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为何准许道士保留汉族衣冠发式?

 修悟搏 2019-11-25

清朝可能是中国所有朝代中对于汉族传统衣冠服饰文化改变最剧烈的一个朝代了,它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游牧生活使得发式服装和中原汉地相差巨大,本来两个地区各自相安,互不干涉。可是明帝国的没落让后金女真民族看到了机会,在以七大恨起家的五十多年历史中,以清代明终于完成,中国的统治权利交接到了满洲贵族手中。

延续至金国女真民族的椎发传统利于游牧打猎而被建州女真接受发扬。

满州贵族的前身叫做建州女真,他们是东北的游猎民族,文化服饰上面大部分采用宋朝时期金国女真的习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微乎甚微。

  1. 明朝中后期的辽东地区还是以汉人为主,哪里延袭着从汉朝就开始的生活,与中原,江南地区生活方式相差无几。而东北和奴儿干都司等广大羁縻地区则是生活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三个部族。


  2. 万历中期的辽东指挥使李成梁在可控制的情况下采取养寇自重的方针扶持建州女真。为明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种子。
  3. 得到扶持的建州女真在辽东指挥使李成梁死后初步统一女真各部,并向辽东,蒙古,朝鲜地区扩张推广自己的文化和民族习俗。

辽东汉地的满洲化和北方地区剃发政策初步受阻。

李成梁死后的辽东地区逐渐失去控制,明王朝的皇帝派出的后任指挥使再也无法节制统一之后的女真部族,相反在一次次的失利益中败给后金金。最后明王朝在内外交困之中以崇祯皇帝的自杀而结束。

  1. 李自成在成为天下共主之后没有抵挡住吴三桂和满洲人的联合进攻,一片石之败后丢掉了以北京城为中心的广大北方地区。
  2. 占据北方地区的清朝政权以为自己已经坐稳江山,开始推行自己的民族发饰,辽东地区由于占领已久进行十分顺利,而北方地区则是出现了反抗使得多尔衮暂停剃发政策。

剃发易服政策在南方以及整个中国地区的推广引起了剧烈的反抗,清朝皇帝前恭后据的态度欺骗了广大汉人,但是少部分特殊人士保留了汉族发式服装。

清朝的剃发易服是否能够成功的推广到整个中国成为了检验清朝统治者征服汉人的重要尺度,至少满洲贵族大部分是这样认为的。

  1. 鉴于北方汉人的抵抗,清朝统治者决定采用欺骗的方式先诱取南方汉人投降,然后再剃发易服,这样的手段让广大汉人民众气愤,结果江南皆反。
  2. 抗清斗争持续进行使得满洲士兵损失惨重,清廷决定放开一部分的人士,即道士,尼姑等出家人可保留汉族习俗和发式。女子保留汉族习俗,出生死亡之际可采用汉俗。


经过多尔衮,顺治,康熙三代皇帝的努力,中国统一于满洲贵族,统一之后剃发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因而我们后人经常能够在康熙时期的画作中见到汉满服装共存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