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与魏国的石门之战是怎么回事?

 泥土清香 2019-11-26
石门之战。
魏国在太行山以西,有河东郡、河西郡、上郡、上洛之地三郡一地。上郡和上洛之地多是山地和高原,人口稀少,除了战略意义,兵力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河西郡,这里的守军约为十万,是魏国与秦国接壤的一个郡,也应该是秦国反击魏国的首选之地。
河东郡,是魏国都城安邑所在,人口众多,虽然魏国已经开始迁都,但守军超过十万。魏国河东郡的守军,会随时增援河西郡,秦军若攻打河西,必须提防河东来增援的魏军。
河西河东以前是分属不同的太守,如今全都纳入魏痤的掌控范围,调兵遣将互相支援方面得以加强。
另外魏国还有一支中央军,用来攻城拔寨。但魏国中央军应该更多地在太行山以东进行扩张,秦国如果能对魏国速战速决,这支中央军是来不及跨越太行山支援西部的。
公元前364年,秦军隆隆开动,庶长章蟜统领八万大军,渡过洛水和黄河,进入河东境内。
这是自春秋以来,近三百年秦军首次进入河东,虽然河西尚未收复,也足以令所有秦军的将士情绪高涨。
渡河之后,秦军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城拔寨,在没有充足的粮草和攻城设备的情况下,攻城绝对是下下策。(即便攻克了城邑,也难以守住这些飞地)秦军此番行动,目的就是打击魏军,以挫魏军的士气。
秦军进入河东之后,并没有一路向魏国都城安邑进发,而是沿着中条山脉向东,一路寻找可以伏击的地点。
河东的地形,除了中部有些丘陵,几乎是一马平川,不适合伏击。而南部的中条山脉,则有许多可以设伏的地点。
庶长章蟜最终选择了在中条山中段的石门山设伏,石门山(山西运城石门山森林公园)风景秀美,谁曾想到战国时期这里曾经发生一场大战,失败一方的伤亡人数刷新了当时的记录。
面对秦军的攻势,魏痤并没有调动河西守军来支援,而是亲率河东守军迎击。魏痤的对策是,你打哪里,我就用哪里的守军对付。
魏痤不调动河西守军,也是担心秦国还有第二支军队会乘虚而入,调动河东守军去迎敌,并无明显不当之处。
前往迎战秦军的河东魏军,人数约为六万,比秦军的八万略少,但魏军中有相当数量的魏武卒,其单兵作战能力突出,魏军的整体军力并不亚于秦军。
石门大战就这样打响,战前谁也没料到,这是一场可载入战国史册的大战。
魏军坐拥主场之利,多少有些轻敌,这也难怪,魏军多少年没有在本土作战了,此前多是魏军攻入他国领土的侵略战。
长期镇守河东的魏军,心态高高在上,并未把秦军放在眼里,何曾想到远道而来的秦军,会在深入魏国本土的地方设伏。
所谓骄兵必败,在石门这里,又印证了一次。石门伏击战的过程非常惨烈,章蟜将秦军分为多个编队,对魏军进行层层围困,只有魏痤率数十人突围而去。
秦军石门伏击战,将六万魏军全部斩首,创造了单次战役斩首人数最多的记录。秦军后来一直不断在刷新这个记录,夺取河西的雕阴之战斩首八万,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鄢郢之战斩首三十余万万,长平之战斩首四十五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