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句常用俗语谚语集锦: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昵称32937624 2019-11-25

【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歇)

指人不知危险,胆子太大。常含讥讽意味。明·周履清《锦笺记》二八出:“〔净〕是李药婆,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末〕衙里唤他。〔老旦〕便是。〔净〕你晓得么,老爷令严,出入的都要搜检。”

〇也作〔屎壳郎尥蹶子——好大的胆子〕。尥蹶子:骡马等牲口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的动作。秦兆阳《大地》一卷七:“只怪你自个一块好材料没有使到正路上,扰乱咱廖府的麦收,屎壳郎尥蹶子,好大的胆子!”

【老鼠眼睛——寸寸光】(歇)

形容目光不明亮,或目光短浅。《冷眼观》一八回:“你们真是老鼠眼睛——寸寸光,怎么身上穿的褴褛一点儿,就定是个白日闯呢?”

〇也作〔老鼠眼儿——就看鼻子尖儿〕。林江等《不屈的昆仑山》九章:“老鼠眼儿,就看鼻子尖儿。咱们也得替子孙后代想。”

【老鼠眼看天】(惯)

比喻目光狭隘、短浅。冯德英《迎春花》一〇章:“淑娴听到这话心像针扎了一下,脸孔通红,横目瞪了任保媳妇一眼:‘你别老鼠眼看天,把人家都看作和你一般大!’”

【老鼠养的猫不疼】(谚)

老鼠生下的崽子,猫不会疼爱。比喻人只知疼爱自己的孩子。也比喻人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关心,不爱惜。张天民《创业》五:“华程说:‘敌人在垮台以前,要把油井炸掉,把油矿烧光,把地质资料和技术专家带走。’十斤娃说:‘想的美!敢情是老鼠养的猫不疼!我们的矿,我们不能让他们毁喽!’”

〇也作〔猫养的狗不亲〕。柳青《种谷记》一一:“谁生谁心疼,常言‘猫养的狗不亲’!我坐娘家就要引我们铁蛋,我看我走时你们能挡住他嘛!”

【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歇)

受气:本指受气流的挤压,转指遭受指责、欺压。指两方面都受到指责或遭到欺压。马烽等《吕梁英雄传》三二回:“康有富见了女人,也能说几句俏皮话,叹了一口气说:‘唉,饭罐打了耳朵,不能提啦!我捡住了一身黄大衣,又叫张有义扯烂了,众人还批评了我,真是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〇也作①〔老鼠落在风箱里——两头受气〕。房群等《剑与盾》三:“上司怪罪,百姓起哄,我是老鼠落在风箱里,两头受气。想不到你还不体谅我的苦衷,以为我是见利忘义的小人。”②〔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唐亢双等《闹海记》上一四:“鱼炮越说越上火,最后竟冲着芹姑吼叫起来了:‘你说,我到底为了什么?哼哼!早知如此,我干脆撒手不管好了。现在倒成了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了!’”③〔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凌力《星星草》一五章三:“当鲍超一弄明白了这两个互相矛盾的急件的内容后,更是急得抓耳挠腮,口里不住地嘟囔,一串串骂人的四川的土话,从他嘴里滚出来:‘唉!格老子……这些龟儿子!这才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④〔野狗钻篱笆——两面受夹〕。刘澍德《桥·甸海春秋》:“‘老曹,我们讲清楚:从今日起,栽几分报几分,如果你多报,二日检查不实,就归你负责。’曹昭一拍桌子:‘皇天,皇天,我这才是野狗钻篱笆,两面受夹!’”

【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歇)

指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武剑青《流星》一七章:“雷母急得团团转,一屁股跌坐在竹椅上,不断地拍着大腿说:‘这回真是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了!造孽啊!’”

〇也作①〔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张恨水《夜深沉》三三回:“月容道:‘本来我是不好意思再去找我师傅的,可是合了你那话,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了。我要不找师傅,不但是没有饭吃,在街上走路,还怕人家逮了去呢。’”②〔乌龟钻入尽头巷——没路可走〕。李绂《从火坑里跳出来的》一:“老刘,你不知底细,我算是乌龟钻入尽头巷,没路可走。赌博被禁了,赌徒没出息,我耕田为了吃饭,又是他们分给我的,不耕对不住他们的好意。”

【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歇)

指过分斟酌字句,死抠字眼。常含讥讽意味。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九:“‘写信,虽不求衔华佩实,但总不能信笔涂鸦吧?事情要有个起因结果。’石必生连连摆手:‘罢!罢!你别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了。’”

〇也作〔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鄢国培《巴山月》上二章:“他代陆祖福拟具的文件很少返工,因为他已摸透了陆先生的脾气:喜欢开门见山的简洁文字,不喜欢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

【老太婆缝补丁——纫针】(歇)

纫:引线穿过针鼻儿,谐“认”。针:谐“真”。指做事严肃对待,毫不马虎。何琼崖《金陵风云录》一三:“汪维国对队员们说:‘以后我们别动队要像老太婆缝补丁,认(纫)起真(针)来练;你们如果不肯用心练,拿不出硬工夫来,可别说我这队长不讲情面!’”

