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纪红《小草集》前言

 锦溪苑 2019-11-26

《小草集》

前 言

       纪红来到我办公室是她在自家承包田里刚下罢种,身上带有一缕泥土味。当她把作品集《小草》书稿递给我,室内便洋溢出一片墨香。纪红是耕读之人,农民作家。

       刘纪红是我们锦溪文学社的社友。据她说,当她前二年听说有这个社团的时候,特别喜欢“诗意生活”的提法,于是萌发了写作的念头,马上报名加入锦溪文学社。从此打开一扇新生活的窗口,怀着好奇虔诚的心积极参加文学社举办的各种活动,开始了一个勤奋而富有成果的文学创作之旅。

       文学作品它源于生活,是真实生活形象化典型性的反映,这话对刘纪红来说非常贴切。因为她几十年来就是忙忙碌碌的过日子,春耕秋收,相夫教子,要不是“村村通”工程推进,相邻的五门村不会为南畔村让出一块地修路,那她恐怕连进城一趟都很困难。所以,当她想写作时,素材根本不是问题,就在她那绕着云雾的农村藏着呢。因为有爱,加之有生活的积累,选题说事游刃有余,诗文像丰收的田野一样,一篇篇地写出和发表,集结成书也富富有余。

       当然,成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组合,就文学创作讲也有自身的规律。纪红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身在山村但关心时事,涉猎广泛,特别是常与经典图书为伴,这些都升华了理性情操,丰富了内心世界,所以她上手后就有底气。

      笔耕不辍是她很快成长的重要条件。“业精于勤”,写作好就得常练笔,我们锦溪的作业,诸如《锦溪诗书画》《心语》等她都期期不落。围绕主题深入挖掘,谋篇布局、遣词用句都有长足的进步。由此引路,兴趣更浓,她不断尝试多种文学体裁和多种表现手法,追求艺术的多样性,挖掘自身的潜力。写作在她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通过学习电脑、手机的使用操作也助推了她的爱好,很多融媒体渐渐青睐她的作品,网民经常可以看到她发表的诗文,可以说她还是一位写手中的“网红”,受到了欢迎。很多融媒体为她的作品发表提供了平台,不少文友阅读欣赏并为之点赞。

      虽然纪红“触文”较晚,但是成长进步最快,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写出的作品很有特点,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是一个有更大发展的前途的好苗苗。

       纪红的作品,首先是接地气,以小见大,在我们我们熟悉的背景下写身边人,身边事,很有地域特色,读来倍感亲切。她从未离开农村,十分热爱家乡,在散文《朋友,有时间到我们掌村逛一逛》中,写尽了家乡的山水风光和人文美,她写到“顺着蜿蜒的山道,到了山神庙的遗址,竟然有古道车辙,这叫晋阳古道,相传阳城的大学士陈廷进到京城赶考时,走到这里累了想休息一下,就睡着了。他做了个梦,梦到神仙对他说,你不敢睡了,再睡就误了考试,他猛一睁眼就看到对面山上有三棵松树很像一个人。人们都说这是神仙向它指点迷津。”这是在告诉人们她有多么深厚的故土情结啊。

       纪红很会讲故事,能写小说这样有分量的体裁,且情节生动,矛盾突出,高潮迭起,制造悬念,让人物的发展即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小说《大嫂》用并不长的篇幅刻画了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为我们讲诉了大嫂勤苦赚钱而又不被人理解,看似离群却倾力救治亲友于危难,又念念不忘拜“老爷”的曲折故事。

       有激情才能写好诗歌,纪红善于抒发情怀,喜怒哀乐发于抑扬顿挫,哲理感悟隐于长吁短叹,或如火山爆发,或如清泉流淌,都在她的文笔之中。如《生命就是这样延续》,她写到“时间在流逝/慢慢地/碎裂的心/被我一片一片拾起/修补/一颗鲜活的心又在我的胸腔跳动/可是,不多时/我被修复的心又被撕成片片碎片/旧痕新伤/我必须得一次一次地修补/一一这颗破碎的心/生命就是这样延续。”

      这些,阅读者也多有感叹,认为其文接地气,生活味浓,特别喜欢看,还给读者留有想像力,引人深思等等。就文字来说其中也不乏妙语连珠,不经意而出彩见光,犹如随意口占信手拈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角落里的白菜花》“一颗没人搭理的大白莱,具然在我厨房的角落,绽放出自己最绚烂的美丽。由此我想,一个人能在别人关注的赞美声中,喝彩声中干成一件事,值得我们学习。可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无怨无悔默默地奉献自己,更值得我们敬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生活的幸福何在?其实,幸福和乐趣联系在一起,而写作便是一种高雅的乐趣,对本人调动了思考,激发了潜能,展示了才华,愉悦了身心,充实了时光;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传承了地域文化事业,丰富了大众精神产品,从而让我们平凡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我们阅读纪红作品之后的又一启示,我们要向纪红一样,因高雅乐趣让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一本著作即将问世,这既是一个圆满的句号,更是一个长长的破折号,希望纪红沿着这一条既定的道路坚定走下去,笔耕不辍,诗意生活,取得更大的成绩。

是为前言。

               刘庆庆      

         2019年初夏于锦溪苑   

        (作者为锦溪文学社社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