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识力学之《电子论》(十六)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25

上回讲到电场的”三段结构“,即电场是由场头,场身,与场尾构成的,所以电场中存在”能级排序“,电场的行为是由场头决定的,场身与场尾只是跟从者,场头的意识就是整个电场的意识,这个意识叫场头意识。

场头意识

能级排序“导致场头的高密,高能,高压的“三高现象“,也导致了电场的”场压差”的存在,而”场压差“导致了电场对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加速方式。

  • 为什么电场对电子(现代物理中的负电荷)的加速方向与对原子核(即现代物理中的正电荷)的加速方向相反呢?

正是因为电场中场头方向具有“高能量“,这是一切物质都喜欢的地方,所以不论是质子,电子,原子,分子,还是其他粒子,都有”向这个方向运动“的趋向。

这是一种“趋向力“,类似于牛顿的”引力”,是一种”意识力“,而非”作用力“!“趋向力“的意思就是“只有意识,没有行动“。为什么没有行动呢?因为物质各有自己的地盘,它们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运动。除非在某些压力下,它们才会进入别人的地盘。

所以电场中的“外来粒子“在场压的作用下只能作“平行于“电场方向(也相当于“垂直于“场电子轨道面)的方向运动,这个前边已讲过了,于是被加速粒子在这个方向上还有两个选择,即向场头方向运动还是向场尾方向运动?

由于电场中的“趋向力“的存在,这就导致被加速的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必须是向场头方向(也就是现代物理中的负极),这还不单是因为那儿高能,更主要是是场头是整个电场的”灵魂”,是具有“场头意识“的地方,而物质粒子都是”喜高厌低”的。

  • 那么既然如此,电场中被加速的粒子就应该选择”向场头方向运动“,事实上原子核确实是向场头方向运动的,可是电子为什么会向场尾方向运动呢?

电场二力

其实电子在电场中也是“想”往场头方向去的,它也是”喜高厌低”,只是它只是个”低能粒子”,而场头都是高能粒子,所以它攻不进去,反而被”驱逐了。

前边讲过电场中有一种”趋向力“,使场内粒子有“向场头靠拢“的趋向,另外电场中还有一种力——驱逐力,即对低能量的粒子有一种反向(场尾方向)的压力,也就是电场对电子的加速力。

意识力学之《电子论》(十六)

(上图是电场中的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如图示,其中电趋力向场头方向,而驱逐力向场尾方向,这是导致正负粒子反向加速的原因)

这很象地球上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把一块木头和一个铁放到水中间,那么木头将会向上浮,而铁会向下沉,铁往下沉是因为铁比水重,铁可攻水,而木头比水轻,攻不动水,反被水驱逐,而且不论铁向下还是木头向上,都有加速度。

木头向上并不是木头不想向下,而是力量不足,这是”星休物质的重力排序“所致,木头也是有重力的,你如果把木头放到空气中,它肯定是加速向下,因为它攻得动气体,可它力量不如水大。

正负粒子(按照现代物理的说法)在电场中也是如此,其实无论是电子还是核,它们都是向场头方向的,只是核毕竟力量非电子可比,它当然攻得动任何电子,可电子只有被驱逐

这与木头与铁在水中的情形很相似。

  • 那么本论对电场的论述是否正确呢?

很多事实都会证明本论的电场论是完全正确的!

前面本论合理地解释了雷电以及静电等现象是”电子群转移”所致,也就是”电场化电流“,又讲到电容器是“电流化电场“,说明电流和电场可以互相转化,后来又讲到电场为什么会使带电粒子直线运动,是因为本论认为粒子直线运动时速度最快,至于为什么加速方向是与电场方向一致?是因为碰撞几率即碰撞的危险性所致,而刚刚讲到的电场对正负粒子的”双向加速“则是因为”场头意识“下的粒子对场头攻击的成功与失败。

电磁振荡

这个原理体系可以解释很多现代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用电容器和线圈就可以把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现代物理认为这是因为给电容器充了电,可又不是给电容器中充进了电子,因为电子离不开电极板,而且另一极怎么会带上等量正电?这也是无法理解的,除非从电源的正极流出了正电荷,也就是核流,这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其一,其二呢,充电到底是充进去了什么?电场中有什么?其三呢,就算充进去了电,那怎么会变成交流电呢?电场方向为什么频繁改变?

