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也开始形成,其中网络段子就是大家都很喜闻乐见的一种网络文化。 这些“短平快”的小段子,风趣幽默又往往金句频出,因此经常一出现在网络上就呈现一种爆火的态势,大家也都非常乐于点赞转发。 而最近让全网都爆笑纷纷转发的段子,是这样的: 网络上都是一片“哈哈哈”的转发评论,有家长看着好玩,也发到了家长群里,还发表了一下看法: “想到了过年的时候,对我儿子说,今天过年,别让我骂你,然而也就坚持了十分钟……” 群里的父母们也是一开始看得哈哈哈,后面也开始了各种“辛酸”回忆,相似的句式大家都用过不少,除了过年,还有比如今天我生日、今天XX节等等。 不过无一例外的就是大家的孩子都没怎么给面子,不管什么日子,该淘还是淘、该皮也还是皮,所以父母们也只好该骂还得骂,该打还得打了。 父亲和女儿拥抱在夏天日落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 不管是在最快乐的地方还是最快乐的日子,孩子也总有办法叫你不开心! 大家也都挺心累的,好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太难管了,费心费力还不讨好。想好好跟孩子说吧,孩子当面答应,转头就该干嘛还干嘛;发火了骂一顿打几下,老实几小时,然后又故态复萌。 真要打多了骂多了,孩子还会各种不服气各种叛逆,那就更头疼了。 管教孩子,比拳头和嘴巴更有效的方,不妨试试! 孩子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管教要说起“情绪化管教”,相当大一部分父母都存在管教误区。 说起来情绪化,父母们可能立刻就会联想起愤怒、吼骂、责打等等,毕竟激动尤其又和愤怒相关的情绪总是让人更深刻一些,因为它带来的后果更直观。 现在的许多育儿观念和文章里,也是重点讲述激动愤怒的情绪对孩子与父母的种种不好的影响,可是很少会提起,愉悦的情绪里,也可能隐藏着“陷阱”。 大家应该会疑惑:“高兴不就是和孩子和谐相处了,这也有事吗?” 是的,父母在愉悦的情绪下,非常容易对孩子“太过宽容”,举个例子: 今天发奖金了妈妈很高兴,回家做了顿好吃的,孩子在饭桌上提出了边看电视边吃饭的要求。在平时这是不允许的,可是今天高兴,妈妈轻易就同意了孩子的要求。 Little girl learns to riding balance bike in the 大家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在高兴时做过类似的事情呢? 如果父母高兴了就给孩子放宽管教,生气了就收紧管教,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察言观色的性子,一看父母发脾气立刻夹起尾巴;而发现父母心情好,则会各种试探底线争取利益化,极容易变成没有原则底线的人。 所以父母们,千万要警惕情绪化教育,孩子也不需要你的情绪,需要的是理智、规矩与守一。 立了规矩,就要严格管教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贯彻始终,给孩子立了规矩,不要今天一个解释明天又一个解释。 孩子遵守了规矩,就表扬他,给他相应的奖励;孩子违反了规矩,实事求是地批评,再进行相应的惩罚。 “从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规矩,完全就是反面教材。 只要父母愿意花精力去坚持,就一定能在孩子心里竖立起威信,甚至往往孩子在开始捣蛋时,你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阻止孩子,而不需要用看起来警告意味深厚实则苍白无力的“今天别让我”句式。 立规矩的小窍门给孩子立规矩,最基本的方法是由粗到细,由面到点。
但是父母应注意这时期的孩子理解力不高,所以父母只需要定立比较宽泛的规矩,不要在细处过多计较,比如不能打人骂人、不能抢夺玩具、要自己吃饭之类。 随着孩子长大,规矩就可以逐渐细化了,根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来进行调整,而且已经培养出遵守意识的孩子,自觉性也会大很多,沟通上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
比如孩子在家里应该遵守哪些规矩、做客应该遵守哪些规矩、在公共场合又应该遵守哪些规矩,在不同的情景下给孩子强调不同的规矩,也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父母要切记,规矩是规范孩子的言行的标尺,而不是压制孩子的工具,不要以你们的喜恶来当“规矩”,也不要把“我说了算”挂在嘴边,要给孩子一个公正严明的环境,这样孩子才会愿意遵守哦! |
|
来自: cuishiwei藏书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