【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歇)

攥:握。本指成把攥在手里,转喻事情很有把握。郭明伦等《冀鲁春秋》二部一四章四:“有尹主席坐镇指挥,有各路友军配合行动,打掉黄国权这小子,我看是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

〇也作〔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着的〕。王恺《碧雾港》一章:“‘老伙计!我不是在会上说了么: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着的。’张明浩斩钉截铁地说,‘咱们中队已经有了揍沉“章鱼号”的经验,打“黑鲨”有什么问题?’”

【老太太吃槟榔——焖啦】(歇)

槟榔:这里指槟榔的果实,长椭圆形,橙红色,可食用。槟榔壳硬,老太太吃时需焖熟。焖:谐“闷”。指闷声不响,不说话。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七:“她说:‘老太太吃槟榔你们都焖啦!别这么蔫头搭拉脑袋的;怕什么,天塌了还有地接着,没关系,还吃咱们的小葱蘸酱卷大饼。’”

〇也作①〔老太太吃冰糖——闷着〕。凌力《星星草》二四章二:“只有魏王李允与众不同。他瞅了这个,看了那个,大肚子里似乎憋着不少主意。迟疑了半天,他终于干咳两声,说道:‘我看咱们别老太太吃冰糖——闷着啦。我出个点子看中不中。’”②〔老太太吃蚕豆——闷起来〕。王新纪等《魂兮归来》五九:“‘喂,怎么都老太太吃蚕豆——闷起来啦?’商扬笑着环顾四方,又说:‘我可在等你们帮我拿主意哪!’”③〔老太太吃柿子——闷了口儿〕。石磅《混血》二〇:“杨东明夫妇完全没想到,莲娜刚回来一天就会出现这档子事儿,一下子全懵住了,真是老太太吃柿子——闷了口儿。”

【老太太吃柿子——专找软的捏】(歇)见“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

【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歇)见“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歇)

指做事进度太慢,或动作太迟缓。丁玲《窑工》三幕三场:“老杜:你快来帮帮我吧,大家要我算账,唉,我是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来,你比我打得快,你来算,我专管写。”

〇也作〔老头子拄拐棍——半天一步〕。刘先平《云海探奇》一二章:“张雄看得时间长了,感到庞大的石碾虽然挺有气派的,但它步履艰难,走动时吱呀、吱呀的刺耳响声,像是全身的关节都在响动,又有点扫兴:‘这简直是老头子拄拐棍,半天一步嘛!’”

【老天不负有心人】(谚)见“皇天不负好心人”。

【老天不负有志人】(谚)见“皇天不负好心人”。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谚)

家雀:麻雀。比喻生活能力再差的人,也总会设法活下去。老舍《龙须沟》一幕:“别着急,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要不然这么着吧,先打我这儿拿点杂合面去,对付过今儿个,教丁四歇歇,明日蹬进钱来再还我。”

〇也作①〔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周立波《暴风骤雨》一部一:“真是常言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咱如今是吃不太饱,也饿不太着,这不就得了呗!”②〔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张笑天《永宁碑》下三:“咱西河大岭有句俗话:‘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又何况巴满贡那样一个才艺双全的人呢?好事多磨,他会回来的!”

【老天爷瞎了眼】(惯)

比喻社会黑暗,坏人横行,没有天理。含埋怨的口气。老舍《残雾》一幕:“我是个女的,要不然我就不往外跑;要不是鬼子糟践女人,谁能舍得了家呢!老天爷瞎了眼,不把日本畜类都用雷劈了!”

