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巧妙设计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昵称15221501 2019-11-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第10期.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巧妙设计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初级中学  谭德菊   邮编:444309

   【摘要】恰当、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悬念、数学故事、实践操作、开展游戏活动等方法来创设情境,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有效设计  实践运用   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众所周知,情境创设是基本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手段,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学习方法和相应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的,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创造性劳动,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数学素养,在此我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各位同行交流。    
  1、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    
  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相关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更乐于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才会明显,也只有让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数学才会变得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喜欢数学,使数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例1]在“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教室的凳子上贴上座位号,课前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票,请他们根据票上的座位号我到自己的座位,然后思考:(1)请找不到座位的两名学生谈谈理由,(2)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3)在生活中确定位置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学生自己位置的确定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2]在“整式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展示了一群鸡和鸭的图片(其中鸡的图片有公鸡和母鸡),让学生进行分类,根据生活经验,每个学生都轻而易举的做到正确分类:鸡一类,鸭一类,我再提问:“虽然鸡是一类,但还可分成哪两类'”学生回答:“带冠为公鸡一类,不带冠为母鸡一类,”学生感到很好玩,因而情绪高涨,这时,我抓住时机自然地过渡到找同类项的方法,很自然地应用了刚刚在鸡鸭分类活动中形成的分类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找同类项要先看字母是否相同,但只有字母相同还不行,还要看字母的指数是否相同。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分类思想,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准确找出同类项,通过这个生活情境,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所喜欢,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通过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把教学的难点解决了,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而且可以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把抽象变为具体,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这样做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例3]在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教学中,关于如何将函数图象的变化与函数解析式的变化之间建立正确的关系,学生的思维中缺乏直观的动态变化过程,只是机械地记结论,分不清什么时候向左运动,什么时候向右运动,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z+z”技术实现动态效果,对说明理由很有帮助,例如,y=x2和y=(x-1)2的图象,我在屏幕上各列出两个图象上10个点的坐标,对比表格中纵坐标相同的点,可以发现它们的横坐标相差1个单位;我又设计一条平行x轴的动直线与两函数图象交于点A和点B,拖动滑块中的y使这条动直线平行移动,表格会动态显示点A和点B的坐标,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时横坐标相差1个单位;此外我又设计滑块M,拖动M得到图象左右平移的动态效果,通过上述演示过程,学生从直观上发现y=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就是y=(x-1)2的图象,从中感悟到了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数学教学单纯说教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操作和观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利用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出去做调查等实践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具体行动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例4]我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教学,先布置学生剪下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问学生;“你能用几种拼图的方法得出结果呢?”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拼成了几种不同的图形。
根据各图中的内在联系,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进”发出创新意识,体验到了创新成功的快乐。 
  这说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主动去发现和研究问题,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创造潜能,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4、创设故事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强调改变“填鸭式”、死记硬背、单纯说教、机械训练等旧的教学方式,提供采用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的适合中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式,学生体验的过程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因此,根据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创设吸引人的故事情境,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中,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从而实现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数据的估算100万有多大的教学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嘉奖,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依次放8粒,放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1格上的米粒,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讲完了,我问学生;“同学们,你能帮这位国王算一算,第21格上大约有多少米粒吗?请你估计一下这么多米粒有多重?”学生先与同学交流,然后拿出计算器进行运算,从而得出结论(1048576粒),我又问:“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估计一下100万粒米的重量呢?”然后,按四人一组将其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交流合作,发挥整体的力量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让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所得结果,学生想出的方法有很多,有的说要数出100万粒大米称一称;有的说要数出10粒米称一称,再估算100万粒大米的重量;还有的说要称出1千克,数数有几粒,再估算100万粒大米的重量;也有说先称100克,数出粒数,再估算的;还有数出100粒,称出重量再估算的等等,我引导学生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选定了“数出100粒大米称重,再估算”和“称100克大米,数出粒数再估算”的方法,然后再安排他们组内进行分工:三人数粒,用天平称重,计算,一人记录并推算得出100万粒米的重量,学生兴趣高昂,完成得很好。 
  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除知识本身的魅力外,教学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的活动特征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爱听故事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创设适当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静 李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1,(7):93
        [2]
伍志文 浅析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情景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