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婆媳关系中最忌讳什么?

 雅博学苑 2019-11-24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存在最普遍、最典型的家庭矛盾莫过于婆媳关系,但是却又是许多家庭无法回避要去面对的现实,既然大家都知道婆媳关系相处是个很微妙和很敏感的事,那么其中有些行为表现就应当回避和注意,要对一些认知和做法有所忌讳,才能减少和化解婆媳之间难处的矛盾,有助于婆媳和谐相处,那么婆媳关系中最忌讳什么?

第一、忌“随俗”

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就是人们容易受到外界人群共性行为的影响,而自己在知觉、判断、认识等方面,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从众心理”,然后就会形成大家怎样,我也怎样,用俗话说就是“入乡随俗”,同样,我们必须承认在婆媳相处的问题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有这种“从众”心理。

这样一旦婆媳关系出现问题,导致婆媳关系紧张难处的时候,不会认为这样是不应该和不正常的,而是潜意识的认为大家都这样,婆媳关系自古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值得在意的,将这种现象视作一种常态,在这种心态和认知的作用下,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都不会从自身去查找问题,发现自己做的不妥和不到位的地方而且需要调整和改变的言行表现。

只是将一切归于大家都是如此,似乎都感觉到自己做的很对,表现的很好,但是婆媳关系就是难以相处所导致的,我们也是这种现象里的其中之一,而不去留意和学习那些婆媳关系做得好的,然后就不会注意自己的言行表现,不从自我做起,用心去努力改变现状,而是顺其自然、安于现状,使得婆媳关系继续陷入紧张别扭的状况,又成为为婆媳关系难处现象里的有一案例和佐证,成为婆媳关系紧张的又一例证。

第二、忌“错位”

在婆媳关系紧张的现象里,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错误做法,那就是认知意识和行为表现的巨大错位,这种错位源于婆媳双方的内心里对于彼此的关系角色和各自行为表现的巨大反差所致,一旦媳妇娶进家门,从这一刻起媳妇已经把自己的称谓由“阿姨”或“伯母”改口为叫“妈”,从表面上看似乎二人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双方的角色关系已有一个曾经没有关联的人变成了母女关系。

但是事实的情况却是虽然是母女关系,只是一种家庭关系的确立,这种关系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上,很多人在内心里并没有真正认同和接受这种关系,也就是说这种母女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母女关系,对于婆、媳而言都是“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媳妇也没有把婆婆真正当作自己的娘家妈对待,而婆婆也没有把儿媳真正当自己的女儿对待。

在这种心态的的作用和影响下,二者在自己的言行表现上,就绝对不会像对待自己亲妈和亲闺女那样,而且出入和区别极为明显,甚至会格格不入、截然不同。尽管如此,在两人的心目中由于这种特殊关系的确立,在各自的内心对另一方都有了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儿媳认为我既然把你叫“妈”,那么你就应该像我娘家妈那样疼我、爱我、在乎我,用母亲对待自己的行为期望对方。

而婆婆则是感觉你既然把我叫“妈”,那你就应该像我女儿那样听话、懂事、孝顺,按女儿的标准和要求去衡量儿媳,而双方并未做到甚至是不可能做到,这样在较高的心理预期和行为要求之下,与实际行为有着较大的距离,那么在这种认知意识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强烈对比和反差下,由于严重错位而导致的巨大落差,极易产生分歧、矛盾和冲突。

要不就常有媳妇职责“我妈从没对我这样”和婆婆抱怨“媳妇和女儿就是不一样”的不满,就充分说明和体现了这种心理,因而在这种错位和冲突中,两人的关系很难保持和谐。

第三、忌“不公”

在一个家庭里,婆媳之间是没有任何血缘和伦理关系的,只是由于一个特殊的纽带将二人关联起来,由于婆媳关系的特殊性,很难会有像对待亲人的体现。

言行上表现和对待自己亲人难免会有亲疏、远近和内外之别,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在这种情况下,婆婆对待儿媳的态度上,绝对不会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女儿那样,在意、关注和关心程度,也远非像对待子女那样真诚,甘心付出无怨无悔,儿媳同样对待婆婆也不会像对待自己娘家人那样贴心亲近,双方都是从自身的所爱和利益出发。

无论从言行还是到物质利益方面都会有所偏心和侧重,甚至是完全的不公,内心的天平严重失衡,再加上女性本来就心理特征而言,本身就喜欢斤斤计较、分金掰两,遇事患得患失的,这种不公的环境和氛围里,极易产生和引发矛盾,还有婆媳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人,一旦遇到不公的待遇,也不会像其他亲人那样,也会由于血浓于水的关系而忽略和淡化。

甚至会各方做好让步和相互平衡,很容易化解,就像俗话讲的那样“一亲遮百丑”,婆、媳并不具备这些,甚至受婆媳难处观念的影响,两人本身就处于一种相互防范和对立的心态中,这样稍微遇到一些矛盾就特别容易积怨,且不容易化解,而这些矛盾的出处和来源大多来自不公平的对待和利益得失的关系。

婆媳关系中最忌讳什么?最忌讳这三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