〇也作①〔老天爷不长眼〕。李準《黄河东流去》一二章三:“婶子,活不成了!我的驴叫治安团的孬孙们抢走了,还打了我一顿。唉!老天爷不长眼了,大天白日抢驴!”②〔老天爷不睁眼〕。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二四回:“唉,这么好的闺女,落到他们手里,真是老天爷不睁眼!”③〔老天爷不生眼睛〕。金庸《碧血剑》二〇回:“突然鞑子辫子兵杀到,我军的将军小兵,大家记挂着抢来的财宝妇女,不肯拼命,这一仗若是不输,那真是老天爷不生眼睛了。”④〔老天爷闭着眼〕。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一五章:“老天爷闭着眼,这世界没有咱们穷家小户的活路。”

【老天爷睁眼】(惯)

①比喻苦尽甜来或事实得到澄清。老舍《秦氏三兄弟》一幕:“秦伯仁:这不是账本,是一本书,《天演论》。老田哥:唉!‘天眼’,但愿老天爷睁眼吧!”②指雨过天晴或愿望得以实现。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一部七:“‘这倒霉的天!’奶奶在里面接着说:‘老天爷也应该睁睁眼睛,下成这个样子还不停。’”

〇也作①〔老佛爷有眼〕。《红楼梦》一〇八回:“你还不知道呢,昨儿蟠儿媳妇死的不明白,几乎又闹出一场大事来,还幸亏老佛爷有眼,叫他带来的丫头自己供出来了,那夏奶奶才没的闹了,自家拦住相验。”②〔老天爷长了眼〕。刘绍棠《锅伙》一三章:“想不到途中巧遇刘二皇叔,真可算老天爷长了眼。”③〔老天爷有眼〕。金庸《神雕侠侣》一一回:“这几年来我过的是暗无天日的日子,今日还能活着来见郭伯伯,当真是老天爷有眼了。”

【老头吃糖——越扯越长】(歇)

糖:指麦芽糖,能拉长。扯:本指拉,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形容说话漫无边际,越说越多,没完没了。赵树理《三里湾》七:“(有翼)接着便和灵芝又扯了一会玉生和小俊的关系,又由这关系扯到小俊爹妈的外号,又由那两个人的外号扯到自己家里人的外号……真是‘老头吃糖,越扯越长’。”

【老头拉胡琴——吱咕吱】(歇)见“黄牛过河——各顾各”。

【老王的拳捣老王的眼】(惯)

比喻自己人内部发生争斗。刘浩鹏《洪武剑侠图》二六回:“你跟雷雄是本门本户自家人,老王的拳捣老王的眼。”

〇也作〔老张拳头杵老张眼〕。杵(犮犺ǔ):捣。刘江《太行风云》七:“街上的人瞎吵吵,知道个屁。老张拳头杵老张眼,羊毛出在羊身上。在田两口,死受活受,一年到头刚够。到底是自己吃自己,还是李家待人宽厚?”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

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老舍《四世同堂》八四:“要是对别人,我决不会说刚才那一套话,怕人家说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对你,我不能不那么说,因为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刘浩鹏等《龙公案》六四回:“我可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孩子,你们二人相处也有个把年头了,你们说,你妹妹的人品、性情、操守,到底如何?”

〇也作①〔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刘江《太行风云》六三:“‘咱们这是唱了“火攻计”,英雄所见略同,都是一个火字。’元英从旁说:‘呀——呀,你俩这是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②〔老倭瓜长手——自挎〕。倭瓜:方言,南瓜。挎:谐“夸”。柳溪《功与罪》八章二:“凤娟笑着,故意撇着嘴说:‘嘿!你看人家多能,还要学着认字哪!斗大的字,认不了八升,你别老倭瓜长手——自夸(挎)啦!’”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陈登科《风雷》一部四一章:“春芳道:‘写啥的呢?说好,人家要笑话我们,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以后万一搞不好,更难为情。说不好,你们大家又不同意。’”

〇也省作①〔老王卖瓜〕。老舍《红大院》三幕二场:“得啦,别老王卖瓜了!头回出铁的时候,你是头一个吓的往家跑!”②〔王老二卖瓜〕。马忆湘《朝阳花》二三章三:“‘好了好了!老蔡,莫要王老二卖瓜啦!’王德民阻止蔡连长说下去。”③〔王婆卖瓜〕。陈海萍《牛二宝经商记》一场:“你三人分明是王婆卖瓜!”

