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溪心语 ·回味年味】(四)记忆里醇香的“年味”

 锦溪苑 2019-11-26

“年味”是过年的味道。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看着表演吃着糖瓜儿仿佛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走在路上,不管认不认识的人都会说一句“过年好”的那种感觉,家家户户都贴着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那种气氛……

记忆里醇香的“年味” 

文/曹晓东

        俗话说的好,过了腊八就是年,也确实是这样,不说过去,就说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且年味越来越浓。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可以说越来越淡了,这倒不是因为怕自己变老,而是心境变了,早没有了那份激情。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出门想开车就开车,想坐车就坐车,闲了还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说实话要在三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

       我清楚记得,在小时候,每到进入腊月前,老妈就要张罗着炒豆子,早早就准备好颗粒饱满的玉米和黄豆、我到河滩用箩筐把河沙运回家晾晒。到炒豆子的时候,我自告奋勇拉风箱,老妈先把沙子倒入锅中加热,然后先炒玉米,不一会儿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一锅酥脆香甜爆米花就呈现在面前。我最喜欢的是经过泡过、冻过,又晾干的黄豆,虽然没有爆玉米花那么有声势,但那特殊的香味至今难忘。腊月初一一早还在被窝里,就被那爆米花和豆子的香味所叫醒,不说话先吃豆子,老妈告诉我是“咬冬”,可以消灾积福。转眼就到腊八,吃了软米饭后,开始等待在外工作老爸的归来,老妈则开始扫屋,窗户换上新的窗纸,贴上用红纸剪的窗花,屋里突然亮堂多了,接着就是磨面、发面、蒸抓钱、枣山和馒头,我喜欢吃用软米面蒸的黄烝,甜甜的,粘粘的,里面包着煮烂的豆馅,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小年快到了,老爸终于回来了,这是我最开心的时侯,可以跟着老爸去赶大集购年货,其实也不买什么,新衣服和鞋子早就做好了,就是买点肉和蔬菜,还有瓜子、花生、软枣、柿饼和糖块等,每年买红纸是必不可少的,我知道这是老爸为给乡邻写春联准备的。赶集对我来说就是开心的玩,看到新奇好玩的就走不动路,难免让老爸斥责,只要老爸高兴,就能在小摊上能够吃个油糕,喝一碗肉丸。回来的路上趁老爸不注意偷偷往口袋里装点瓜子、花生和糖块,在伙伴面前显摆。最得意的是陪着老爸给乡邻写春联,摆好桌子,准备笔墨,只要有人来,说写几副对联,我就打下手,帮助老爸裁纸、倒墨、拉纸,老爸不但要写,还得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编对联,待墨迹干透,细心叠好,跑着送去,有时候能得到邻家给的好吃的。到了除夕,扫院子、贴春联、挂年画,忙的不亦乐乎,老爸给100头小鞭也舍不得一下放了,拆开一个一个的放。晚饭后,父母亲在一起边唠嗑,边包饺子,我和弟妹早早上炕入睡,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吃了饺子后,跟着老爸老妈给长辈拜年,压岁钱不多也要给老妈。初二开始走亲戚,不管去哪里,都靠两条腿。那时冬天很冷,雪也很厚,土路泥泞,可就是乐此不疲,直到过了正月才算完,回味过去的年味,就是那么浓。

         现在过年,没有了童年时期的那种期待,也没有当时过年的那种氛围,有的是商家铺天盖地的宣传,有的是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是街道两旁悬挂的彩灯,有的是匆忙行走的人群。年就这样匆匆而来,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年味,但相同是不变的亲情、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