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建都史见证物辽燕角楼故址

 行走书卷 2019-11-25

北京作为首都,经历了:辽、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公元938年辽代在北京建立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若算建都时间,距今已有1075年,位于广安门内的辽燕角楼故址则是1075年建都的见证物。

广安门桥往东南,南线阁北口,立着个雕塑,白色大理石的,形状像个门框,门柱尤其宽宽的,门额上都有精美的雕刻,门额顶部两端是向内勾着的角形雕饰,这“门框”里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青铜式的圆形镂空雕刻,那花纹正是“燕角”两个字。《京师坊巷志稿》记载这里叫燕角,燕角名源燕角楼。

辽代是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公元 907 年,游牧于潢水(今赤峰市西拉木伦河畔)之滨的契丹民族建立了契丹国。耶律德光继帝位后改国号:辽, “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为巩固疆土,加强统治,辽相继修建了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谓之辽代五京。

角楼故址距今1000多年,这是辽代皇城南京子城东北角的角楼。由于广安门大街将燕角胡同截为两段,于是又有了南北燕角之分。燕角又称为燕阁,由燕阁音转成了线阁,并被定了下来。由此,就叫南、北线阁,这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实际也是确定辽皇城位置的参照物。

辽燕角楼白色的牌楼顶段悬挂的那个云纹图案圆盘上“燕角”二字,一个是玺文体,一个是金文体,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古朴苍劲,落落大方,与大理石的碑身相衬成辉,站在旁边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油然而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