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洛撇伊捺 2019-11-26

1928年6月4日的清晨,东边一丝霞光刚刚露出,“呜”的一声长鸣,从北平开来的一列火车驶入沈阳西郊一个叫皇姑屯的小车站,忽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来,接着火光冲天,一列车厢被炸了起来。而这节车厢里坐着的正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

当天上午九点,北平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办公室里,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一位五十左右的男士拿起电话“喂,什么!......”放下电话,这个男人的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头冷汗,一幅非常震惊的表情,目光缓缓看向墙角的一个保险柜。此人就是当时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易培基,他抚摸了一下胸口,长出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到:“还好!”

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张作霖离开北平之前,曾经派秘书来找他索要一幅古代名家的法帖。而易培基知道,故宫博物院里的东西件件都是国宝,都是经历了无数朝代传下来的宝贝,而张作霖索要的这幅字更是传世的至宝。

易培基面对这个大军阀头子他也不敢得罪说不给,于是就撒了个谎说,这幅字锁在保险柜里,而保险柜的三把钥匙分别由冯玉祥等三人持有,自己一个人根本无法打开,而此时张作霖又急于离京返回东北,也不便把宝帖强行拿走,因此只好作罢。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只过了十几个小时张作霖就被炸死了,而这件宝贝也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宝贝呢?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在故宫的西北面有一个清朝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叫养心殿,而养心殿的西侧有一间小屋,小屋的正墙上有乾隆皇帝写的三个端庄的大字“三希堂”。这位乾隆爷虽然没什么文艺细胞,这一点跟宋徽宗赵佶是差了不少,但是他却喜欢附庸风雅,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在收藏的字画上盖章、题字。而他所收藏的历代法书中,他最为珍贵的,常常让他茶饭不思的宝贝就是“三希堂三宝”: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羲之的侄子王珣的《伯远帖》。

这位乾隆也自从得到了这三幅法帖之后,就爱不释手,整天翻来覆去地欣赏,据说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身边。由于太喜欢了,于是就专门腾出了一间屋子,像供奉圣物一样把这三件宝贝收藏在这里,而这间小屋也被这位爷起名为:“三希堂”。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当然,这三件宝贝并不是说因为乾隆的喜欢才身价百倍,而是自古流传过来,历代历家的收藏者都将它们奉为无上至宝。而前面我们所说的,张作霖想要的那幅字,差点随他一起葬身火海的作品就是这三希堂第一帖:《快雪时晴帖》

这幅法帖是至今1600多年前,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作品,是书圣的一幅日常书信。篇幅不大,长23.6厘米,宽16.4厘米,还不如现代的一张A4纸大。而全文也仅有28个字,写的是: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候。”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

翻译过来是: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场雪,不过很快就晴了,你那里一切都好吧!答应的事情没有做到,心中甚是郁闷,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王羲之再次拜上,山阴张候。

这幅《快雪时晴帖》行、楷交替书写,行笔流畅自如、神采飞扬,欣赏的时候让人感觉到有一种平和简静,遒丽天成的意境。书圣在书写的时候用笔或行或立,或流或止,有一种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笔法上面圆劲古雅,无一笔败笔,无一笔掉以轻心,而又无一笔不表现出闲情雅致。明代鉴赏家詹景凤指出,此迹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对赵孟頫的行书有很深的影响。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赵孟頫题跋

书圣恐怕没有想到这短短28个字,却让后人一代一代为之倾倒。在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这幅字不仅仅是书圣的书法,附加的那些题跋,哪一个单独裁下来都是一等的精品。

这件书法作品可谓是流传有绪:作品上有“君倩”题名,米芾认为是梁秀,但是史书上未见其人及生平。近代考证为唐高祖的驸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据说是褚遂良所钤。南宋的时候这件作品藏在宋高宗内府,上面有“绍兴”联玺。后来又进入金章宗的内府,有“明昌御览”印。后来又被贾似道所得,有有“秋壑珍玩”印。元代的时候进入内府,延祐五年(1318)年,赵孟頫奉旨题跋。明代的时候又经历了朱希孝、王穉登、吴廷、刘承禧收藏,均有题记鈐印。清代的时候归冯銓所藏,后来康熙十八年(1679)年又进入皇家内府。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乾隆的各种印记、题跋

到了乾隆时期,仅仅只是这位乾隆爷的题字、题诗就达70多次,各种印章更是无数,不愧是盖章狂魔。乾隆称这件作品是“二十八骊珠”、“上上真迹”、“千古妙迹”。

那么,这幅书法作品真的是王羲之的真迹吗?其实这位乾隆爷也是走眼了,当初有另外一个帝王,那是书圣书法的真爱粉,就是唐王李世民,李世民几乎收罗了大部分王羲之的真迹,然后都带到了他的坟墓中了。目前王羲之的真迹还从没有露过脸,包括这幅三希堂第一帖,也是钩摹版的作品。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有句话叫“纸寿千年”,也就是说纸质文物作品,一般也就是一千年的寿命,王羲之距今已经1600多年了,所以就算是真迹没有全部被李世民带走,那么古代的保存条件到现在估计也都损坏了。

而这幅《快雪时晴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唐代的书家发明了一项绝活,就是用一张透明点的薄纸或者是上蜡的纸,铺在真迹上勾描出轮廓,然后再将它描在要复制的纸上,最后按照原样用墨填写。唐人的这项复制绝迹几乎与原迹一样,号称“下真迹一等”。因此,在真迹失传的情况下,这件距今1300多年的精美复制品能流传下来已经是非常珍贵难得了。

国宝探秘:28个字1600年,揭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被迫退位,在紫禁城一住就是13年,1924年溥仪被请出故宫,因为比较仓促随身的衣物都没有带走,第二天让宝熙到养心殿取衣物,在宝熙经过神武门的时候,遭到了执勤的警官白桂亮检查,白桂亮见其神色有异,于是就仔细检查了他携带的物品,在一个衣服包里,发现了一个手卷,白桂亮当即予以扣留,这个手卷就是《快雪时晴帖》。

这件宝物躲过被溥仪偷偷带走的劫数,又躲过了同张作霖一起葬身火海的劫难,后来一直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1933年为了躲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它与故宫博物院的其它文物一道被辗转迁徙到了四川。后来抗战胜利之后,又是解放战争,国民党眼看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将大批故宫珍贵的文物运动到了台湾,这其中就有这幅《快雪时晴帖》,如今,这幅国宝就静静地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室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