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骂都是有原因的?

 昵称18154423 2019-11-24
编辑:joo
有一个漂亮姑娘,和女明星同台争艳也完全不输,现有可能会和你成为一家人…
你会是啥反应?
不论是开心或嫉妒,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
但要当着姑娘面前问:
哪都挺好,就是你这鼻子哪做的?
橘会怀疑TA的脑袋摔坏了。
“摔坏脑袋”的是郎朗他爸。
而“漂亮姑娘”就是吉娜。
是郎朗自己在节目里主动cue的——
郎爸第一次见到吉娜,就这么问了。
郎朗直接上手捏女朋友的鼻子,力证是“真的”。
确实,吉娜的鼻子高耸挺立、骨骼分明。
郎朗给亲爸找补:因为他没见过吉娜爸爸。
也确实,德韩混血的吉娜,和爸爸拥有同款鼻子。
鼻子纯天然是真的△
吉娜的无语应该也是真的▽
一开始劝郎朗别说了…
后来又解释,做出来的鼻子才不是自己这样的!
咋说呢,郎爸这话好笑是好笑,低情商也是真低情商。
这种行为确实挺不尊重人的。
看《幸福三重奏》之后发现,郎朗也算是艺术家里的段子手。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在少数。
把吉娜逗得连连夸他,还加上十级滤镜。
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已经被吉娜洗脑,觉得郎桑还挺可爱的。
如果说吉娜是成功卖出安利的郎朗真爱粉,那郎爸一定是郎朗的最大黑粉。
要说郎朗有啥黑点?
表情包也算不上啥,只能说是一种表演方式。
真正让人反感的,恐怕还是感情方面的传闻吧?
光找对象就闹出了不少风波。
先是2006年,郎爸向记者自爆刘亦菲曾托人带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朗朗,很想成为朗朗的女朋友。
然而郎爸摇摇头“没有答应”。
有记者当面求证,然后被刘亦菲打脸。
刘亦菲顺势聊到理想型▽
“弹棉花和弹钢琴对我都没有太大影响”
“主要是看内心,喜欢善良、酷一点的”
“最好脸部轮廓消瘦一点”
脸上肉鼓鼓的钢琴家表示风评受害。
再到2012年,郎朗跟女演员巩新亮被拍到一起回酒店过夜。
巩新亮曾出演《非诚勿扰》里范伟的“女秘书”,走性感路线。
当时亲密照也一起被爆了出来。
相当锤了吧?
但知情人爆料:两人谈了4年,主要障碍是郎朗的父母。
新闻一出,郎爸马上回应▽
“我不知道巩新亮”
“儿子很听父母的话”
“除非郎朗不承认他是我儿子”
郎朗自己也出来回应:
只是朋友。
两件事儿放在一起,不知道谈恋爱的是郎朗还是他爸。
要说郎朗的择偶标准,很现实的直男审美。
甜美型,温柔点,亚洲的女孩子最好,年龄在二十多岁差不多。
绯闻女友也算符合。
但毫无疑问,她不符合郎爸想要的儿媳妇标准。
一说让儿子找皇室的公主。
二说儿媳妇必须听自己这位公公的。
明明是儿子的感情,爸爸却频繁过界。
明明啥事儿没有,爸爸却要主动搞新闻。
通过一次次操作,郎爸在反复给郎朗增加黑点。
郎爸本名郎国任,年轻时有个二胡梦,甚至在1500人参加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可惜因为时代原因没能圆梦。
(成名之后的郎朗和爸爸合奏△)
他们全家倒是一直格外支持郎朗的钢琴梦想。
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实现钢琴天赋,郎爸甚至辞掉了自己的工作,领着九岁的郎朗去北京求学。
只靠妈妈在沈阳的一份工作,赚钱养家支付学费。
有这个决心,很不容易。
但郎朗没被逼疯,其实更不容易。
成名之后讲起北漂故事,一边是爸爸在解释,一边是郎朗在拆台。
郎爸:我脾气很急,太男人了…
郎朗:独裁者!
郎爸:我拿的泡沫拖鞋教育儿子…
郎朗:大塑料的!
郎爸:把皮鞋摔到墙上,我肯定是故意没打着…
郎朗:因为失手了!
下面这番对话可太真实了▽
“他没挨多少打,我都是吓唬”
“我爸觉得我长大都忘了”
郎爸甚至不准郎朗和妈妈打电话,理由是会影响练琴。
九岁的小郎朗就算想妈妈,也只能偷偷哭,在亲爹面前必须板着脸。
郎朗还遇到了一个糟心的专业老师,说他最多只能考个二三流音乐院校。
有一次郎朗回家晚了,爸爸以为他不练琴是溜出去玩了。
郎爸崩溃,逼着儿子自杀:
我们没有脸面回沈阳了,你要选择吃药还是跳楼?
(郎朗的自传△)
就算后来十四岁的郎朗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求学。
郎爸到美国说的第一句话还是:
“这是美国不假,但在这儿我还是你爸”
非常典型的控制独裁教育。
行,橘反倒更佩服郎朗了。
我们平常总爱用原生家庭来解释,有些人为什么会误入歧途。
郎朗,八九个月就能哼出完整旋律,两岁开始学钢琴。
这样一个天才型小孩,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居然完全没有脱离正轨。
从小学钢琴,六点前起床,还能特别主动练习。
“这理想是我自己给自己定的”
十四五岁去了自由宽松的国外,他居然也没有经历任何叛逆期。
“我的理想还没实现,我要做一番大事业,在美国成名”
有天赋的人不珍惜天赋才是正常,因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与生俱来、不觉珍贵。
但郎朗不同,等到终于功成名就,再问他还有什么梦想?
“当钢琴家的梦想已经实现,我还有继续当钢琴家的梦想”
未必是教育得好,反正郎朗自己拎得清。
负责郎朗钢琴启蒙教育的恩师,形容郎朗对爸爸的感情,用的词是“又爱又恨”
这个爸爸的确很糟糕,看郎朗几次拆台就知道。
但这个爸爸也确实付出了不少。
两个人在北京住着类似贫民窟的毛坯房。
三家共用一个厕所,所以早上爸爸得起来给儿子冲洗厕所。
家里也不缺老鼠,还会吃琴谱,所以晚上爸爸得特别注意儿子的手,怕被咬了。
13岁的郎朗第一次去德国参加国际比赛。
1994年出国,一共花了6万,其中5万是找人借的。
后来郎朗同时得了两个奖,第一名和杰出艺术成就奖。
前一个可能空缺,后一个在之后的15年都没人再拿过。
然后铁面如郎爸坐在后排哭了。
代入郎朗的角度,大概也看开了吧。
对过去不拧巴,也不故作高雅。
某种意义上,他对原生家庭的做法也挺值得学习。
我记得,我理解,但我绝不洗白。
而郎朗爸爸也可以学学,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最后一句

像这种一粉顶十黑,不如早日脱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