意识力学之《电子论》(十六)

(上图是由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的振荡电路,电流方向如图,则磁场<由线圈产生>与电场<图右>的方向也就确定了,是电场转电流,电流生磁场的过程)

意识力学之《电子论》(十六)

上图是振荡电路的反向充电,电流方向与前图相反,所以导致电场方向与磁场方向也都与前图相反,是电流转电场的过程)

但这些对本论都不成问题,一切都是有解的,充电问题已经解决,就是电场中压进去了场电子,占地振动,为什么会产生交变电流,是因为场压,有电源压着,电场存在,关闭电源,在场压作用下场电子会回到原来自己的地方,是电场转电流,然后从电容器的另一边又进入电场,即反向充电,因为是高能电流,所以电场中的空气拦截不住,所以反向充电成功,属于电流转电场,又形成场压,在场压作用下电场又转为了电流,又去到电容器的另一边,又形成充电,如此反复多次,最终会停止。

  • 那么为什么会停止这种行为(现代物理称为充电)呢?

本论并不认为这是充电,如果是充电,电流怎么会停止运动呢?这只是电流在电压作用下形成电场和电场在场压作用下形成电流的互相转化而已,电流方向频繁改变,还不是因为“场头意识“的引领所致,场头在电场中的那边,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场头不断改变,电流方向也随之改变。

至于为什么后来交流电会停止,那是因为电流中包含的能量(即电子含光量)被用尽,电子腹内空空,无力完成运动,既形不成电流,也形不成电场,更形不成场压,变成低能电子,只能做简单的运动

前边说过,电场分为三种,即无极电场(天然生成的电场,比如产生雷电的电场),双极电场(即用电压压出来的电场,现在正在说的电场就是),还有一种叫“单极电场“。

单极电场

什么是“单极电场“呢?就是只有一极——场头极(即现代物理学的负极),而没有另一极——场尾极(物理学的正极),这样形式的电场也可以存在,美国有个物理学家叫罗曼·罗兰,他做过一个实验,用强电压把大量的电子压在一个镀金橡胶盘上,因为橡胶是绝缘体,可以保证大量电子呆在金盘面上而不丢失,他让这个盘高速旋转,并且在旁边放置一个小磁针,结果这个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意识力学之《电子论》(十六)

(这是罗兰实验中的镀金橡胶盘,当此盘旋转时,图示的小磁针会偏转,偏转角如图示)

现在的物理理论认为这个小磁针之所以偏转,是因为旋转的橡胶盘上产生了磁场,导致小磁针偏转,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镀金的橡胶盘上并没有产生磁场,而是产生了一个单极电场,罗兰用电压把电流电子压在橡胶盘上,这些电子并没有象罗兰认为的只呆在盘面上,而是如本论认为的”电流电子依托盘面进入附近的空间中,形成了一个电场。由于只有一极,所以叫单极电场。

如果真的如罗兰认为的,盘面上产生了磁场,那么无须让盘旋转,小磁针也会偏转,为什么只有让盘旋转时,小磁针才会偏转呢?

旋转的单极电场

罗兰认为是旋转盘面才产生了磁场,这也是不对的,虽然磁场似乎在旋转,但磁场的那种环形运动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的让盘旋转就可以产生一个磁场。

本论认为是这个“单极电场“由于盘面旋转而随盘旋转,就是说罗兰造了一个”旋转的单极电场“,整个”附在盘面上的电场“都在同向旋转,这个旋转会使电场扩大(因为场电子又多了一维运动,其他维的运动就会有所减慢),因为场电子的轨道运动会有所扩大,这样一来,”旋转电场”就与小磁针的磁场发生了碰撞,产生了一个微小的排斥力,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单极电场也是有场头,场身,场尾的,只不过由于没有”场尾极“的压力作用,使得单极电场一般都是”半圆形立体形状“,它们的场压比同电量的”双极电场“的场压更小,可以向场尾方向任意延伸,这是由“电场排序”导致的。

