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迷人的开化根宫佛国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春节长假,几位好友相约去开化看根宫佛国。车从常山出发沿着钱江源逆流而上,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景区门口,巨型的仿槐树根雕围成两扇拱形大门,左右蜿蜒伸展,形成两个巨大的奇木花盆。参天古木,枝叶茂密,郁郁葱葱,雍容大气,一阵阵清香迎面而来,如大自然敞开热情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根宫佛国博览园坐落于浙江衢州开化县城城南,原来是县林场的苗木荒山,2002年由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先生精心设计,创建了这个具有园林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整个景区占地面积360余亩,总投资达4.5亿元。园内建有福门祥光、云湖禅心、青梅园、集趣斋、塔楼精品博物馆、醉根谭、龙卧开阳、中国根雕佛国、中国根雕博物馆、中国根雕历史人物博物馆等二十几个景点。汇聚钱塘江源头优美的自然景观,巧妙地把根雕艺术、盆景艺术,赏石文化融汇到园林古建筑中,彰显佛教、道教、儒家等传统思想文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主题,书写了世界园林建筑的奇迹。

开化的根雕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唐武德四年,而真正将开化根雕发扬光大的则是徐氏根雕传人,浙江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术家徐谷青,在他的努力下,开化根雕先后被浙江省文化厅认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品,被浙江省经信委认定为浙江省传统工艺保护名品,现在开化根雕企业发展至二十余家,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世界根雕在中国,中国根雕看开化,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2001年开化县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根雕艺术之乡。徐谷青以其一刀雕出乾坤成为开化的一张城市金名片,在根博园建设之初,中国美院的教授就用雕塑语言,形象逼真地记录了开化根雕的发展史,体现根雕文化内涵。

在根宫佛国主入口处,根艺作品以《世纪门》为原型,用玻璃钢仿制,高十一米。导游介绍说:眼前的这扇门是带来福气、财气、运气之门,也是走向成功之门。大家从这扇门里穿过,定能沾上喜气,带来好运。不知是否如此吉祥,我们也虔诚地跨过大门,沾沾喜气。

进门只见左右两边有两组青铜雕塑,它们是中国美院的教授,根据开化的人文特色、城市品牌而设计的。左边这组雕塑,体现的是开化根雕文化。右边这组雕塑,体现的是开化龙顶茶文化,龙顶茶具有干茶色绿、汤水青绿、叶底鲜绿三绿特征,称为水中芭蕾,享有一茶飘香四海的美誉,明代就成为贡茶。

我们往右边走,这里是十二生肖文化长廊,展现的是用根雕演绎的生肖文化,我国古代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定为十二生肖,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生肖是每个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护身符和吉祥物,也是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她的选用与排列,充满民间神话色彩。这套十二生肖根雕作品,都是香樟树根创作的,造型粗犷逼真,而且在香樟根切片上,又刻录了关于每一个生肖动人的民间故事、生肖的来历以及中国汉字八体书法的演变,寓教于乐,使人在这股淡淡的清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长廊的另一侧陈列的十八罗汉,是酸枣木根桩创作而成的,因作品造型简洁,主题突出,表情丰富,构思精巧,于平淡中出新意,在2009年的深圳文博会上获得了文化创意金奖

长廊尽头的墙上,陈列着《二十四孝图》,是徽派砖雕艺术作品。砖雕是在徽州盛产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砖雕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流传甚广。二十四孝里面的二十四个故事,通过砖雕艺术彰显传统文化。

园区内有各种各样的珍稀植物,物种十分丰富,共有160多种,是个天然的植物园,还有一些古树名木,是周边重点建设项目中迁移而来的,在这里达到集中保护的目的,成为根博园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开化生态立县鲜活的证明。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用千年阴沉木创作的月老形象,偶意千里姻缘一线牵,祝愿各位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到老。青梅园叠山理水、依山而建。这里有桩木盆景3000余盆,以山水盆景为主,还有水旱盆景、附石盆景等。其中以千年的梅花老桩盆景为代表,还有一些珍贵树种,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华蚊母、红豆杉、黑松、银杏等盆景造型,品种多达500多种。巧妙的把山水盆景和附石盆景艺术融入其中,加强了景观在视觉上的层次感,远处看就像一幅立体的山水画,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我们来到根宫佛国广场,展现在面前的这个建筑群就是中国根宫佛国,不仅石韵风雅,而且色彩丰富,气势非常厚重,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博物馆建筑外观以天人合一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居中莲花升起、层叠出挑,表达了花开见佛之意,造型主体——莲花;下显字型水平展开,形成形的舒展的平台,与基座形态映衬,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表达盛世繁荣的主题。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我们先到第一幢馆中国根宫佛国博物馆,这个馆共有三层。一层陈列有徐谷青大师的大型根艺作品,二层收藏根艺稀世珍品,根艺文物文献资料,根艺研究成果以及全国各地根艺大师的代表作,各界人士的根艺评论等,各方面资料全面详细,尤如一部根雕艺术的四库全书。从这些文献资料中,你可以领略全国各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风采。墙上挂着的各种展览图片以及肖扬、李泽民、肖峰、梁平波、卢坤峰、李子候等领导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观光后留下的墨宝和合影,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根艺从业者的赞赏和勉励。

