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背景环境的逆光拍摄

 网际飞音 2019-11-25

逆光+暗背景拍摄

对比逆光和顺光环境,在白天逆光拍摄时会比较适合使用暗背景的场景。暗背景虽然可以让人像主体得以突出,但是如果采用顺光拍摄则会使得拍摄主体与背景粘滞在一起,因此,逆光加暗背景拍摄可以说是较佳的解决方案了。

但暗背景的场景到底要呈献多少细节?如何运用对比、曝光、画面框取、环境光来维持暗背景中仍有暗部的层次感?这便是逆光暗背景的拍摄模型中另一个需要更深入思考的问题了。

图1、图2是两个逆光+暗背景拍摄的典型例子。

图1的暗背景在筛景时,选择了有部分光线入射的场景,从而让暗部的细节出来的更多一些。另外,图1让镜头入射了少许的逆光光线,造成逆光时的眩光氛围,让影像更梦幻一些。

图1,侧逆光使的暗背景环境,如果可以筛选场景,在取景的角度下让暗背景场景的层次出来,会是比较好的做法。

暗背景环境的逆光拍摄

类型:侧逆光的夕阳,以反光板补光

时间:七月底、下午16:20

环境:户外无遮蔽的暗背景场景

相机设置:光圈f/2.8,快门速度1/320s,iso250

相机模式:A模式、曝光补偿-1ev

图2这张暗背景的影像,虽然凸显了主体,但是暗部层次不足,比较像是酒窖用光法的概念。

暗背景环境的逆光拍摄

类型:侧逆光的夕阳,以反光板补光

时间:11月初,韩国上午10:20

环境:户外无遮蔽的暗背景场景

相机设置:光圈f/4.5、快门速度1/80s,iso200

相机模式:M模式

曝光补偿:-0.7EV

暗背景环境的逆光拍摄

图2的背景是一处森林,没有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变换相机拍摄角度时,取景的角度是侧逆光,主体则以反光板来补光,所以图2的暗背景场景层次相对来说就比较不好。

所以图2我们改用另一个观念--让主体的受光类似于舞台聚焦光的情况,让焦点更集中于主体上,斜逆光的阳光除了提供反光板的反射光线外,也勾勒了人物的边缘轮廓。

图1和图2代表了逆光拍摄时两种不同的思维及做法。

暗背景的测光

以矩阵测光时,暗背景的场景要先避免主体过曝,所以我们大多会减小曝光值,在使用反光板补光之后,控制主体稍微过曝,人物的皮肤在区域曝光的第VII区为佳。

暗背景环境的逆光拍摄

图3、勾边光发丝光是在逆光拍摄时很具魅力的用光形态

用光笔记

1、自然光、现场光的拍摄在对于反光板放置位置的思考上,跟离机闪的想法是一样的,反光板要离开拍摄者的位置,从侧面来补光,这样光线会比较立体。

2、镜头取景的角度、太阳被遮蔽的情况以及光圈大小这三个因素影响了入射光的情况,当镜头受到入射光的影响,会产生白雾、低反差、低饱和的现象,这便是所谓的眩光

3、一般来说,清晨和黄昏是最佳的逆光拍摄时机,这时的光线较柔和不会太强,在控制入射光线时,会比较有弹性。

4、因为光线的强弱是相对的,所以所谓的室内的逆光环境并不一定需要真的有阳光直射进来。

5、只要有光线的强弱差异,即使是漫射光的环境,也可以使用反光板补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