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轻风无意 2019-11-25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代号名称】“蓝皮书”计划

【英文名称】Blue Book Project

【发起者】美国空军

【行动时间】始于1952年,1969年12月被命令终止,但持续活动到1970年1月

【目的】调查、研究不明飞行物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新墨西哥,怪异笼罩的地方

【背景】

罗斯维尔,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小镇。

二战结束以后仅仅两年的时间,美国已经加冕了世界霸主。然后,一切与“高大上”有关的离奇事件也开始围绕这个新霸主不断上演,这让所有国家都对美国艳羡不已。

1947年7月4日,一道银色闪电划破了罗斯维尔的夜空,随后罗斯维尔本地农场主麦克·布雷泽尔听到一声如炸雷般的巨响。随着这声巨响,罗斯维尔镇成为与UFO现象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个地方。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第二天,布雷泽尔在农场附近发现散落约400米范围的特殊的金属碎片,他断定,这种特殊的金属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两天后他把这些碎片转交给了美国空军基地。

7月8日,人们又在事发农场西边5公里的荒地上,发现好几具尸体,同一天军队就进驻发现残骸的两地,封锁了现场。当天,当地的《每日纪事报》在头条刊出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空军在罗斯维尔地区的农场发现坠落的飞碟。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现场被军方立即封锁

报纸引用了当地空军基地一位发言人的讲述,说该基地的杰西·马歇尔少校从一个农场工人手里得到了一个飞碟,并把它送往空军第8军的总部。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迅速吊装、运离出事地点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杰西·马歇尔少校近水楼台,与“飞碟”碎片亲密接触

还有更猛的,据说军方还得到了外星人的尸体并对尸体进行了解剖。

这条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在美国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当然也震撼了世界。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然而,仅仅6个小时之后,空军第8军总司令罗杰·雷梅发表了声明,彻底推翻了马歇尔少校的说法。他说,空军方面得到的只是一个带着雷达反应器的气象气球的碎片而已,根本没有飞碟这回事。

7月9日的《每日纪事报》登载了消息,农场主既没有看到飞碟,也没有听到爆炸声。

当地电台也接到华盛顿的命令,不得再播报和飞碟有关的消息。

惊天消息转眼就成了假新闻。

对此事美国官方最终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农场主布雷泽尔捡到的碎片其实是美军的“莫古尔”计划(“历史脉动”曾经发布,“莫古尔”计划:用气球探测苏联核试验?看看美国人的脑洞)中释放的探测气球残骸,这种探测气球用来监视苏联的核试验所产生的冲击波。因为这在当时是军事机密,因此不便对外公开。而对外星人尸体则解释为该计划中用来做撞击实验的假人。总之,解释比较合理,又比较不合理。

一会是飞碟、一会又是气球,军方对此事改口之快让无数UFO爱好者难以接受,他们认为其中必定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罗斯维尔事件”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那个时期美国目击UFO事件特别多,而“罗斯维尔事件”是其中最有鼻子有眼儿、又最具有官方背景的一件。美国军方的出尔反尔,反而欲盖弥彰,让事实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随后,美国空军开始推行“蓝皮书”计划,用以调查不明飞行物。

“蓝皮书”计划是相关研究的第三波。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这种生物出现,不研究那都怪了

【行动经过】

“蓝皮书”计划开始于1952年,于1969年12月被命令终止,但持续活动到1970年1月。

“蓝皮书”计划的第一任负责人是爱德华·鲁佩尔特上尉。在他的命令下,研发出一套不明飞行物的标准报告格式。他也是正式发明“UFO”一词(直译为“不明飞行物”)的人,取代了当时所用不准确而且有暗示性的“飞碟”一词。

爱德华·鲁佩尔特,1923年7月17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美国空军军官,因为参与了“蓝皮书”计划而出名。他首先提出应将空中的不明飞行物体称为“不明飞行物(UFO)”,放弃“飞碟”的叫法,并获得美国军方支持。但是这位曾领导美国上空不明飞行物研究的人在37岁时突然死亡,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爱德华·鲁佩尔特(后中)在1952年的五角大楼UFO新闻研讨会上

如果没有参军,鲁佩尔特可能一生都不会接触到UFO,更不会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包括鲁佩尔特。1941年,因为珍珠港事件(日本的“攀登新高山1208”行动:问题青年对马蜂窝的那狠狠一脚),美国对日宣战。在这个大背景下,鲁佩尔特应征入伍,成为陆军航空队的一员。他担任投弹手,因为表现出色屡立战功,获得了5枚服务奖章、2条战区作战丝带、3枚空军勋章和2枚飞行优异十字勋章。

