缅甸的东吁王朝消灭了阿瓦王朝,缅甸也基本上实现了统一。而为了扩张领土,东吁王朝便开始向其他的宣慰司发起攻击,并且逐步控制了木邦等地。

万历四年(1576年),东吁王朝又进攻勐养。勐养宣慰司一面向驻守云南的沐氏一族求救,祈求援兵,一方面积极准备粮草、兵革备战。

最终明朝出兵,明缅之战正式爆发。第一次明缅之战,勐养和大明军队取得了胜利;但是随后经过三次的争夺,东吁王朝的莽应龙最终消灭了勐养土司。而勐养、木邦、陇川等地尽为缅甸所占据。而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明王朝与缅甸的东吁王朝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而是随着缅甸内乱,莽应龙死后其子莽应里被俘,良渊侯上位等诸多事由时断时续。

但是最终1604年勐养被缅甸吞并,1606年,木邦又陷落。而明朝对中南半岛的控制力也消失殆尽。

第二:萨尔浒之战

1583年,就在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爷爷觉昌安接连被明朝诛杀后,他以“十三甲”起兵,势力微弱的他,在一方面安抚“干爹”辽东总兵李成梁,另一方面则接连吞并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等,最终在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八旗制度,李成梁去世之后,1616年,58岁的他建立了后金。

随后,势力逐渐增强的他将斗争目标放在了大明王朝身上。1618年,他发表了“七大恨”,并扬言“今年必征讨大明国。”先后取得了辽阳、抚顺的胜利之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万历皇帝派杜松、马林、刘綎、李如柏兵分四路,共十二万大军(此外还有叶赫部和朝鲜各一万多人助战),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围剿努尔哈赤。

而此时的努尔哈赤也不过只有六万之数,但是他运用了“任尔几路来,我自一路去”游击战法,最终在这场看似实力差距悬殊的战争中,竟然以明朝军官310人殉国,士兵45870人殉国的结局告终。

而这场战争的胜利,则对明朝与后金在辽东的实力对比堪称是转折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