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情漫红烨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那个仲夏的早上,我专程来到太阳山脚下“明珠” 之地——红烨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董事长田正立先生见面,商议鼎城区作家协会在这里建立文学创作基地事宜。

开车从市城区上临岗“小高速”, 往临澧方向行驶,过了荷花堰加油站,靠右走内道约千米向右转进入石板滩镇枫树桥村,走通往原长岭岗乡政府去的乡道,再行驶四公里多路就到了红烨农业生态园(红烨山庄)的入口处。视野空旷,一路上,清风从打开的车窗跑进来,抚摸我的手和脸,感觉特别舒服!宽宽乡道的两边是被浓浓绿色包裹的房舍和田畴,大量刺激着我的眼球。

走进红烨山庄的时候将近午时,太阳正凶猛,我停好车,赶紧出来关好车门,躲进浓荫遮日的樟树下。但仍觉抵挡不住烈日的侵袭。树上每一片叶子都被阳光炙烤着,显得没精打睬的。空气中没有风的穿行,烈日当头,林下鹅卵石小路上游玩的人们却兴致盛浓,我和他们相比成了胆小怕暑的人了。的确,从小到大,我都怕过夏天,尤其烈日炎炎的时候。我很喜欢冬天,因为它不会让人身上出臭汗生燥热,还会湿衣衫。尽管我讨厌夏天,但四季轮回,不可改变,不能一年都是春吧,逃是逃不掉的了,总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这样想来着,我似乎勇敢起来了,走进热烘烘的阳光下,眯着眼睛看云看山,观身边的景物,展现在面前的是依山势生长茂盛的各种果林,有矮小的,有高大的,有稀疏的,有密匝的……枝叶间结满了青色的果子,身体似乎被绿色环抱着,在碧波荡漾中沐浴!

眼前呢,满塘荷叶在清水中挺立,荷花张开盈盈笑脸。我突然想起了宋朝诗人杨万里写西湖荷色的诗句,不禁口中吟了起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景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然此地不是杭州的西湖,也不是诗人杨万里眼中的那样的美景,虽然面前的荷叶不是一片接天的绿色,荷花也不是一片映日的红绸,但荷还是一样的荷。欣赏荷叶荷花,看的是它们出淤泥而不染的纯粹,是从“无穷碧” 三个字中读懂荷的梦想,荷的追求。当荷的梦想和追求在岁月和季节的长调中一天天变为现实的音符,那么荷的形状和神态,都将走向一种世人意料之中又想象之外的成熟。这成熟是最后的美丽,然而,却不是最后的生命,荷将以人们所无法预想的形式,给荷迷恋的夏季一个深深的感动。

因有炎热的夏天,我就在心中装下了阳光下的这片荷塘。

心中有了荷的召唤,我就沿着曲曲折折赏荷的小路漫步,看荷花荷叶间的亲密,看蜻蜓与荷叶荷花的亲近。人们都喜欢春天的荷叶,尖角才露,蜻蜓轻点,希望与期待寄托于那娇嫩无比的、却又是坚强倔犟的嫩芽之上,把最美的诗和最动听的歌唱给春光,都还不够。因为她有明天、有未来、有时间、有空间,可以实现任何哪怕是极遥远的梦想。夏天的荷更是引来人们叹为观止的目光,那阔大的、翠绿的、惊艳的叶子,透着圣洁,透着清凉,透着沉静与晴朗,偶尔跳到她上面的青蛙或蚱蜢都能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眼下正是她展示最引以为骄傲的时候,叶子青翠欲滴,花儿娇艳绽放,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眼球,他们赞叹,他们拍照……