【老勿入川,少勿入广】(谚)

川:四川。广:广东。旧指老年人不可进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岖;青年人不可进广东,广东有麻疯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清·范寅《越谚》卷上:“‘老勿入川,少勿入广。’四川道路崎岖,老年人不便游历;广东有过疠女,少年每堕其术中伤命。”

【老鸦窠里钻出一个凤凰来】(惯)见“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老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歇)

老鸦:乌鸦。指只看见别人长得黑,看不见自己长得黑。也指只看到别人坏或不好,看不见自己坏或不好。房德文《金鞭记》九回:“黑脸少年嚷道:‘好黑小子!’其实他长得也不白,正如俗话说的,老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〇也作①〔老鸹骂猪黑——自家不觉得〕。老鸹:乌鸦。克非《山河颂》一〇:“有几个干脆扯开嗓子发表见解道:‘大哥莫说二哥,你鸭脑壳也未见得是干净人嘛!’‘老鸹骂猪黑,自家不觉得!’”②〔乌鸦趴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身上黑,就看不见自个儿黑〕。辛民《黄河儿女》五:“艾艾一走,董在桂嘟嘟哝哝地说:‘乌鸦趴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身上黑,就看不见自个儿黑。’铁锁说:‘在桂哪,艾艾这姑娘的话有点辣,又句句在理,你怎么能说这话?’”

【老鸦嫌猪黑】(惯)

比喻嫌弃与自己有同样毛病的人。《梦笔生花》初编卷八:“俗语对:……老鸦嫌猪黑,乌龟笑鳖跛。”

〇也作〔老鸹骂猪黑〕。克非《春潮急》四二:“老鸹骂猪黑,你就不是牛贩子么?”

【老鸦野鹊拣旺处飞】(谚)见“鹁鸽子旺边飞”。

【老鸦占了凤凰巢】(惯)

比喻卑贱的人霸占了高贵人的位置。元·罗贯中《风云会》二折:“〔郑云〕哥哥,我一发都杀了,恰不伶俐?〔正末唱〕则一句唬得我颤钦钦魄散魂消,不争这老鸦占了凤凰巢,却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把柴家今日都属赵,惹万代史官笑。”

【老鸦啄柿子——拣着熟的开口】(歇)

熟:本指成熟,转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谢璞《无边的眷恋·禾鸡唱歌的时候》:“他们懂得:这时分请假出门是不合法的。老鸦啄柿子,拣着熟的开口,大家都去找副队长大犁。”

【老要颠狂少要稳】(谚)

年老人贵在活泼欢快,性格开朗;年轻人贵在庄重踏实,行为稳健。指年老人不可死板,年轻人不可轻浮。《儿女英雄传》二二回:“老要颠狂少要稳。我不像你们小人儿家,那么不出绣房大闺女似的!姑太太,等你到了我这岁数儿,也就像我这么个样儿了。”

〇也作〔老要风流,少要本分〕。明·冯梦龙《黄山谜·卖竹桃》:“老要风流,少要本分。毛头阿姐风流了三十多年,所以称曰老肉麻也。”

【老医少卜】(谚)

卜:占卜,用占卦的手段预测福祸吉凶。旧指医生以年老经验多为贵,卜者以年轻敢断决为贵。《醒世恒言》卷二八:“又细细问了病者起居饮食,才去诊脉。贺司户被他大话一哄,认做有意思的,暗道:‘常言老医少卜,或者这医人有些效验也未可知。’”

〇也作①〔老医少先生〕。先生:指算命先生。刘江《太行风云》二〇:“打相一看,人倒还文文雅雅,像个大夫。他心上一转:‘嗯,人常说“老医少先生”,总许看病还有经验。’”②〔老医生,少巫婆〕。巫婆:女巫,旧时以跳神的方式为人祈祷的女人。薛旭升《龙泉村奇闻》:“她仅二三年道风,便成了小有名望的半拉子巫婆。农村有个习惯说法:‘老医生,少巫婆。’村里谁家有个三灾两祸的,都愿找这辛爱彩。”

【老鹰不吃窝下食】(谚)

老鹰宁可飞向远处觅食,也不吃窝旁的东西。比喻恶人为掩护自己,从不在自己落脚的周围作案。鲁迅《阿Q正传》:“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

〇也作①〔老鹰不打窝边食〕。曲波《林海雪原》三一:“大甸子的民马吧,又不太好,对己不利。自古道‘老鹰不打窝边食’,何况大甸子这个唯一的基地呢。”②〔老鸹不打窝边食〕。熊尚志《古老的紫铜锣》五:“‘老鸹不打窝边食’,我哪能不如禽兽,害起本寨的弟兄来。”③〔岩鹰不打窝下食〕。艾芜《私烟贩子》:“我们离开这个小镇市,走到路上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一句俗话,叫做‘岩鹰不打窝下食’。”

