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老刘tdrhg 2019-11-25

文|汤石香 摄影|氓卡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原色茶陶

'原色茶陶'里,大陶罐,铁壶,建盏,各种各样材质的茶杯和公道杯等等茶器以极为随意又莫名和谐的方式摆在不同的单人榻、高几、官皮箱、长案上。日本的茶具,中国的家具,西洋的钟,不同年代地域材质风格交杂,这里会让你看到混搭的和谐。

地址:福建厦门

我们坐在二楼茶室的长桌前,听老曾聊起往事。

'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呢?很小的时候了。我父亲原来是茶农,做碧螺春的。不过我后来做这个和他关系不大。'

'年轻时在北方的国企上班,送往迎来,送的是茶叶,喝的也是茶叶,也有一间自己的小茶室,爱喝重口味的乌龙茶。那时候北方人不喜欢喝半发酵的茶,请北方的朋友喝茶,结果被说,你们怎么喝苦茶啊。几年后乌龙茶的风刮到了北方,他们就开始找我要茶喝了。我说,你们不是不喝苦茶吗?'

除了喝茶,老曾年轻时候所有的冲劲都给了国营企业,2003年下岗,23年的工龄只分到了五万多块钱,'气得我跑去北京,用这些钱买了把吉他。'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下岗,生活和舍得

老曾走到长桌中部,用水瓢从靠墙的陶罐里取了几瓢水倒进铁壶里。

'这水就是矿泉水。用陶罐装水其实不是把水变得好,就是一个感觉而已,就像小时候都是从水缸拿水一样。其实用饮水机更方便,没有氧化,泡茶也更好喝,但它出现在这里就不协调了。'

他把铁壶放到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烧水,自己坐回位置,换了个南蛮柴烧急须壶。不一会,水开了。倒满壶,随手将铁壶放到一旁的电碳炉上。这种炉在日本常见,温度不高,一直低低地烧着,水不会沸腾,但能一直保持温度。

'年轻的时候累,刚开店的时候也挺累。那时候是2003还是2004年?有四五年都没赚到什么钱,也没什么方向。'他们本可以做品牌、做工厂,或者自己设计茶器找景德镇代工,开网店,也是顺手的事。'但是想想,除了钱,趣味性差很多。生命这么短,你要享受生活,弄一堆钱有什么用?'

所以老曾夫妇如今的生活就是喝茶聊天,偶尔出去淘点东西。每天早上,他们从山脚下的家开车到店里,有时候会带着些老曾从路边剪下的花花草草树枝藤条,插在陶罐里,茶碗里,摆在一楼老曾设置的一个个小景里,这里一枝,那里一丛。日复一日。

打扫完,插完花,上楼喝茶。老曾收来的半扇老门常年都是关着的,朋友来了,按门铃就是了。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夏威夷和感动

我们品着老曾亲手焙的白牙奇兰。

他身后右侧的电视里响起了音乐,画面里是他们在日本时候的照片。

老曾的妻子黄姐接过了话头,说起拜访日本陶艺师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去和日本陶艺师探讨,其实他们不是很愿意,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是要很大一个单子的,但是他们又做不出来,这种拜访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会说并不是的,我们已经有过你们的一些精品,并且相当肯定。'

'他会问,我的作品是实用器,合适你们中国人喝茶吗?'日本的绿茶适用温度是60~80°,他们不想破坏茶的营养,茶也没有发酵,而我们需要100度才能析出。

后来,他们探讨了南蛮烧的方式,'他说,给我们时间,我愿意来研究合适你们的茶壶。'

这个时间是一年半,陶艺师调了11不同釉色、形状的把壶,老曾夫妇选择了其中的几把来作为合作款。'阿峰手里用的这个壶,就是这个陶艺师的作品。'

'我们上一趟去日本,是去拜访一个78岁的日本陶艺师。他的职称相当于如今的中国陶瓷大师,如果想要进行一些'操作'的话,他完全可以收很多徒弟,把章给徒弟们盖。但他呢?一年只烧两窑,从木材的采伐,胎土的调配,釉的调试,全部都是自己做。我们和他合作了三年后,他说,今年冬天你们可以来看我开窑哦。'

那年冬天,老曾夫妇就按照约定的时间去了日本。才发现这位陶艺师住在一个导航都导不到的极为偏远的山村里,工作室是三栋很漂亮的房子。一栋居家,一栋作品陈列室,一栋两个窑。他们的门是邻居帮忙焊的,还养了三条狗。