我顺着小路往前走,踏上了月光桥。这座桥青砖构筑,古典大方,背倚青山,架于荷塘之上,恰似银河中一轮弯月。抬眼前望,荷塘对面是垂钓台、月亮岛、星桥,还有一片槐树林,在黄昏里给了我一些朦胧。视线穿过槐树林,看到两排灰褐色的水景房,如果推开后门,坐在水边的亲水凉台,便可沐晨雾、观星月、汲花香、听鸟语,别有一番情趣。月亮升起来了,又起了风,月光洒在微澜的水面烙上了星星点点波光,洒在浮于水上或伸出水面的荷叶,有了镶边的感觉,有了镀银的感觉。有了这样的月光轮廓,这里的夜晚在我的眼前站立了起来,感觉是宁静而悠然、清新又恬美!正当我的心游走在遐想之路时,红烨山庄的创始人,现在的红烨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正立先生(大家都叫他田哥)微笑着朝我走来。从闲聊中我知道了,田哥曾是某大型企业的中坚力量,因年纪的关系,退隐下来,回到了枫树桥村的老家。闲不住的他,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谋事思维,他追求梦想的翅膀并未折断,自己设计规划,自己运砖拉木,自己种草栽树,原只想建一个小型的农家休闲屋,想不到追求梦想化作了无穷力量,三年磨成一剑,增山地五百多亩,投资五千多万元,做成了现在的以红烨山庄为窗口的现代农业开发的大事,利用自然风光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突出“山、水、田、人” 的共生状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我为田哥点个赞!

这正是田哥的与众不同之处,以自己的视角观天下,不为他人所左右,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去发现孤独的美丽,并进行深刻缜密的思考。我和田哥继续往前漫步,月光如洗,山野安静,彩色灯光点缀在鲜草花丛中,树木影影绰绰。一间间山景房藏于绿树之下,俨然变成了大自然的艺术展台,虫鸣之声不知从何处传来,欢快地送入耳朵,使人的心也变得像月光一样的明净起来了。闲聊中不知不觉来到一尊塑像跟前,原来他是我国著名的早期革命理论翻译家、教育家赵必振先生,是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人。我问田哥:为什么把赵必振的塑像立在这里?田哥告诉我:一来石板滩是赵必振的故居,二来搞乡村旅游开发要有思想和文化作依托。说完,田哥的目光凝视月亮,似乎在沉思。短时间里,我也没有说话。

突然,脚下的草丛里虫鸣声起,月亮下的山野如晴空白日明明朗朗,不得不使人曼妙驻足,与眼前的树木花草一起,倾听这月光之下让人愉悦不己的韵律。

一轮明月照山湖,给红烨山庄这个安静的夜晚,又一次仙山琼阁般的最佳景致。此时,我似乎明白了田哥开发这片山地的全部意义,以及他那凝视的目光、沉思的神情。气温转凉,夜静了,该走了,我们都没提议,但又是同时转身与赵必振先生告别。曾经传播革命思想的种子,经过先烈们的欲血战斗,现已在今天的中国人生活中变成了美丽的景象,因为人们向往美好,才会追求美好。

背对荷塘,背对月光,背对山林,影子在小路上被越拉越长。黑色的影子不是心事,是浓重的喜悦在走过和还要走过的路上荡漾……

关联阅读

行走丨写荷

行走丨寻花问柳

为荷而来丨女诗人同题

为荷而来(2)丨女诗人同题

行走丨荷园,在香里深了(三首)

行走丨荷,此生唯一的灯盏(组诗)

行走丨来开平立园吧,被琼瑶阿姨带偏的旅线

笔会丨以踱步之名一一致运河,塘栖,及庄园

行走丨贝加尔湖的涟漪在西湖荡漾

行走丨我们最终都会输给时间

行者丨我只是喜欢美和努力

毕业丨匆匆年华,花样心情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笔会丨我乘慢船去塘栖

虚构丨追忆初恋似流水

行走丨心有旗袍千千结

行走丨煮一壶麦香下酒

行走丨滇东旅途随笔

行走丨这些个梅雨天

行走丨方山小景

笔会丨遇见塘栖

行走丨背影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