“二战”结束后,鲁佩尔特在进行了预备役登记后离开军队,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在空军服役的经历已经给鲁佩尔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1951年,他进入爱荷华州立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在他毕业后不久,美国空军再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随着朝鲜战争愈演愈烈,鲁佩尔特再度应召入伍。但这次和上次不同,经过学习深造的他已经是一名航空专业技术人员了。他被分配到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航空技术情报中心,从此开始了与UFO的不解之缘。

“怨恨”计划始于1949年2月,拥有军队授予的调查权,早期的工作主要是收集与UFO相关的资料。该项目的研究人员认为,UFO是被错认的云彩、行星、日食以及传统的飞行器。最初,鲁佩尔特与“怨恨”计划没有任何关系,但他听到了一些消息。鲁佩尔特认为,“怨恨”计划没有很好地分析过去的案例,结论过于武断。他说:“这项研究已经预设了‘UFO并不存在’这个前提,只是告诉你,不管你看到或者听到什么,都别相信。”军队高层也不认同这个武断的结论,所以,“怨恨”计划在当年12月就基本陷入停顿状态,1951年被下令终止。

作为UFO研究的继续,军方启动了“蓝皮书”计划,主要任务是收集并分析有关UFO的资料,评估UFO是否会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鲁佩尔特没有料到,自己会被军方选为新项目的领导者,据说部分原因是鲁佩尔特有一个“优秀组织者”的好名声,并且曾经帮助其他项目走上正轨。起初,他以为“蓝皮书”计划也跟前两个计划一样,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不料,他在项目主管这个位子上坐了很长时间,并且发挥出了很好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技巧。

鲁佩尔特对后期的“怨恨”计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将其大部分研究资料带入新开始的“蓝皮书”计划,将向军方报告UFO目击案例的过程流程化,以减少人们对UFO目击事件的质疑和嘲笑。鲁佩尔特明白派系斗争在“信号”计划中带来的危害,因此尽最大的努力广开言路,并且在“蓝皮书”计划中保持客观和中立。他试图避免过于开放的思考,因为这曾导致“信号”计划的成员在“外星人假设”上分裂成支持者阵营和反对者阵营……鲁佩尔特寻求科学家和专家的建议,每月将资料归类印制后报告给军队的智库。

最重要的是,鲁佩尔特下令制订标准化的UFO目击事件调查表,希望从统计数据中寻找信息。他请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建立问卷并分析数据。该研究所是美国非常著名的智囊团,为美国政府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基于目击报告和计算机数据,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做了大量关于UFO案例的科学和统计研究,并且最终形成了著名的《蓝皮书第14号特别报告》。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经过严格的分析,22%的事件仍然是“未知的”,它们和那些“已知的案例”在统计学上明显不同。他们还发现,“能够完美解释的最好事件”的数量是这些“未知的最差事件”的2倍。

在鲁佩尔特任职期间,“蓝皮书”计划审查了一系列著名的UFO报告,其中包括“拉伯克之光”以及1952年7月发生在华盛顿的两次UFO事件,引发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尽管大多数事件最后被证明是缺乏想象力的已知事件,但仍然有25%的案例是未知的。由于鲁佩尔特负责的“蓝皮书”计划将不可靠的证据全部排除,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些UFO目击报告成了最著名、被研究最多并且一直让人困惑的报告。

“蓝皮书”计划的科学顾问是天文学家约瑟夫·艾伦·海尼克。他一直为计划工作直到计划结束,并且创始了一套分类系统。这套分类系统后来被延伸为今日所知的“近距离接触”分类。他一开始持怀疑论,但后来自称有些犹豫。由于他的履历,在1970年代他或多或少算是这方面的权威。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对此议题发言过,并且是著名电影《第三类接触》的技术顾问。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天文学家约瑟夫·艾伦·海尼克

“蓝皮书”计划收集了12618件UFO报告,最后总结:大部分报告都只是误认了自然现象(云、星星等)或是普通飞行物。少数几件是谎报。有701件(约6%)被归类为原因不明。这份报告被归档了。现在因为资讯公开法而可以取得,但其中提到的人名和所有证人的人事资料已经被涂去。

1969年12月17日,美国空军宣布,终止“蓝皮书”计划,将全部相关档案转往美国国家档案馆现代军事分馆,并将部分档案公之于众。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美国国家档案馆