【老鹰抓蓑衣——脱不了爪】(歇)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雨具。本指老鹰抓蓑衣时,钩爪被缠住脱不开;转喻人被某种麻烦的事情缠住,脱不开身或推卸不了责任。田东照《长虹》二章二:“种庄稼,就得守种庄稼的本分,怎么前晌想入地,后晌又想上天,尽干这不着边际的事儿。这阵收摊摊,受损失也知底底。再胡闹下去,哼,老鹰抓蓑衣——脱不了爪,好戏还在后头哩。”

〇也作〔猫抓蓑衣——脱不出爪爪〕。爪爪:方言,爪子。周昌义《美女的闲话》六:“去了一看,没金子,我就跑回来……看你猫抓蓑衣,脱不出爪爪。”

【老鹰抓小鸡】(惯)

形容动作快捷而凶猛。马忆湘《朝阳花》二章二:“她推开烂眼公公,像老鹰抓小鸡一样,一手揪住我的头发,一手伸到我的大腿上,用两个指头使劲拧着,边拧边骂:‘看你还告状,看你还告状!’”梁斌《烽烟图》五:“老拴伸出两只手抓住庆儿两支背膀,说:‘这么着,这么着,老家伙抓住珍儿的胸脯,活像老鹰抓小鸡……’”

〇也作①〔老鹰捉小鸡〕。司马文森《风雨桐江》一五章三:“老六怒火正上,一手提住他的衣领,正如老鹰捉小鸡:‘你有自己的打算?好呀,我立刻就叫你滚!’”②〔老鹰抱小鸡儿〕。梁斌《红旗谱》三六:“大伯,开会的那天,你可得保护着我点,别叫老鹰把小鸡儿抱了去。”

【老渔翁钓鱼——坐等】(歇)

指人消极等待。杨大群《山燕》七:“韩跃民插了句说:‘哎呀,时间计算的这么准!那叫什么战天斗地……那纯粹是老渔翁钓鱼——坐等。’‘坐等?咱们把握住时间,把大车安排出去。这么多时间就是果园给的。’吴大器轻轻用右手拍拍左手掌心说。”

【老子天下第一】(惯)

指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人可比。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〇也作〔老子天下称第一〕。黎汝清《皖南事变》二二章三:“政委,我喜欢打游击,又随便,又痛快,当个山大王,老子天下称第一,也不会受什么人的窝囊气!”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谚)

当父亲的小偷小摸做贼,儿子就会明火执仗去抢劫。指父辈行为不端正,儿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学坏。明·吕得胜《小儿语》:“杂言:‘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清·林伯桐《古谚笺》卷二:“‘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笺曰:老子,身教也。人有为不善者,必不欲其子孙效也。其子孙尤而效之,又加甚焉。”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惯)

指没人疼爱或喜欢。老舍《离婚》一:“老李是光绪末年那拨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们中的一位,说不上来为什么那样不起眼。”刘绍棠《荆钗》四五章:“她不是不想嫁人,只是没一个男人敢娶她,都怕她生吞活剥。猪不吃狗不啃,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这才投靠啭儿,只盼啭儿当选村长,能有她的好果子吃。”又《京门脸子》五章二:“早看中了村外那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二十亩河滩地,秋二蔫子却一声不吭。”

【姥娘哭儿——没有舅了】(歇)见“外公死儿——没有舅了”。

【乐不可极】(谚)

极:穷极,极尽。指行乐不可过度,以免招致灾祸。语出《礼记·曲礼上》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石点头》卷八:“至第七日,心中暗想:仇不可深,乐不可极,此番报复,已堪雪恨,我去矣。”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五回:“常言说:‘酒能乱性,美色宜远,乐不可极。’这三句话含有至理。”

〇也作①〔乐不可极,乐极生哀〕。《增广贤文》:“乐不可极,乐极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②〔乐不可极,乐极必亡〕。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三六回:“古人有言:‘乐不可极,乐极必亡。’似宝眷这种淫乐,怎得不自速危亡!”③〔乐不可极,欲不可穷〕。《隋炀帝艳史》九回:“大将军贺若弼见光景不雅,恐生不测,便目视高颎。高颎会意,便出位奏道:‘乐不可极,欲不可穷,请天子回銮。’”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谚)

否、泰:《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名,否是凶卦,泰是吉卦。指欢乐过度就会招来悲苦,否到极点就会转交好运。《水浒全传》二六回:“常言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光阴迅速,前后又早四十余日。”

