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大气时空精准测量系统高新区试点建设方案汇报会在高新区管委会第一会议室举行。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五洲,高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侯明臻,高新区环保总工程师宋恩民出席会议,听取汇报。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池,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鸿,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 韩亚勇,郑州市PM2.5专家组成员王凯旋出席会议,详细介绍方案。 高新区创新发展局、环保安监局、财政金融局、攻坚办、智慧产业发展中心、质监分局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对方案进行了讨论。 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是市政府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初期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碳交易相关内容为目标、以提升数据质量为核心,致力于提供降低排放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计划三到五年内在大气污染减排方面打造出“郑州模式”向全国推广。 郑报融媒记者从会上获悉,为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在高新区调研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精神,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物时空精准测量系统项目实战应用,精准测量、分析大气污染物分布和迁移状况,准确定位污染源,辅助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决策,高新区管委会和研究院决定首先在高新区建设网格化全覆盖监测试点。  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鸿表示,这个测量系统包括4个层面内容。第一是建设遍布全区的小型空气站点,把各类污染物数据弄准确;第二是实施网格化监控;第三是建设高空站点,分析污染物传输规律;第四是建立大气污染反演和监控系统平台,实现预警、调度等可操作功能。高新区试点计划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建设。王新亭在听取汇报后表示,大气时空精准测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艰深的课题,属于国家项目,不是选做题,而是必答题,必须尊重研究规律。系统建设要全面、适度超前,为全市提供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高新区小企业多、建设工地多,城乡结合部面积较多,过境车辆交通量大;冬天刮西北风,居于几个著名电厂的下风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监管势在必行。希望大气时空精准测量系统高新区试点建设瞄准“精准”二字,弄清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成因和防治措施,提供法定监测标准。高新区监管部门要根据监测结果优化管理流程,改变组织方式,对现有管理方式进行有针对性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