【后续】

1、空军钟情于掩盖UFO的证据,鲁佩尔特却坚持认为精确描述远胜于精心策划的掩饰。鲁佩尔特曾写道,对UFO问题军方在“胡乱应对”,并认为在华盛顿发生的UFO事件中,军方的桑福德将军随意插手,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蓝皮书”计划的成员和军方其他单位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

1953年,项目组被裁员,最后,包括鲁佩尔特在内,整个项目只剩下3个职位。不久,鲁佩尔特黯然离职,到航天工业部门任职。

1956年,他到诺斯罗普·格鲁曼飞机公司任研究工程师。

退役之后,写了《关于不明飞行物体的报告》(The Report on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s)一书,描述美国空军1947年到1955年对不明飞行物的调查。数十年后,这本书依然引人注目,因为它是当时唯一由参与者写成的关于美国空军UFO研究的书。UFO学者荷埃克认为,“任何严肃认真对待这个主题的人都该读读它”。在书中,鲁佩尔特记录了他在“怨恨”计划和“蓝皮书”计划中的工作细节,并且给出了他对UFO事件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让他感到困惑的、无法解释的东西。鲁佩尔特也披露了一些内部的材料和观点,包括先前未公开的分类文件和研究。

1956年,另一位UFO专家唐纳德·奇霍邀请鲁佩尔特担任新成立的国家大气现象调查委员会的顾问,但鲁佩尔特以心脏不好为由谢绝了。在鲁佩尔特的书中,隐藏着一些对奇霍的评价,认为奇霍经常以耸人听闻的方式处理材料,而且相当主观。奇霍在其之后出版的书中也曾引用过和鲁佩尔特的对话。这说明,鲁佩尔特偶尔会和奇霍接触。

1960年,《不明飞行物报告》再版,鲁佩尔特似乎放弃了认为UFO神秘和无法解释的观点。他特意增加了三章内容,以附和空军的观点,认为UFO只是“空间时代的神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有点特别的是,这次的出版没有印刷日期,书的前面仍是1956年的版权声明和鲁佩尔特在1955年写的前言,像极了其最早的版本。就在同一年,1960年9月15日,只有37岁的鲁佩尔特突然去世,对外公布的死因是心脏病。

这一连串的怪事让很多人心怀疑惑,奇霍及其支持者认为,鲁佩尔特是迫于军方的压力才改变了看法。其中一些人更是认为,他的死亡非常蹊跷,很可能是被军方杀人灭口。另一些人则认为鲁佩尔特是在认真分析了先前的证据之后重新给出了结论。鲁佩尔特的遗孀也在捍卫他的研究成果,而且,新增补的一些内容看起来很有趣。也许,确实是鲁佩尔特发自内心地改变了观点。

2、公之于众的档案中一份解密的报告中记录了从1947年至1969年间美国空军接到的全部UFO目击报告,共有12618件。其中有701件为“身份不明”(Unidentified),即为不明飞行物,也就是说,有11917件报告当局都能以已知物体来解释。

距离“罗斯维尔事件”发生后30年,“蓝皮书”计划结束将近10年之后,一位“罗斯维尔事件”当事人却突然翻案了。

谁?杰西·马歇尔少校,1947年担任美国空军509轰炸组的情报人员(509轰炸组是世界上唯一的原子弹投掷部队,马歇尔当时的工作是调查飞机失事和其他类似事件)。1947年马歇尔少校奉命来到布雷泽尔的农场,调查飞碟事件。当年就是他从农场主布雷泽尔手中接管了残骸。

1978年,已退役的杰西·马歇尔少校接受了美国以猎奇闻名的报刊《全国探究者》的采访,他声称:他在1947年在罗斯维尔附近亲眼看见的并不是气球的残骸,而是——飞碟!

马歇尔还说,当年那张证明坠毁的是气象气球的照片是彻头彻尾的“伪照”,是当时美国空军将军罗杰·雷梅命令他拿着一只气象气球当道具拍摄的。

与此同时,一些罗斯维尔镇居民也选择不再沉默了。声称当年“罗斯维尔事件”发生时,他们曾目击过外星人的尸体。他们居然让这惊天猛料烂在肚子里30年,这当中只有一个原因能够解释得通,那就是,这些当事人受人威胁被封了口!

那么,是什么人会威胁这些无辜百姓呢?又是什么秘密要尘封数十载不能公开呢?

