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到底留给了我们什么呢?——华师校友、紫光集团总裁王慧轩的演讲

 新父母在线 2019-11-26

华中师范大学到底留给了我们什么呢?

——在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华中师范大学专场活动上的演讲

王慧轩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中青信投董事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和来宾:

今天怀着十分激动、十分高兴的心情,参加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华中师范大学专场活动。受母校委托,让我代表华师的校友做一个表态发言,感到十分荣幸。

34年前,我们这批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第六届大学生,从祖国的天南地北,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报效国家的使命情怀,来到了美丽的江城武汉。这里,印记着我们的青春和梦想,汗水和泪水,爱情和友情。这里,留住了我们最美的年华,最清澈的目光,对理想最热切的追求,对社会最本真的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在211工程、985重点学科平台和国际双一流建设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华师的学子,我们为母校高兴,为母校自豪。对母校最真切的评价和情感,不在外部哪个体系之中,而在源于我们的内心。

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华中师范大学到底留给了我们什么呢?

有华师的美,枇杷滴雨,南湖斜阳,玉兰初绽,丹桂飘香,都那样无声地陶冶着心灵。有华师的教风,以章开沅先生为代表的一代老师,以他们深厚的学问功底,立德树人的模范品格,启爱、启德、启智、启思、启志的无私风范,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还有华师的学风,在华师不大容易见到天分极高的学生,但却是总体的学习气质最好的学生,有目标,能吃苦,讲方法,特踏实。

一代一代的华师人,就这么追求着,努力着,奉献着,厚积着,成就了忠诚博雅,朴实坚毅的华师文化。华师最有价值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始终正直善良,担得起应负责任,一生积极向上,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不是最出彩的那批人,但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地方,我们一直是那批不顾自己的苦痛,默默地躬下身子,去做实事的人。因此,我说华中师大从来都是双一流学校,因为她有一流的老师和一流的学生。

武汉,产业基础雄厚,教育文化发达,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改革发展的变化令我们这些曾经的武汉人倍受鼓舞。特别是最近武汉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举措,章法严谨,意味深长,极具未来意识和战略眼光。

百万大学生留汉,不仅是人口素质结构的改善,城市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的增强,更是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的逆周期调节,意义非凡。打造长江景观带,以把百余公里长江作为内河的胆识,运用天赐资源提升城市品质,前景可期。选拔狮子型干部,不仅干部要干净,更是要干事,下决心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正中要害。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为未来高品质城市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空间,利在长远。

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更是把武汉高校毕业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广大校友对武汉的真挚情感与为第二故乡开发建设的实际贡献结合起来,棋高一着。党的十九大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武汉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期。我们看好武汉的未来,愿意作为武汉的一份子,与之共同奋斗。

我所服务的紫光集团坚持世界级高科技企业集团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和中国最大的企业级市场通信设备企业,在武汉总投资26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这次资智回汉活动中,我们又深入调研,反复对接,围绕紫光集团集成电路和大数据、大网络、大互联、大安全领域的优势,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资源,带来了包括集成电路配套产业基地、数字城市档案馆、中外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教育大数据工程研究院等合作项目,总投资在26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些项目都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可以直接落地并产生产业拉动作用的项目。

以华师朴实之精神,力求得之以实,而不是得之以名。

祝福武汉,祝福母校,祝福大家!

注:本文为作者在11月26日资智回汉华中师大专场活动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