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tyxyj 2019-11-26

导读:雍正王朝这部大剧把人性揭露的淋漓尽致,把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九子夺嫡虽然十分惨烈,但是九个皇子之间并没有出现互相残杀的场面,更多的是阴谋诡计。斗的是谁的计谋更高一筹。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九龙夺嫡随着老四的胜出而结束,而雍正之所以登上皇位,其谋士邬思道有很大的贡献,老四难道没有其他的谋士了?非也,其实老四不止邬思道这一个谋士,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九龙夺嫡的第一个事件就是老四江南筹款赈灾,在老四去江南之前,就已经吩咐过年羹尧要找到邬思道这个人,邬思道是江南著名的才子,因为大闹科场而得罪了康熙前朝的两大权臣索额图和明珠,所以一直受到打压。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后才获得了自由。而老四早就听说过邬思道的大名,所以决定让他做自己的谋士。

在将邬思道接到自己的府中后,老四当着府中人的面,让邬思道做弘历和弘时的老师。其实老四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1、是真想让邬思道做弘时和弘历的老师,因为邬思道的才学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且邬思道不在官场之中,不会让弘时与弘历沾染官场上的习气,也避免邬思道为其他皇子所利用。

2、让邬思道当老师是为了掩人耳目,因为府中人员众多,难免有其它皇子的眼线,以防让其他的皇子起戒心,这样邬思道就能够明面上当老师,暗地里给自己当谋士。

在九龙夺嫡的几个重大事件当中,邬思道都为雍正出谋划策,并且最终帮助老四夺嫡成功,其实仔细分析九龙夺嫡的几次事件,就能看出,邬思道虽然也给老四出谋划策,但是老四一直犹犹豫豫,并没有完全按照邬思道的计策去行事。

因为老四听了另一个谋士的计策。下面就来仔细分析这几个事件。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一、江南筹款赈灾,暗中出谋划策,助老四顺利完成差事。

在老四江南筹款赈灾时,邬思道还没有出现,老四和老十三到江南后,就立刻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年羹尧和田文镜,让田文镜去赈灾,让年羹尧去守卫咽喉要道,去截断任伯安和八爷党的来往,并且截取到信件。

果然,年羹尧截获了老九给任伯安的信,而老四和老十三拿着这封信当筹码,换取了任伯安等人的二百万银两。最终回到京城顺利交差,并且还受到了康熙老爷子的封赏。

江南筹款赈灾这件事情办的特别顺利,所以这后面肯定有人在给老四出谋划策,而这个人绝对不是邬思道,这个人才是老四真正信任的谋士。只是这个谋士没有露面。

二 追缴国库欠款,与邬思道谋略不相上下。

在追缴国库欠款案件当中,由于众皇子都怕得罪人,所得都不愿意接这个差事,老四在回家后询问邬思道的意见。邬思道说出了追缴国库欠款的利与弊,最后分析出老四追缴欠款的利大于弊,所以让老四接收这个案子。

在邬思道慷慨陈词的说完以后,老四沉默了一会,打了个哈欠对邬思道说:夜深了,先生安息了吧!在说完这句话后,老四就走了,留下了邬思道一个人在椅子上坐着发愣。老四为什么没有直接给邬思道回复呢?

因为老四在离开邬思道屋里后,去找了自己的另一个谋士,而这个谋士也是这个意见,让老四接手这个差事。果然,在第二天老四就向康熙请命,追缴国库欠款。这个隐藏的谋士依然没有露面。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三、彻查刑部冤狱。谋略胜过邬思道一筹

在张五哥替死案发生后,康熙下令彻查刑部冤狱,老四首先还是咨询了邬思道的意见,而邬思道认为这件案子在结束时,就是太子被废之日,为了以后的夺嫡,邬思道不支持老四接手这个案子。而老四在听完邬思道的见解后,并没有表态。

第二天老四竟然向康熙帝请旨,接手彻查刑部冤狱的案子。邬思道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气的收拾行李要走,而老四听到邬思道要走的消息后,面带微笑的让秋月告诉邬思道,晚一天在走。

就在当晚,老四使出了冰火两重天的诡计,把自己搞成了风寒,因此也就不能够接手刑部冤狱案件了。

这就说明,雍正使用冰火两重天的诡计,邬思道是完全不知道的。邬思道虽然说出了接手刑部冤狱案件弊端,并且还不让老四接手此案。而老四也去听取了自己谋士的意见,这个谋士策划出了这个冰火两重天的诡计。

这个谋士为什么会让老四以患上风寒的代价来辞掉这个差事呢?这也正是这个谋士的高明之处。

设想,如果老四去康熙那里直接辞掉这个差事,势必让康熙以为老四也是那种怕担事的人,这样就在康熙心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对自己以后的夺嫡非常的不利。而先抢先接下这个差事,在把自己搞病,这样康熙就完全没有了偏见,也会给康熙心理留有好印象。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老四身后隐藏的这个谋士,其谋略不低于邬思道,甚至远在邬思道以上。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四、第二次废太子事件,弥补邬思道计策的疏漏处,现出真身。

在第二次废太子事件中,百官行述和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是重点,邬思道也是为老四献计献策,虽然一开始老四听取了邬思道的计策,但是后来事情出了变故。这个变故就是,高福中了老八的诡计,说出了老四藏有迷信的事情。

当时老四知道此事后,于是和邬思道商议改变计策,让高福偷着将这封密信给老八送去,而老四并没有说要杀掉高福,邬思道也认为老四不会除掉高福。

但是在高福给老八送完信后,老四也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除掉高福,就去询问自己的这个谋士,此事,这个谋士才现出真身,这个谋士就是在府中佛堂内的一位高僧。

当老四询问高僧意见时,高僧对老四说:“有江山便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老四不要有妇人之仁,要想夺得皇位,就不应该顾及一切。也就是说,让老四杀掉高福。而就在这天夜里,老四让高勿庸去赐死了高福。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其实仔细分析,这位高僧的策略其实是对的,如果高福一直还活着,虽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若是被老八抓住,交给康熙,康熙必然会知道废太子的元凶是老四,老四夺嫡势必会失败。所以说这个幕后谋士的计策弥补了邬思道计策的疏漏处。

在第二次废太子事件中,露出一面之后,这个高僧在也没有出现后,那么这位谋士到底去了哪里?

在雍正夺嫡成功后,雍正肯定不会将其放走,因为邬思道在走后去了李卫那里,由李卫看管邬思道,雍正是放心的。而这个高僧完全没有去的地方,这个高僧的出路应该有两条。

第一条出路,在老四即位的当晚,回到府中后,将其杀掉。

第二条出路,将其看管起来,让其在佛堂内,终老此生,不允许与外人接触。

雍正王朝:这个人才是老四的谋士,谋略不逊邬思道,最终去向成谜

由此可见,在雍王府内的这个高僧才是老四的谋士,其谋略高于邬思道,但是其最终去向也成谜。所以老四的夺嫡成功并非全靠邬思道,而是背后隐藏着一个更高的谋士,这个谋士比邬思道更加狠毒,做事更加坚决。也弥补了邬思道谋略上的不足,最终使老四夺嫡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