参加开窑仪式的只有4位,一个日本人,一个韩国人,然后就是老曾夫妇。'那一窑才一点点东西,四个人就分完了。他太太好开心:'这一窑拿到的钱,我们可以去夏威夷度假了。''

'有时候真的会被他们感动,所有的所有,都很感动。'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美与满足

话题暂歇,我们垂眸品茶。视线里除了手中的杯子,还有桌上的茶席。

茶台是一块桥头碑,还可以辨认出当年募捐造桥众人的一个个名字;南蛮柴烧急须壶是他们和日本匠人合作款,垫着象牙色的壶承;中间的分茶器也是日本匠人烧的,左边是一套荷叶形状的茶漏,不过老曾很少用,因为会影响茶的滋味。

老曾身后列了一排柜子,分成数个格子,满满当当地摆着茶壶、茶杯、茶叶罐子……看得出应该是常用的器具,这样的场景经常可以在日本匠人的家中或者工作室看到,人们能在这满而不乱的画面里感受到一种具有日常或者生活感的热爱。

而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看到'一个鲜活的老曾。

一楼,单人榻、高几、官皮箱、长案这些中式的老家具和一边较为年轻的西式柜子、西洋钟交相辉映,中间夹杂着位置低但以数量取胜的石碑。

柴木的单人榻被摆在最靠近玻璃落地窗的地方,披一块浅色的麻布,茶具也就这么摆了上去。被进行同样操作的还有石碑们和长案们。

老物件都不算精,没有系列,不拘材质,但在风格和审美上却有奇妙的一致性,搭配随意自然。果然是'我喜欢的东西很多、很杂,能打动我就好,木头,铁,铜,都没有关系'的老曾。

花草树枝带来了生气;几只完全没有威武气息的石狮子都是'懵'或者'我真的很凶哦'的表情;从鼓浪屿拆迁的房子上拆来的楼梯前摆着两辆自行车,那是老曾夫妇在附近溜达的好伙伴。

想起黄姐说,老曾前几天花400块钱买了只弹弓,问他拿来干嘛,说,想去山上打鸟(但其实只是想想,不敢行动)。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寺庙与茶室

我们开始聊起茶室里的几块老匾。

二楼就两块匾,他顶上的一块写着'功同良相',听说是民国时期一位高僧赠予闽南乡村一位良医的;靠窗的那块写的是'懋德',原来挂在庙里;一楼的一块高价淘来的小匾上写着'鹿草',被友人说是古代卖鹿饲料的小贩玩的。

'当初设计了很多梁,想要收很多老匾挂上,一层一层的匾,就像乡村寺庙的感觉。'老曾想要这样一个茶室,但无奈没收到几块好匾。'当然,理想中的茶室不只是一个,比如在市井小巷子里,比如在山上的。没有一个茶室能包容这所有。'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小剧场:老曾聊茶

'你能说明代的茶不如唐吗?我觉得是超过的。明代散茶的出现,从泡茶的自由度到茶叶的感官、精神上的放松,以及文人交往等等,不会输给唐代。唐代茶还是贵族的东西,一个茶碗那么贵,办个茶席整套下来花费的钱非常多,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品的,可是散茶出现,老百姓就可以随便喝了,可以很自由地品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为什么喜欢喝茶?有些人说得很神,所谓茶气等等,我没有那种境界。在我看来,茶和药有一点接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身体很疲劳的时候,洗个热水澡,冲一泡浓浓的茶等它回甘,那种感觉,一天的疲劳全都没了。如果换成去冰箱开一瓶可乐,哇很甜,但你会有疲劳消除的感觉吗?不会的,这是茶和其他饮料不同的地方。'

'这泡茶好不好除了茶、水、冲泡方法以外,心理暗示也很关键。有时候同一泡茶,在不同心境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茶最东方,就是因为它很抽象。'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关于原色的一些花絮

原色的门只有半扇,因为老曾收到的这扇门就只有半扇。

2017年原色进行了一次调整——为了迎接一块明代嘉靖年间永春县城东门外迎晖桥记石碑。

原色茶陶的原色之名,取的是回归本源的意思,从本溯源,才能得其精髓。亦可理解本真色彩,归于茶的原色,人的原色,生命的原色。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老曾和他的原色茶室|中国古典家具

总 编 | 邓雪松

主 编丨林育程

执行主编丨程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