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职务犯罪的讯问技巧

 山野樵夫123 2019-11-24

  在讯问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抗阶段。对抗阶段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拒绝供述的,表现在外就是:对侦查人员的问题不屑一顾、或者侃侃而谈、居功自傲。更有甚者不发一言。以沉默表示对抗。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犯罪嫌疑人在内心深处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的问题是怎么暴露的,暴露的是什么问题,暴露出的问题严重的程度如何。在这个阶段,犯罪嫌疑人最常做出的举动就是向侦查人员索要证据来判断问题暴露的程度。或者坚决否认犯罪事实,制造时间地点陷阱,故意编造错误的事实来试探侦查人员掌握的信息程度,抗议威胁或者反复强调一些小问题来拖延时间等。这个阶段是最考验审讯人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进入主题是非常关键的,但是侦查人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判断嫌疑人的各方面特征来进行讯问。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使讯问能够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

  侦查讯问的第二个阶段就是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嫌疑人一方面熟悉了侦查人员的讯问模式,另一方面对自己和审讯人员都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这个阶段,嫌疑人的心理已经开始了动摇,但是考虑到利益的权衡和如实供述的后果后,嫌疑人会与侦查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斗争,揭露与回避、批驳和狡辩充斥着整个讯问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侦查人员特别容易受到情绪影响,而正确的做法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感情用事,要客观分析自己所掌握的情报,同时也要随时观察和判断嫌疑人的临场状态,引导嫌疑人的思路进入审讯状态,使嫌疑人放弃对抗进入下一阶段。

  侦查讯问的第三个阶段是动摇反复阶段,经过对抗和相持的激烈斗争,犯罪嫌疑人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侥幸心理和抵触情绪都会渐渐缓和,这个阶段犯罪嫌疑人会出现很多的变化,突出表现有态度由硬变软,极力表白,提出各种条件等,当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突然感到罪行已经无所隐瞒时,常常会出现恐慌,不知所措、手心冒汗、颤抖甚至不知所措等行为。在身体上反映出神态发呆、食欲减退。当侦查人员发现嫌疑人进入到了动摇反复阶段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时机,引导嫌疑人进行供述。首先要消除嫌疑人怕受到从严惩处的思想,其次要消除嫌疑人力图回避的思想。在这个时间段,如果未能把握时机,就会延长僵局、使犯罪嫌疑人重新修补心理防线,进行更加顽强的抵抗。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讯过程中要判明嫌疑人的供述征兆和残存的供述心理障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切忌因取得初步结果而喜形于色,急于求成。注意给嫌疑人心理疏导,使嫌疑人在“相对体面”的过程中进行交待。

  最后一个阶段是犯罪嫌疑人作有罪供述阶段,在此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基本已被突破,供认心理占主导地位,表现一般为:思考后路、提问试探、讨价还价、避重就轻、讨好逢迎等。

  在第四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障碍得到遏制和消除,为了得到更好的处理结果,对讯问活动表现出关注和热情、愿意回答侦查人员提出的问题,但是,由于畏罪心理的驱使,残存的侥幸心理作祟,审讯人员的讯问方式不适当等影响,嫌疑人的供述仍然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在供述罪行时仍然有不彻底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值得重视:

  1、在供述问题时,不说明确透彻,试探性交待,隐瞒关键细节。

  2、在供述到一定程度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再次反复,推翻原来所作的真实供述。

  在第四阶段,对我们侦查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鼓作气做好犯罪嫌疑人的疏导工作、肯定嫌疑人已经做出的积极表现、同时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对犯罪嫌疑人表明态度、力争对犯罪嫌疑人所涉及的事实摸清摸透。在掌握犯罪事实的情况下不要给嫌疑人喘息的时空。

  综上所述、侦查讯问是一门比较庞杂的学科,涉及的范围有空间影响学、身体行为学、语言判断学、心理学等很多复杂而庞大的学科,侦查人员要学会在审讯中活学活用,才能真正的把握好审讯的节奏和要以,做到一剑封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