〇也作①〔乐极生悲,泰来否往〕。元·宫天挺《范张鸡黍》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此峥嵘气象,可正是乐极生悲,今日个泰来否往。”②〔乐极悲生,贯盈祸起〕。《隔帘花影》二五回:“只见这些金兵一涌而入,唬得这些子弟们走投无路。因夜晚,一时不便审问,俱发在开封府仓间,以待明日发落。正是:乐极悲生,贯盈祸起。”③〔乐极则悲,泰极则否〕。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八回:“只可奈乐极则悲,泰极则否,霓裳之曲未终,鼙鼓之声又起。英使额尔金,法使噶罗,又率舰队来犯天津。”

【雷公打豆腐——专从软处下手】(歇)见“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

【雷声大雨点小】(惯)

形容光说大话,没有行动。《金瓶梅词话》二〇回:“金莲道:‘你既不干,昨日那等雷声大雨点小,要打着教他上吊,今日拿出一顶鬏髻来,使的你狗油嘴,鬼推磨,不怕你不走。’”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写完题目,就有些踌蹰,怕空话多于本文,就是俗语之所谓‘雷声大,雨点小’。”

〇也作①〔雷声甚大,雨点全无〕。《景德传灯录·大法眼文益禅师》:“问:‘从上宗乘如何履践?’师曰:‘雷声甚大,雨点全无。’”②〔雷声浩大,雨点全无〕。《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慧曰:‘汝但揣摩看。’师竟以为不然。经旬,因记海印信禅师拈曰:‘雷声浩大,雨点全无。’始无滞,趋告慧。”

【肋底下插柴——内忍】(歇)见“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

【肋底下插柴——自稳】(歇)见“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

【冷处理】(惯)

比喻事情发生后暂不解决,等有了合适的时机再作处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一部序二:“写完一部不急于发表,我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搁上它一、二年时间。”刘绍棠《鱼菱风景》七:“吴钩知道邵正大牛脖子难拐弯,不如先把他挂起来,放一放,冷处理;便说:‘火把、天香,你们的爹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我只有当你们的代理家长,包办一切,咱们喝喜酒去!’”

【冷饭好吃,冷语难受】(谚)

冷汤冷饭倒也吃得,冷言冷语却叫人难以忍受。指冷嘲热讽的话最伤害人的自尊心。蒋和森《风萧萧》一六:“从此,铁牛的老实名声一落千丈,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而且不免有些冷言冷语。真如俗语所说:‘冷饭好吃,冷语难受。’”

〇也作①〔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黎汝清《海岛女民兵》一二章:“我好心好意为了工作去找她,可以说连半点私心也没有,大成婶却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用这样的话回答我。俗话说:‘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我一回到家,泪珠就沿着腮帮子往下滚。”②〔冷泡饭好吃,冷面孔难受〕。原梅《在开拓的道路上》:“俗话说:‘冷泡饭好吃,冷面孔难受。’可为了试制成功,形形色色的冷面孔他们都得承受。”③〔冷饭伤胃口,冷语伤人心〕。令狐力《优语篇》:“多吃无滋味,多语不值钱。冷饭伤胃口,冷语伤人心。说你好,不要笑;说你坏,不要跳。”

【冷锅里爆出了热栗子】(惯)

比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时候出了问题,或听到了从未听说过的事。胡山源《南明演义》二回:“真是冷锅里爆出了热栗子,刚刚受封的江北四镇,又发生兵变,争地夺城了。”姚自豪等《特殊身份的警官》一三:“张谦接过信一看,眼珠一溜一溜转个不停:真是冷锅子里爆出个热栗子,查烟反倒查出个王胜昌的连襟来了。”

〇也作①〔冷锅里跳出了个热栗子〕。方之《出山》:“‘下了这种狠心,一家如此,家家如此,一季两季,一年两年,哪怕小王庄再穷……’话未完,冷锅里跳出了个热栗子,小海道:‘保险!摘不掉这顶穷帽子,我们全村男女老少真的一头栽到塘里去淹死!’”②〔冷灰里爆出炒豆来〕。《无声戏》二回:“蒋瑜知道,又不知那头祸发,冷灰里爆出炒豆来,只得走来伺候。”③〔冷灰爆出热豆〕。石果《风波》四:“真是冷灰爆出热豆,有个族长!我只晓得乡长、村长、区长、县长,没听有这个官——族长!”