在解密档案中有一些神秘信件,信件是一位知情人士写给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的,信件的时间是1989年。信件中这位知情人的所有姓名资料全部被涂黑了。这些信件这样写道:

“‘新蓝皮书’计划是对20年前终止的‘蓝皮书’计划的延续。20年后,‘蓝皮书’计划的相关人员,五角大楼,和其他很多人,仍然在寻找UFO现象的真正答案。我希望更深地进入情报部门调查取证,因为他们曾收到过一些‘更好的’UFO报告,而这些报告从未进入‘蓝皮书’计划。”

“我去过国家档案馆,也看过那里原始的‘蓝皮书’计划资料,我遇到过美国宇航局总部的人,我也遇到过卡特总统的科技顾问,我知道整个与UFO有关的计划,情报部门掌握着大量‘更好的’尚未公开的报告,那些是至今为止真正的‘未知世界’。”

3、然而,俄罗斯《真理报》2014年10月15日报道,美国前政府顾问、业余天文学家蒂莫西·霍德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一个搜索外星文明国际研讨会上披露,他对UFO现象已经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在这些年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美英国家的UFO专家以及太空武器专家都不明不白地神秘死亡。

霍德称,这些研究专家虽然大多死于自杀或意外事故,然而他却怀疑,这些UFO专家和太空武器专家可能因为知道了“太多的东西”,所以被美英政府的特别情报部门“杀人灭口”了。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蓝皮书”计划离奇殉难者之一詹姆斯·爱德华·麦克唐纳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莫里斯·杰索普,也因为参与“蓝皮书”计划不明不白地归位了

【关联性】

1947年,美国兴起了一阵“飞碟”狂潮,当时成立了“符号”计划(Project Sign)来进行相关研究。“符号”计划并没有对各种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下正式结论。这是“飞碟”研究的第一波浪潮。

相关研究后来在“怨恨”计划(Project Grudge)之下继续。“怨恨”计划如此总结:虽然有23%的不明飞行物报导无法解释,大多数不明飞行物都只是被误认的自然现象或是其他普通东西。这是“飞碟”研究的第二波浪潮。

“蓝皮书”计划是“飞碟”研究的第三波浪潮。虽然哥行动计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其基本脉络却是存在的——逐步递进。

实际上,美国国家层面、军方及情报机构对“飞碟”研究的行动计划远不止于此,更多的行动计划,请关注“历史脉动”头条号后续内容。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影响】

“蓝皮书”计划的客观结果是,不但没有平息民国民众对于狂热,反而将事态越发引入“假旗”行动(“假旗”行动:萦绕在人类社会的祸害)的深渊而无法自拔。

对于这种状况,美国相关机构只是保持沉默,公众的热情逐渐疲惫之后,舆论自然就渐渐平息了。可是,只要有一丝的偶然事件刺激,这种情况仍会反复,进入一种“信者恒信,疑者恒疑”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这种状况并非妄言,在“历史脉动”曾经发布及尚未发布的资料中,“彩虹”计划:贪婪的军事实验暴露出美军难以置信的鲁莽与无知“水晶骑士”行动:以正二八经名义的呓语?以及其后续“赛伯”行动、“海上星门”行动中,类似争议不在少数。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评论】

在“蓝皮书”计划的总结报告中,对“蓝皮书”计划作了以下的“盖棺定论”:

1、经美国空军报告、调查、并评估的所有UFO事件中,没有一起有任何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迹象;

2、美国空军没有得到任何证据表明被列为“不明”飞行物的事件是超出当今科技发展水平或违反已知科学规律的;

3、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被列为“不明”飞行物的物体是“外星球交通工具”(extraterrestrial vehicles)。

根据报告来看,所谓的“蓝皮书”计划更像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幌子,真正的猛料,根本没在这个计划里,而且可能永不会被公开。

其实,所谓的“蓝皮书”计划目的是为当时美国的UFO热潮降降温。说白了,这只是美国政府放的烟幕弹而已,其实就是要转移公众的注意力。“蓝皮书”计划背后的惊天秘密,连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都很想知道却又不得而知。

这就奇怪了,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工夫转移公众的视线呢?难道他们想掩藏什么秘密?

这里面确实有惊天秘密。这个秘密,连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都想知道。在一封解密的FBI质询信件中,胡佛要求美国空军公布“罗斯维尔事件”的真相,上面有他手写的一行字:我们必须坚持对军方回收的“飞碟”拥有全面的接触权,但军方得到了它,并拒绝我们对之进行检查。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权倾一时的埃德加·胡佛,最终折戟于与军方强大势力的较量中

身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胡佛也无法看到这些残骸,显然保密级别不低。那么,胡佛提到的飞碟到底存不存在呢?如果真的存在,它们又被送到哪儿去了呢?

