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思路:养肝阴疏肝木、滋肾水强脾阴、通瘀滞和络脉

 心定气顺 2019-11-25

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脘疼痛,病情迁延日久,进一步出现贫血、消瘦、疲乏、腹泻等全身症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此种胃脘痛,病理变化复杂,因而病程多缠绵,病变迁延长期不愈,患者体质大都虚弱,或阴虚,或气滞,或血瘀,或寒热不调,或寒热错杂,或升降失司,或清浊相混,或虚实夹杂,或失治,或误治,见证不一,性质各异,这就需要仔细辨证,恰当论治。大寒大温、大补大攻之剂,皆非所宜,应做到“攻不伤正,补不留邪”,缓中补虚,疏气令调。

萎缩性胃炎,思路:养肝阴疏肝木、滋肾水强脾阴、通瘀滞和络脉

一、养肝阴、疏肝木以防微杜渐

“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肝木扰动,先横逆乘胃,因此,多数胃脘痛的疾病往往与肝木有关,尤其在起病之初,无不表现出肝木横逆犯胃之证。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若郁怒所伤则气滞横逆,侵犯阳明胃土而出现胃脘疼痛的症状。气郁久则易化火,化火则易伤阴。又久痛入络,入络则易致瘀阻。故论治之中首要注重疏肝理气,并注意养肝之体以济其阴,活肝之血以通其络。

二、滋肾水、强脾阴以固先后天

病虽在胃,而缘由肝木之克。脾胃均属中州,因受肝木横逆之干扰而失运化之职,水谷不化,气血日衰,致使五脏六腑失之濡养,因而除胃脘痛外,常伴有消瘦、神疲、短气、头晕、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而暗、苔薄白、脉细微无力等一系列虚劳见证。

脾为肾之主,肾为胃之关,肾为先天,脾胃为后天,后天受损,必然导致先天之受害。肾失脾主之健运而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木得以妄行。因此,滋肾阴、强脾胃而济先后天,以达对肝木之制约,是立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萎缩性胃炎,思路:养肝阴疏肝木、滋肾水强脾阴、通瘀滞和络脉

三、通瘀滞、和络脉以标本兼顾

叶天士说:“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萎缩性胃炎的后期也符合这一规律。肝气郁滞迁延日久,气既被阻,血亦受累,络脉瘀阻不通而出现气滞血瘀的见证。一般胃脘刺痛以午后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疏滞、和络定痛。

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萎缩性胃炎伤阴者十之八九,根据伤肝阴、胃阴、脾阴、肾阴的不同,以及受害程度的深浅,在立法处方用药时务求恰如其分,病重药轻则无济于事,但也不宜过猛,急于求成,否则往往事与愿违。在调治这类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嘱病者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并需得到密切配合,方可获效。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