【冷锅中豆儿爆】(惯)

比喻平静的生活中突然生出事端。《金瓶梅词话》六八回:“今日忽剌八又冷锅中豆儿爆,我猜见你六娘没了,已定教我替他打听亲事,要补六娘的窝儿。”

〇也作①〔冷锅中豆儿炮〕。《金瓶梅词话》八七回:“那妇人道:‘叔叔如何冷锅中豆儿炮,好没道理。你哥哥害心疼病死了,干我甚事!’”②〔冷锅里爆豆〕。《野叟曝言》四三回:“诗因为本县老爷抄去,叠成案卷,怕一时要查起来,冷锅里爆豆,没敢去掉。”

【冷灰里爆出火来】(惯)

比喻事情已经了断,突然又被人提起。元·无名氏《抱妆盒》三折:“呀,这是十年前的事,怎么冷灰里爆出火来那!”

【冷了半截】(惯)见“凉了半截”。

【冷练三九,热练三伏】(谚)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冷手抓热馒头】(惯)

比喻不熟悉情况的人去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也比喻没费劲儿就得到好处。梁斌《烽烟图》八:“自从老爹没了,都是你管着,我一点没管过,冷手抓热馒头,恐怕力所不及。”又《在新武汉报的日子里》:“到了报社,和大家见了面,一拿工作,不行,冷手抓热馒头,捵着两只手作难。”

〇也作①〔冷手抓个热煎堆〕。煎堆:用糯米、芝麻做成的油炸食品。于逢《金沙洲》二部六:“俗语说:‘冷手抓个热煎堆。’第三队呢,却是‘热手抓个冷煎堆’!”②〔冷手抓走了热馒头〕。刘绍棠《孤村》二八:“他也曾暗中喜爱早青儿,只是不肯抢夺谷秸口中的果子,又不愿更名改姓当倒插门女婿,才被邓白脸冷手抓走了热馒头。”

【冷手挝不着热馒头】(谚)

挝(狕犺狌ā):抓。馒头:馍馍。指冰冷的手难抓热馍馍。比喻时机不到办不好事,或方法不对头难办成事。《金瓶梅词话》三五回:“向五被人告争地土,告在屯田兵备道打官司,使了好多银子。你若要,与他三百两银子,他也罢了。‘冷手挝不着热馒头’,在那坛儿里念佛么!”

〇也作①〔冷手难抓热馒头〕。冯志《敌后武工队》二二:“没有它,化装突围可以说是不可能,特别是那两面红白各半的联络旗更不可少。杨子曾听到韩干事和小林一说,真有点冷手难抓热馒头,一时想不起该用什么办法解决它。”②〔冷手抓不住热馍馍〕。西戎《盖马棚》:“主观办事,冷手抓不住热馍馍,问题来了!”③〔冷嘴吃不得热馒头〕。李英儒《女儿家》七章:“你何苦这样性急哩!实话告诉你,她还有个相好的旧同学在外边。‘冷嘴吃不得热馒头’,依我看,她既然答应跟你走了,就算上你这辆车了。”

【冷水浇头怀抱冰】(惯)

形容人的情绪一下子非常低落、失望。张友鸾《秦淮粉墨图》九回:“应仲爵想到这里,‘冷水浇头怀抱冰’,也就有气无力起来。”

〇也作①〔冷水浇头怀里抱冰〕。刘绍棠《敬柳亭说书》四章五:“韩秀传唤她到花厅问话,她这才如梦方醒,吓得就像蹦蹦戏里唱的‘冷水浇头怀里抱冰’。”②〔冷水浇头〕。老舍《四世同堂》五八:“她不能冷水浇头的劝告招弟,引起招弟的不快。”③〔凉水浇头〕。刘流《烈火金钢》一七回:“齐英、孙定邦、孙振邦三个人一听这话,真如凉水浇头,都给呆住了。”

【冷水泡茶——无味】(歇)

本指冷水泡不开茶叶,喝起来没有滋味;转以形容话语或文章等很平淡,没有意味。周肖《霞岛》一三章:“‘嗨呀,你这话,真是冷水泡茶,无味!今朝你也该学学洪金伯的样子揭她十条八条啰!’何畅急得直拍膝盖,又气又急地吼道。”

〇也作〔冷水泡茶——没味儿〕。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九:“抽!人家说,只有抽烟才会写东西。抽,抽嘛!要不,写出的东西,准是冷水泡茶,没味儿。”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谚)

三九:冬至节后第三个九天。三伏:夏至节后分头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李良杰《较量》七章:“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大伏天里,刚露面的朝阳,就驱散了清晨的凉意,射出了炽热的光芒。”

〇也作①〔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李满天《“穆桂英”当干部》:“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这会儿正当中伏天气,天长夜短,社员们本来就出汗多,睡觉少,再加上夜战,人们还受得了?”②〔热在三伏,冷在三九〕。陈旭《漫话冬至》:“过了冬至,各地的气候都进入到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③〔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李满天《水向东流》一七章:“人说的:‘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北风刺骨,冰天雪地,常言说‘帅不离位’,你们两人不在中军帐内,敢是出来玩赏风景?”

