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代表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早晨从中午开始》等,1992年11月17日,因病逝世于西安,年仅42岁。 壹 极度艰苦岁月,饥饿贯穿了路遥的童年生活。 1949 年12 月3 日, 生于陕西榆林地区清涧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因家里贫困在七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的大伯。 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吃不饱饭是正常的,更何况他的家境尤甚。这就是为什么在他的作品中,对饥饿、穷困表现的那么深刻,因为这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贰 纯粹至极的创作之路。 路遥写作时,不能简单的用废寝忘食来形容,比苦行僧还辛苦百倍。 就像他自己所说“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到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 整个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时间,除过上厕所,几乎在桌面上头也不抬。直到吃晚饭,还会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 他写作《平凡的世界》的六年中,不仅读了1975年到1985年近十年的报刊,还记了几十万的笔记;为了能够真实地体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他还亲自到煤矿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去了解矿工的真实生活。 当时没有计算机,更没有网络,文章只能手写。而且,纯手工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为了抓住灵感,文章的初稿创作是十分地紧张匆忙,二稿才能投寄给编辑部。 简单的说就是至少写一遍,再抄一遍。这该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啊,路遥在为我们奉献这么好的作品的同时,沉重的劳动也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 叁 无休止的抽烟。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午饭前这一小时非常忙乱。首先要接连抽三五支香烟。 我工作时一天抽两包烟,直抽得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来烟味如何。有时思考或写作特殊紧张之际,即使顾不上抽,手里也要有一支点燃的烟卷。” 我们可以到网上看下路遥的照片,抽烟的绝对比不抽烟的要多得多。 肆 情感生活的苦痛。 初恋的情人北京知青林红在他前途和身体遭受双重打击时离他而去。 后来认识了另一位北京知青林达。林达在经济上大量资助路遥,使其能够安心求学、创作,起初两人的生活是幸福甜蜜的。 但是半夜写作、通宵达旦,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喜独处而又时常“封闭”自我的路遥,全身心的投入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希望妻子能够像农村姑娘“刘巧珍”一样体贴,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然而,林达是一个有知识的现代女性,她有自己的工作、事业,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所以两个人在生活习惯、性格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凸显,最终在路遥逝世前三个月协议离婚。 情感上的失败也让路遥的作品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一生守得清贫,耐得寂寞,严肃认真地对待写作,用血汗和泪水铸就了伟大的作品。他用全部的爱来讴歌这片黄土地,却忽略了自己和家人。 路遥先生,由衷地谢谢您!是您在《平凡的世界》中指引了我《人生》前进的方向,教会我如何战胜《痛苦》,此生难忘。但是我不会向您学习,虽然我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我做人的宗旨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长 按 解 锁 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