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木桩指路 2019-11-23

2019.10.22./作者:杨永辉/编辑:窦彦礼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最近,随“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到陕西、山西黄河中游沿岸考察,发现一个现象。全国有很多座真武祖师庙,但在陕西榆林神木到山西运城河津这段600多公里的黄河沿岸就有6座。另外在2座大禹庙中、1座老君庙中,还有3座真武祖师主神位。它们是榆林神木高家镇真武祖师庙,榆林佳县白云山真武祖师庙,山西临县大禹乡大禹村真武祖师庙,山西方山县北五台真武祖师庙,山西柳林县孟门镇真武祖师庙,延安宜川县蟒头山真武祖师庙,河津市大禹庙中的真武祖师主神位,韩城市大禹庙中的真武祖师主神位,吉县人祖山老君庙中的真武祖师主神位。真武祖师何许人也?让全中国人民、尤其是黄河中游人民这般尊崇,且历经数千年而常盛不衰!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百度词条:真武祖师又称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传说中,真武大帝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彩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民间传说,真武是盘古之子,生有炎黄二帝,为龙身,中华之祖龙,并接替三界第二任天帝玉帝,成为天庭的第三任天帝玄帝。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其实,真武祖师是人不是神,是历史的真实存在。甘肃庆阳藉中华上古文化研究学者窦彦礼先生,根据庆阳当地的传说、民俗、地名等历史遗存、遗迹、遗址等信息资料,经过二十多年的实地调查,潜心研究,将千古流传的神话人物还原为中华人祖,揭示出中华万年初始文明的真实存在,勾画出伏羲、女娲氏发展的脉络。提出榆中兴龙山人皇伏羲氏原始部落文化,前承甘谷、天水、秦安、静宁、庄浪、宁县、合水的昊天盘古伏羲氏民俗文化;后启陕西太白、华县老官台、河南王屋山、桐柏山、淮阳、舞阳贾湖遗址9000年前上古文化传承的观点。 他认为,陇山(即龙山)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以陇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00公里的“大陇山文化圈”,是圣母华胥氏的故里,也是华夏祖源文化发祥地。华夏民族,因华胥氏而走向文明。庆阳的华池县,因华胥氏而得名。源于庆阳的中华民族华夏部落,经会宁华家岭、兰州榆中向东发展推进,方有了今天中华文化的浩瀚史海。 真武祖师叫天鼋伏義氏,是盘古的儿子,伏義氏第三代,属上典族,他是伏義氏发展外迁后留守庆阳的部落。上典族存在了约2000多年以后,进入少典族时代。少典族存在了约800多年以后,进入第一代轩辕氏时代。轩辕氏第三代叫白马,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发展了约6500多年以后,进入黄帝政权时代。另一支发展了4200多年的时候,进入鲧伯时代。这时候,黄河泛滥,民不聊生,鲧伯奉尧帝之命,带领西部民众,开赴黄河中游地区,开始治理黄河水患,他们当时的总部应该在今天陕西榆林的神木石岇一带。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由于当时伏義氏在中国西部的影响很大,天鼋伏義氏(真武祖师)是鲧伯和大禹的祖上,要发动民众,从庆阳东迁治理黄河,就要借助祖上的影响力,因此,他们到东部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兴建祖庙。加上陕西榆林神木到山西运城河津这一段黄河有孟门、龙门、碛口、壶口等关键部位,是黄河水患的“肠梗阻”,工程量最大,动用人力物力最多,这就是这一段真武祖师庙最多的原因。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据《史记》记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说明当时的洪水泛滥成灾,为害与民,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存。然而遗憾的是,鲧伯治水九年,没有成功。到了舜帝时代,舜命鲧伯的儿子大禹治水。大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他一门心思地扑到治水的事业中去,心里没有自己的安危,把对家人的牵挂埋在心底。“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撵。”他所经历的苦难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不只是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而且具有超常的智慧,精通“准绳、规矩”测量技术。他涉足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等大半华夏大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水办法,变堵截为疏导,使黄河的阻塞段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江河从此畅通,治水终于取得了成功。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传说上古时期,龙门山(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交界处)堵塞住了黄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酿成水灾。大禹到那里后,观察好地形,率先民们开凿龙门,苦战四年,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口而下,奔腾咆啸,声如巨雷。集中在龙门水下的大鲤鱼为急流所迫,争相随之而下,由于拥挤,不断向上跳跃,就成了民间流传的吉祥之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后来,为纪念大禹的功德,人们誉龙门为禹门,山西河津人于汉代在龙门东岸石岩上修建了大夏禹庙。几经重修后,整个庙宇雄伟壮观,时称全国“七祠八庙”之首。河对面陕西的韩城,也修了一座规模相当的大禹庙。两庙对岸相望,成为黄河的一大景观。后来,历史尽管将治水的功劳全部记在大禹名下,为大禹修庙建词时,但也没忘记在大禹庙中,为真武祖师设置神位,让他享受与大禹相同的香火。今天,在庆阳市的西峰小崆峒、华池玄圣山、环县兴竜山、环县白马城、镇原三岔老爷山、合水肖咀胥妵山都有无量祖师庙。在宁县盘克玉皇沟及西峰老城庙、庆城县原古庙中,都有无量祖师的主神位。这个无量祖师就是大禹的父亲鲧伯。传说他因治水未成,被尧帝杀害,但老百姓不这么认为,他们视鲧伯与大禹一样,是根治黄河水患的英雄。在时至4000多年的今天,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孟门村的村民还保留着鲧的石雕无头像,可见百姓至今对鲧对人类的贡献始终没有忘记。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南山寺景区有一白马足下踩着灵龟的雕塑,全国少见。白马踩灵黾是真武祖师的鼋图腾,这尊雕像就喻意白马族出至真武祖师。山下有白马踩灵龟雕塑,山上有真武祖师庙,这里的建筑组合,全面展示了真武祖师与鲧伯、大禹之间的关系。

《黄河陕西神木到山西河津段沿岸为什么有那么多真武祖师庙?》

参考书目:

①《史记》司马迁撰 岳麓书社出版

②《上古庆阳》窦彦礼著 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