【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拉屎,出门交獭象绊了一交——觑远不觑近】(歇)

觑:看,瞧。本指能看见远处却看不见近处,转指关照关系疏远的人而不关照关系亲近的人。《金瓶梅》八回:“(妇人)说道:‘你还不变心哩!奴与你的簪儿那里去了?’西门庆道:‘你那根簪子,前日因酒醉,跌下马来,把帽子落了,头发散开,寻时就不见了。’妇人将手向西门庆脸边弹个响榧子,道:‘哥哥儿,你醉的眼恁花了,哄三岁小孩儿也不信!’王婆在旁插口道:‘大娘子休怪大官人,他“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拉屎,出门交獭象绊了一交——觑远不觑近”。’”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谚)

离开家门,哪怕只有三里远的地方,也会是另外一种风俗习惯。指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西游记》一五回:“三藏闻言,点头夸赞:‘正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那里人家,更无此善。’”

〇也作①〔离家三步远,别是一家风〕。《隋史遗文》一八回:“常言:‘离家三步远,别是一家风。’在山东、河南,绿林响马闻我姓名,皆抱头鼠窜,惜命逃生。今日进入关中地方,盗贼反来问我讨买路钱。”②〔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部六:“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你到了我们这里,就要随我们的乡风。”

【离了红萝卜,照样办酒席】(谚)

办筵席,红萝卜是可有可无的一味菜蔬。比喻离开某些无关紧要的人物,事情照样办得好。蒋永武《梧桐青青栖凤凰》:“有的同志认为她是自命不凡,嫌研究所这个‘小庙’安不下她那个‘大菩萨’,说:‘要走就走,离了红萝卜,照样办酒席!’可党委没有听信这些风言风语。”

〇也作①〔离了豆芽菜,照样能办酒筵席〕。肖玚《在乱崖上》一〇:“那年冬天,他也说有病,要去县医院检查,结果走了三天,就觉着王春元他们把咱俩弄走了。这时候,怎么也不好说,反正离了豆芽菜,照样能办酒筵席!”②〔离了包谷面,照样打搅团〕。包谷:玉米。搅团:糊状食品。陈海洲《孙梆子耍歪官》:“我的歪官老板,离了你这碗包谷面,人家照样打搅团。起来,咱出去看看,今年到底谁当歪官!”

【篱笆破,野狗钻】(谚)

篱笆(犾í犫犪):用竹竿或木条扎起的围墙。篱笆要是有破洞,野狗就会钻进来。比喻防范不严密,坏人就有可钻的空子。胡祖德《沪谚》卷上:“‘篱笆破,野狗钻。’喻欲御外侮,宜自固藩篱也。”

〇也作①〔篱笆破,狗进来〕。黎汝清《海岛女民兵》二二章:“俗话说:‘篱笆破,狗进来。’狗没有进来,只能说明篱笆严密,而绝不是说狗不想进来。”②〔篱笆勒不紧,野狗钻进来〕。刘绍棠《十步香草》三二:“许燕菱承包了这些独守空房的小媳妇儿,充当那些背井离乡的丈夫的替身,给他们看守娘娘庙,免得‘篱笆勒不紧,野狗钻进来’。”

【篱牢犬不入】(谚)

篱:篱笆,用竹竿或木条扎起的围墙。篱笆扎得牢固,野犬就钻不进来。比喻防范严实,坏人就没有可钻的空子。《水浒全传》二四回:“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〇也作①〔篱牢处犬难穿〕。明·沈璟《义侠记》一〇出:“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须知里壮才堪羡,怕什么男儿家柔软,却不道夫祸少皆因妇贤,篱牢处犬难穿。”②〔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卢祥《痴汉》:“张兄你常常外出,害嫂子孤独寂寞,倘有人乘虚而入,嫂子毕竟青春年少,万一经不住挑逗,怎了?常言道:‘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何况你家‘篱笆’内圈着那么一位娇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