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必须给孩子明确:他是“客人”还是“家人”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26

大家好,我是千千妈妈。

在一个家庭里面 你愿意当一个家人还是客人?

当这个问题抛出来给我们时,我们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家人!

那么在你把家里弄得一团糟、等着爸爸妈妈去收拾的时候;在饭点吃完饭,甩甩手就走人的时候……

我们不妨反思下:这是真正的家人该有的表现吗?

家人和客人有什么不同?恐怕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没有下面这位小萝莉明白:

做家人?做客人?_腾讯视频

文字版

小女孩:我知道其它事情我也要改变,你其它没有骂到我的行为,知道我也要改变

妈妈:哪些事情需要改变?

小女孩:就像收玩具那些事情要改变,不是收完以后丢在那里,然后就不管它,然后就是你来收!这样就根本不是家人应该做的事情,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会互相帮忙,然后自己的事情,也会自己做好,家人不是一个人常在那里休息,(准备)吃饭的时候,那个人就没有事在做,然后就是坐在那里

妈妈:所以你要当家人还是客人?

小女孩:家人

妈妈:我们家不需要住在我们家的客人,是吗?那客人是什么?

小女孩:客人就是他吃完东西以后,在家里玩玩以后,他就会走了

妈妈:你做的是家人的事情还是客人的事情

小女孩:客人的事情

看完这个视频,觉得这个小女孩实在是太懂事了,妈妈的教育方式也是100分!

妈妈在对话中传达出了三个教育态度,分别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认识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3.家人概念:学会体谅、帮助对方


0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日本乘火车、轮船旅游时,常常发现跟随父母外出旅游的孩子们,不论年龄大小,包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每人身上都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背包里装的也就是些孩子们使用的生活用品,诸如毛巾、牙刷、牙膏、水杯、手帕、餐巾纸等等。

其实,这些生活用品,父母完全可以代劳,也增加不了多少负担,用不着要孩子自己背着。可日本的父母为什么要孩子们自己背呢?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有没有自信心,关系到有没有直面独立生活的勇气。

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滋长自卑的心理,丧失生活的勇气。

家长必须给孩子明确:他是“客人”还是“家人”

在孩子小时侯,父母就要在生活实践中,随时随地有意识地灌输一种意识,让他们逐步形成一个观念,养成一个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小孩子可塑性非常大,及早进行培养和训练是很容易的,效果会很好。

若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已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生活,再“临时”培养,“临时抱佛脚”,恐怕就来不及了。


02、学会认识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孩子会犯错误,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体验

早期的教育并不是要父母竭尽全力不让孩子犯错误,反而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让他学会承担错误的责任

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性不强,很多时候需要父母的提醒和帮助,否则长期的姑息迁就,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自己扛了,会使得孩子对自己做错的事毫无知错意识还若无其事。

所以,父母要从小让孩子学会承担错误。

家长必须给孩子明确:他是“客人”还是“家人”

03、家人概念:学会体谅、帮助对方

家人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尊重长辈,照顾幼辈,在一个家庭里面,可以告诉孩子,学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也非常重要

视频中的小女孩说到: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会互相帮忙,然后自己的事情,也会自己做好,家人不是一个人常在那里休息,(准备)吃饭的时候,那个人就没有事在做,然后就是坐在那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古人云: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上文视频中的妈妈做到的三点其实是为了培养小女孩的家庭责任感,其实要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还有其他能够做到的方法。

  • 从“家庭角色”做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家长必须给孩子明确:他是“客人”还是“家人”

让孩子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了“我爱我家”的家庭责任感。

  • 学会承担家庭义务

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

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是因为他们对家庭责任感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经常想一想、说一说“父母辛劳的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让孩子想一想: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引发孩子的家庭责任行为。

家长必须给孩子明确:他是“客人”还是“家人”

  • 从情感上加以激发

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情感是人行动的动力、毅力的源泉。组织“感恩教育”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做事能力,然后引导孩子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迁移到对家人、家事关心的“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了孩子的爱家情感,引发了孩子的家庭责任行为。

  • 从行为上加以巩固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构建主要通过实践行为来完成。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需要从行为上不断地加以巩固。

家长必须给孩子明确:他是“客人”还是“家人”

  • 要从平时做起

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使孩子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 要在困难时表现

每个家庭难免会遇到困难,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这正是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的绝好时机。向孩子讲一讲家长的苦恼、家事的烦琐、工作的困惑,使孩子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

好的教育都是来自家长,老师只是传授知识,而做人多是父母教的,家庭就是最好的课堂!

简单地说:一个有爱的家庭,不是一个人辛苦,一个人在战斗!哪怕是小孩儿,也应该学会体谅家人、帮助家人。

懂得家人概念的人、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往往家庭更融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