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媒:科学证明音乐是人类通用语言

 昕明的书店 2019-11-24

参考消息网11月24日报道 西媒称,日本北海道的母亲在孩子睡觉前为他唱摇篮曲。北极拉普兰德地区的萨米人也有同样的习惯。埃塞俄比亚的土著也会用相似的旋律安抚他们的孩子。孩子们虽然成长在不同的文化中,但是他们能从这些歌曲中感受到同样的抚慰,因为所有这些歌曲都保持着相似的模式,令音乐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1月21日报道,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对一个世纪以来的315种文化的音乐唱片进行比较研究,证明无论它们的原生文化如何,所有舞曲、爱情歌曲和摇篮曲都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哪个社会,从歌曲的音乐特征中就能预测它的社会功能。

报道称,在五年时间里,研究小组在不同国家的图书馆和人类学家以及民族音乐家的私人收藏中找到数百张唱片。伴随这些黑胶唱片、盒式磁带、CD和数字录音的还有民族志材料,对跨越30个不同地理区域、60个人类社区的将近5千首歌曲进行解释描述。在最终的唱片收录中,研究小组收集了总共86种文化的118首歌曲,覆盖30个地理区域,他们将此数据库称为“歌曲的自然史”。

在音乐家、数据科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政治学家的帮助下,他们的结论本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成为关于音乐的最宏伟的研究。“现在我们可以支持‘音乐是通用语言’的说法了”,哈佛大学数据科学倡议成员、心理研究专家塞缪尔·梅尔指出说。

报道称,研究小组研究了“歌曲的自然史”数据库中每首歌曲的各种变量,例如关于歌手和听众的详细信息、歌曲长度、出现的乐器以及民族志中关于歌曲的更多描述等。

他们发现,在所有社会中,音乐都与诸如照顾幼儿、康复、跳舞和爱等行为相关,还包括哀悼、战争、游行和仪式等其他行为,而这些行为在不同社会中并没有太大区别。查看摇篮曲、安慰歌曲、舞蹈歌曲和情歌时,他们发现不管歌曲来自哪个地方,它们都有着相似的音乐特征。

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教师曼维尔·辛格说:“摇篮曲和舞蹈歌曲无处不在,而且形式固定。”在他看来,音乐背后的深层模式表明,各地的人类文化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心理基础之上的。

对于曾经从事音乐教育的梅尔来说,这项研究旨在揭示控制“音乐语法”的规则。音乐是通用语言这个共识已经在音乐理论家、语言学家和音乐心理学家之间流传了数十年,但从未在所有文化中得到证实。

梅尔说:“在音乐理论中,音调通常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发明,但是我们的数据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可能性,即它可能是音乐的普遍特征”,“这就引出了各地音乐的结构以及我们的思维如何创作音乐等问题。”(编译/王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