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海军
图1 图2 图3 图4 11月19日,平望启用了一批电子抓拍设备;11月20日,震泽、松陵、吴江开发区又启用了一批电子抓拍设备……在越来越多电子抓拍设备被启用、交通管理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吴江警方还推出了诸多人性化服务,这一切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 11月22日傍晚6点,市民陈先生驾车回到家后,发现手机上多了一条未读短信。 “吴江交警温馨提示:仲英大道—江陵西路,东向第2车道为可变车道,晚高峰16:40—19:00左转,其他时段直行。” 近期,很多驾车经过仲英大道江陵西路路口的市民,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 “这是我们在强化交通科技设施作用的同时,所增设的一项提醒服务。”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罗四维告诉记者,可变车道是吴江交警近期创新交通管理的一项举措,部分市民可能还不清楚如何在可变车道上驾车行驶,“所以,交警大队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向驾车经过仲英大道江陵西路路口的市民发送短信,以此帮助更多市民迅速知晓、熟悉可变车道。” 市民驾车只要经过一次,便会收到这样的温馨提示,而有了这样精准到位的提醒,这条可变车道什么时候直行、什么时候左转,市民自然也就了然于胸。 “经过精准提醒,如果有市民依旧不按规定驾车行驶,其交通违法行为便会被电子抓拍设备拍下,并受到相应的处罚。”罗四维说,其实,无论是创新交通管理的可变车道,还是全天24小时高效“执勤”的电子抓拍设备,又或是人性化的温馨提示,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道路更通畅,让出行更安全。 事实也是如此。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无论是针对不礼让行人、违停的电子抓拍,还是针对货车限行、230省道苏州湾下穿道实线变道的电子抓拍,都有效遏制了相应的交通违法行为。而交通违法行为的减少,意味着出行环境将更安全、通畅。 不礼让行人违法量减少78% 斑马线前,文明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说起针对不礼让行人的电子抓拍,高新路苏州永鼎医院门口的斑马线,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抓拍地点——曾在很长时间内,该处电子抓拍引起了东太湖论坛网友的热议。 区公安局交警大队数据显示,在试点数月后的2017年10月份,这条斑马线上,依旧有1265辆(次)机动车因不礼让行人被抓拍。 尽管有众多不同的声音,针对不礼让行人的电子抓拍设备,依旧陆陆续续地出现在吴江多条斑马线的上方。 到2017年底,吴江此类电子抓拍地点有11处;今年4月,此类电子抓拍设备在吴江各区镇推广;11月20日,吴江再次增加16处此类电子抓拍地点——截至目前,吴江已有37处针对不礼让行人的电子抓拍地点。 与此类抓拍设备越来越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已投用的抓拍设备,每月抓拍到的违法行为数量,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 以苏州永鼎医院门口斑马线为例,2017年10月份,抓拍到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1265起;2018年10月份,这个数字降为323;今年10月份,这个数字仅为282,与2017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8%。 以笠泽路大润发超市附近斑马线为例,2017年10月份,抓拍到的违法行为有595起;2018年10月份,这个数字降为153;今年10月份,又降为123,与2017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9%。 在前期投用此类电子抓拍设备的21处抓拍地点中,较为特殊的是仲英大道丽湾国际公交站台斑马线,此处设备抓拍到的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在2017年10月份、2018年10月份、2019年10月份,分别有755起、417起、423起,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被抓拍数量并没有明显的降幅。 “该处的抓拍数量,总体是在下降。仲英大道作为吴江城区通往苏州的主要通道,近年来外地车辆大幅增加,在此前提下,抓拍数量没有明显上升,也从侧面说明了电子抓拍的作用。”区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吴文斌告诉记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仅已成为吴江多数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也成了吴江多数驾驶员的文明选择。”罗四维说。 从人工贴单到电子抓拍 警方的违停容忍度会越来越低 数日前,记者在鲈乡南路江厍路路口参与文明实践志愿者活动时,耳边总会不时响起警用摩托的警笛声。 警笛响起十来秒后,便会有人从这个路口东北角、西北角的店铺里疾步而出,与民警交涉一番后,将违停的车辆开走。 “现在针对违停的执法,还是相对人性化的,比如市民将车子停在店铺门口,吃碗面、买包烟,民警发现后,通常会先用警笛提醒一下。”罗四维说。 警笛响起,立即有人从店铺里冲出来,随后不管是解释、请求,还是强硬地声称自己只是停了几分钟,至少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驾驶员知晓自己这样停车已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停在人行道板上也好,停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也罢,即便这辆车被提醒后立即离开,但其对正常有序交通的负面影响已经形成。影响通畅甚至是影响其他人的出行安全,却没有得到任何处罚,这样的人性化执法,虽然照顾了违停车车主,但就执法而言,其实是非常不严肃的。”罗四维说,所以,目前区交警大队的做法是,投用更多的电子抓拍设备,以高效严肃的非现场执法,逐步取代人工贴单模式。 “5年前,违停车车主会考虑有没有人来贴单;现在,违停车车主不仅要考虑有没有人来贴单,还要考虑会不会被电子抓拍;在不久的将来,违停时第一时间要考虑的将是被抓拍。越来越密集的电子抓拍,正在诠释警方越来越低的违停容忍度。”罗四维说。 而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考虑到市民的停车需求,警方也在联合其他部门,着力挖掘更多停车资源。 “我们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在苏州永鼎医院试点了共享车位管理模式,停车费用非常非常低,平均到每个月还不到100块钱。”罗四维说,类似的共享车位会越来越多,同样,利用价格杠杆抑制非必要停车需求后,释放出来的停车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无固定停车位的本地货车 驶入平望限货区也会被抓拍 11月19日,继松陵、吴江开发区、盛泽划定货车限制通行区域后,平望也划出了两块“限货”区,并在“限货”区启用了电子抓拍设备。 以524国道为界,平东路路口至晨莺路路口路段以东,莺脰湖路(含)以北,平东新路(含)以西的镇区道路,为镇东“限货”区;中联路路口至平望汽车站路口路段以西,平运路(原318国道镇区段)以北,新运河东路以东,中联路以南的镇区道路,为镇西“限货”区。 “限货”时间为早上7点至夜间10点,警方特别强调的是,早上7点至9点,下午4点至傍晚6点,即早晚高峰期间,即便是持有长期通行证的货车,也不能进入“限货”区。 除“限货”时间与其他区镇有细微差别外,在平望,货车申领“限货”区长期通行证的条件也有所不同。 “申领长期通行证的货车,必须为'限货’区内个人或企业所有,这是基本条件。”平望交警中队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货车所有者无固定停车位,将不能申领长期通行证,这样的货车驶入“限货”区,也会被电子抓拍设备抓拍。 之所以会设定这样一个条件,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遏制平望镇区道路的违停现象。 “平望镇区部分道路较为狭窄,无固定停车位的货车,即便有长期通行证,也势必会随意停放,堵塞交通、影响安全。”上述工作人员说,在确保道路畅通、确保出行安全的前提下,现在向满足条件的货车发放“限货”区长期通行证,以及即将开通的“限货”区临时通行证微信申领通道,就是为了在多数人利益与货车所有者利益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虽然平望'限货’区电子抓拍设备才投用几天,但效果已经显现,道路更通畅了、出行更安全了,货车违停现象少了很多。” 解决惹来大麻烦的“小问题” 电子抓拍在短时间内取得实效 吴文斌曾做过一次统计,230省道苏州湾下穿道,从今年1月1日到8月10日,共发生交通事故96起。这些交通事故是造成下穿道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30省道苏州湾下穿道的交通拥堵,83%是由交通事故引起的。这些交通事故,70%由机动车随意变道引发。”吴文斌无奈地说,往往一次看似平常的变道超车,却能在下穿道引来难以想象的大麻烦。 下穿道不同于普通道路。下穿道相对封闭,一旦前方发生交通事故,哪怕只是非常轻微的碰擦事故,也极易造成大拥堵。后续疏通的难度,也比普通道路大得多。 民警处理过的230省道苏州湾下穿道拥堵案例中,往南,曾堵到庞杨路;往北,曾堵到苏州湾大桥中间。 “为了控制随意变道行为,我们将下穿道所有虚线改为实线,以此提醒司机不要随意变道。”罗四维说,但“虚改实”试验一个月后,警方发现情况并未好转,“所以,我们在10月5日启用了下穿道电子抓拍设备。” 以车流量相对正常的周二为例,吴文斌调取了11月5日和11月19日的电子抓拍数据,仅仅是相差两周的时间,设备抓拍到的随意变道行为,便下降了100余起。 “11月5日,设备抓拍到的违法行为有704起;11月19日,下降至593起。”吴文斌说,除违法行为总数量在下降外,每一处设备抓拍到的违法行为数量也在下降,“这进一步证实,电子抓拍设备启用后,在控制随意变道行为上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图1:230省道苏州湾下穿道的违法变道车辆。 图2:230省道苏州湾下穿道监控画面。 图3: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 图4:高新路苏州永鼎医院门口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 2019-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