”双极电场“是人造电场,可以任意调节,通过改变两极的距离就可以改变场压,场距,而”单极电场”只有改变电压才能改变场压和场距,所以“单极电场“虽然也是人造的,却无法调节,而且出于偶然。

富兰克林电场

美国实验家富兰克林曾经做过一个关于雷电的实验,却无意造了一个”单极电场”,他本意是要探测闪电的电流,在雷雨天放风筝,结果风筝线不导电,后来被雨水淋湿,招来了闪电电流,但是由于风筝线不接地,闪电电流无处可去,就立即依托细线作为”场头极”,电流转电场,向线四周进行”场电子排序“,形成了一个单极电场。

富兰克林发现“被带电”的淋雨的风筝线上的”茸毛“全部张开,他并不认为这是个”单极电场“,而是认为”电荷排斥力”所致,现代物理学理论也认为这是风筝线上的电子的负电荷互相排斥导致线毛张开,”负电荷”在物理学中就是个“无物之物”,电子”附在“风筝线的表面,而电荷”附在“线毛上导致线毛全部张开,但是线毛难道不是线的一部分吗?如果电子只在线的表面,线毛上也应该有电子,可是如果线毛上有电子,那么就不能说”电子分布在风筝线的表面“。

所以现代物理理论大都经不起推敲,

这样的电场同样具有加速粒子的作用,因为单极电场同样排斥”异相运动”。

无极电场

无极电场由于是”自发生成”,所以”电场阵”是”随机排列而成,没有人造电场的那种”按能级排序“的过程,所以没有场头,场尾,场身之别,也没有”场压差”,所以既不能加速电子,也不能加速原子

本论认为无极电场不但是一种电场,而且是一种物态,其广泛存在于固体的表面,气体与液体的内部,是三态物之外的“第四态“

这是因为自然界的电离现象是经常发生的,物体的磨擦碰撞以及温度改变和化学反应等等都会产生“无家电子“,那么那些失去家园的电子们该怎么办呢?

大家都知道雷电等喜欢金属,所以避雷针才用金属制造,这些“无家电子群“为什么喜欢金属?就是因为凡是金属都具有“安插外来电子“的特点,无家的电子可以找到”家“,这就是为什么金属自由电子多的原因,但是这些金属必须是单质才行,一旦与氧气等发生反应,就会变成化合物,电子出现”交轨运动”,自由电子就无法进入了。

单质金属之所以能”安插“自由电子,有两种”安插”方法,一是”个体安置“,一是”群体安置“,能够“个体安置“的,必须以”原子态”(即单质)存在,多这是因为单质金属运动简单,转圆而已,且是转大圆,来”投奔”人家的自由电子只须排在最外层,绕转就可以了。

声电场

而”群体安置”则是因为金属表面被氧化,化合态运动复杂,所以运动技术所限,无法”个体安置”,好在自由电子总是成群结队的,所以它们会在化合态金属表面以”无极电场”的形式存在,随机排列,这就是如前边所讲的人造电场为什么要用金属板而非其他材料。

电场电子在金属表面活动时如果要转移,是非常便利的,因为金属本身也包含大量自由电子,能形成”群体效应“,但是如果要在空气中转移,因为空气没有自由电子,又很稀薄,所以极其费力,闪电正是击穿空气时强烈辐射所致。

”群体安置”可以人为操作,比如我们熟悉的录音机,其录音过程就是对”声音电子群“的”群体安置“过程,可以通过磁头将声音电子“压缩“在录音带上或是电唱片上,为什么唱片上有很多凹槽,正是将声音电子压缩在那儿,声电流转化为”声电场“,从此那些电子就永远呆在那儿,并在需要它们的时侯(放音)还能再取出来。

意识力学之《电子论》(十六)

(上图是放大的电唱片的凹槽,凹槽里是声电场,也是一种物态)

无极电场和单极电场证明电子的意识才是电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既使没有人为因素,仅靠电子自己,也能制造出电场来。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