导游陪同我们逐个介绍一些作品:这件作品名叫灵山护法:也叫十八罗汉闹元宵,长480、宽140、高240cm。十八罗汉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遵佛的嘱托,不入涅槃,普度众生。作品选用的是千年香樟木根桩的大块面以及丰富变化的肌理为创作背景,烘托了主题,巧夺天工,略施刀笔,造型简练,形象刻划生动。各尊罗汉神情并茂,各种法器、神兽布局合理。充满禅意玄机,使罗汉情表于外,意韵其中。而且各尊罗汉连贯一气,气势恢弘,把木雕技艺融入根雕艺术的天趣美中,从而与佛教文化珠联璧合,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在灵山护法的左右两边是一对老虎的造型,这对老虎叫双福临门。形象逼真、气势凶猛,造型自然,以桫椤木的疙瘩来刻划老虎的斑纹,以根材自然曲线塑造猛虎的动势。作者妙借自然,稍事雕琢,人创天成达到鬼斧神工的效果。在树根独一无二的材料中,创作出如此匹配的双虎,颇有双福临门的吉祥寓意,尤为珍贵。

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导游说这是个根魂,它高7.5米,重达8吨,是千年的榉木枯根,有1200年的树龄。这榉木的枯根肌理沧桑、气韵生动、造型优美、是大师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由于这个千年的树根它的生长环境偏僻,为了能顺利地运下山,甚至还动用了直升飞机,可都没有成功。但徐谷青大师对树根如痴如醉的热爱以及不屈不饶的精神,决不言放弃。请当地的一批村民挖山修路,最后成功地把这尊根魂运回开化。历经10多年时间,经过后期等50多道工艺的处理,才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满福归堂,这是件千年古樟作品。长360厘米、宽150厘米、高300厘米。其色质古朴,造型典雅浑厚,气韵生动,肌理尤如大山的沟壑一般。浩瀚博大,金蝠动感流畅,轻盈起伏。以无形胜有形的动势,隐大象于无形之中,蕴含着祈福吉祥的寓意。

后面三幢大殿总称根宫佛国,也是五佰罗汉博物馆。其中第三幢为双层结构,第二第四幢为单层结构。另有620米长的艺术长廊依山而建,环绕其间,整体布局浑厚而大气,里面陈列有佛教文化系列、道教文化儒家思想、自然造型、民间神话传奇、历史人物等大型作品1000余件,其中最大作品重达40余吨。材料来自中缅边界,树根形体庞大,颇费周折才运到开化。而巨型根艺五佰罗汉,侧是徐谷青大师利用千年以上充满神灵色彩的大型龙眼木根桩创作而成的。在传统的雕刻技法中融汇了现代艺术的创新理念,使罗汉系列情表于外,意韵其中,典雅且通俗。各尊罗汉,互望传情,气势恢弘,与人生百态相映,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根雕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完美结合,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雕五百罗汉造像。

五百罗汉说法较多,其一指跟随佛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其二指参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三藏或第四次结集三藏的五百比丘。其实,在任何佛经中都没有记载五百罗汉的名号,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在佛教中,罗汉所证的果次于佛和菩萨,因此地位也比他们低。他们住的地方只能叫而不能叫做殿的。

在罗汉堂里陈列着135件雕塑作品,布局恢弘大气,都是由龙眼木雕琢而成。在佛陀离家出走十二年以后,这位昔日的太子,携众多比丘和弟子,重返故土。佛家弟子们穿着简朴的袈裟,托着钵盂,慧眼低垂,即安详宁静又威严神圣。当佛回到自己的国家,看到子民备受苦难,心怀慈悲,他说服了国王的国师、自己堂兄弟,甚至自己的爱子,以至于宫中的下人,都来信仰佛教,崇尚佛法。大师匠心独运,利用精美的根雕艺术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当时宣传佛法的场景。他们有的三五成群认真讨论、有的细细倾听、有的苦思冥想,还有些的表情豁然开朗,心生欢喜。里面既有有佛主的母亲、兄弟、宫廷琴师,还有游民、农夫、武士、儒生、长老、小贩、樵夫、贫民等。

导游一边走一边熟练地解说着,我们边听边记,有的拿出相机、手机把一些精彩根雕艺术作品定格在其中,用微信发给亲朋好友在群里分享。

景区门边有一个传播根艺文化的窗口,展出的醉根艺品200余种,涉及家居装饰、工艺礼品以及收藏等诸多领域,也可以根据你的家居特色,为你量身创作精美的根雕艺术品。一尊不凡的根雕工艺品,价值不菲。带回一件,置于堂前,放于案上,把自然之美带回家,感受根雕带给你的无限情趣。

迷人的开化根宫佛国,让人流连忘返。

关联阅读

行走丨用一首诗,唤醒春天
行走丨千年古镇起,青花一曲落

行走丨冬夜无所寄,唯有雪几瓣

行走丨我的身体,是旷日持久的草原

行走丨祈祷并完成对一朵雪花的想象

行走丨一生究竟需要多少密码?

行走丨一颗听雨心,闲看牡丹亭

行走丨磐安道上一盏茶

行走丨站在义乌的窗口

行走丨你为什么去西藏

行走丨软语秋水韵婺源

行走丨以霓为名的地方
行走丨远方的城市

行走丨彼岸(外二首)

行走丨西塘(组诗)

行走丨清欢时光

行走丨风门古径

行走丨这一城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