有一份已解密的1947年7月8日的FBI文件,是一份发给FBI达拉斯总部辛辛那提主任的电报(主题:飞碟;时间:1947年7月8日下午6点17分):

今天在新墨西哥州罗斯维尔附近发现飞碟,形状为长方形,用一根缆绳从一个气球悬吊在空中,气球直径大约20英尺。更多信息表明这个物体和带雷达探测器的高空气象气球很相似,但在办公室(美国联邦调查局)与莱特基地之间的电话通话中却并没有证实这种说法。飞碟与气球已用特种飞机转运往莱特基地以供军方检测。

另外,由于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些高科技武器的研究计划(“乌兰努斯”行动:纳粹德国令人惊掉下巴的非人类武器等)的耸动性影响,“蓝皮书”这种计划也是为国家和人民负责而不得不上的行动计划——只是由于鉴于美国政府谎话成性,以至于是行动计划最终走了调儿。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UFO的话题永远刺激

【相关资料】

1、所有的UFO发烧友看到这份报告一定都是一个心情——失望透了!的确,这干巴巴的几行字,足以击碎人们对UFO的所有想象。

没有外星人,也没有飞船,所谓的不明飞行物,不过是飞机、气球、云彩、流星、鸟儿、人造卫星、光线反射,等等等等,毫无想象力,这也太没劲了是不是?

再说了,这么一纸报告,就把1万多起UFO事件一笔勾销了,这是不是太简单了?这里面,会不会另有隐情?

2、1972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博士约瑟夫·艾伦·海尼克博士,将人类与地外生物或不明飞行物所发生的接触,按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了3类:

第一类接触:目击一个或多个不明飞行物体,比如,你在上空看到了一架可能是UFO的东西;

第二类接触:目击一个或多个不明飞行物体,并给目击者及周边环境带来相关的物理反应,比如,在出现过UFO的地方,同时也出现了麦田怪圈;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麦田怪圈成为第二类接触的标准之一

第三类接触:看清了不明飞行物体,特别是看清了其搭载的类人高级生命体,比如,你不仅看见了UFO,还看见了里面的外星人。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第三类接触》,是一部科幻电影的力作

然而随着人类对外星生物研究的逐步深入,海尼克博士的理论已无法完全概括人类与外星生物接触的综合,于是,后人又加入了两种接触:

第四类接触:人类直接与不明飞行物体或外星生物接触,其方式包括被劫持、被检查、被进行试验等;

第五类接触:人类以一种有意识、积极主动的方式和地外文明沟通。

电影《降临》说的,就是第5类接触。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降临》剧照

【代号说明】

“蓝皮书”,一般是指政府、议会等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问题的文件,封面为白色所以叫“白皮书”。由于内容或习惯不同也会用其它颜色,蓝皮书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比较通行的认识是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

“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

"皮书"最早源于政府部门对某个专门问题的特定报告,通常这种报告在印刷时不作任何装饰,封面也是白纸黑字,所以称为"白皮书"。在不少国家,政府发布报告时使用"白皮书"已基本成为惯例,比如,我国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国2004年国防白皮书"等。此外,也有一些国家使用"红皮书"、"蓝皮书"、"绿皮书"等形式。

大量研究机构借用"皮书"带有的权威含义,给一些研究报告冠以"皮书"之名。这些"皮书"出自专家学者或科研院校专业人员,发表对现实或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某一方面理解和认知,其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对"皮书"的颜色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可以没有任何含义,也可以和书的内容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市场上也有一些图书在书名中使用"皮书",只是借用了这个概念。

“蓝皮书”用于官方文件时,主要指英国议会的一种出版物。因封皮是蓝色,故名。开始发行于1681年,自1836年才公开出售。其名称是《英国议会文书》,是英国政府提交议会两院的一种外交资料和文件。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英国议会

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如中国、美国;

封面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

也有用红色(如西班牙);

黄色(如法国);

绿色(意大利)等,分别叫红皮书、黄皮书、绿皮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日本的防卫“白皮书”

有一类外文称为“蓝皮书”的,并不属于什么官方文件。从内容看,乃系名人录、指南、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甚至包括纪念画册。如美国政府官员名录、社会名人录、国务院每月发行的驻美外交人员衔名录,以及美国一些大学做试题答案用的小册子也称蓝皮书(汉语可译为蓝皮簿)。

总之,"皮书"这种"官方解说"的性质,也使它常常和"权威"相联系。这也是本计划试图借助这种基本认知来消弭公众及国际社会对美国UFO争论的基本意涵。

“蓝皮书”计划:简单粗暴而又煞有介事地欲盖弥彰,全世界都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