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株洲情缘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知道株洲是很小的时候。1965年,我二哥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云南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在昆明市的交三桥。从潮州,到昆明,要到广州搭火车,经过韶关、株洲、衡阳,然后换上西去的列车。1965年,我还不到11岁。

真正怀着对株洲神秘又美好的印象是1980年以后,我订阅了《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杂志,那上面经常有一位作者叫聂鑫森,用的是传统的白描的手法,写的多的是旧文人、旧商贾、旧家风,古董陶瓷字画,园林假山庭院,这跟我的欣赏习惯多合拍,与我的审美趣味多对焦。《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篇末都附有几行五号楷体的作者简介,我一看,聂鑫森,湖南株洲人,供职于《株洲日报》副刊部。

对聂鑫森有深深好感的潮州文人有好多人,《韩江》杂志的曾淳,群众艺术馆的陈锡权,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的林汉秋,民主建国会的刘宏沛,《潮州日报》副刊部的陈放,等等。这些人,都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读过《七侠五义》、《三言两拍》、《施公案》、《彭公案》,有些人还读过《人间喜剧》、《悲惨世界》、《九三年》、《马太福音》。这些受过红纸库、白纸库、九宫格、米字格启蒙的人,这些生活在小城、古城、老城里的人,这些能写诗词、能撰对联的人,这些与聂鑫森年纪相仿、阅历相近、城市相似的人,怎么能不对文思泉涌、汩汩不绝的湖湘才子聂鑫森口口相赞,称颂有加呢。

聂鑫森真是一个阅读无数、眼界高古的人,那天在绥阳文化馆,李发模安排我们一帮文朋诗友写字画画,一溜书案摆开,二三十人同时开笔,那场面真是蔚为壮观。我正写到酣处,忽听身后一个声音,说国钦兄真是好笔力,写的是秦简汉简。能读破我路数的人不多。我回身一看,是聂鑫森,正站在我的身后,不知看了几多时间。我灿然一笑,说鑫森兄我们交换一幅如何?现在这里不是画画的最佳地点,我们回去后互寄吧。聂鑫森首肯称好。

知道聂鑫森能诗能画是2006年,中国作家协会、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广东省作家协会、澳门日报社联合在广州和北京举办“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遴选了222位中国作家的222幅书法美术,聂鑫森就画了一幅兰竹水仙鸟石图,并在画的左侧自上至下用浓墨书写了自题诗:袅袅东风万物知,石坚竹劲草花滋,文坛已是春光满,姹紫嫣红处处诗。画面疏朗,气韵生动,颇有湖湘前辈白石老人的神采。最精彩的是那一丛种在土里的水仙,别人多用石绿画叶,聂鑫森却用墨蓝,叶尖还用赤石点出数点干枯,神来之笔,生动至极,真是沃土养得花茁壮,叶肥更知施肥人。聂鑫森的书法也别具一格,碑体简味,顺势而为,奇正相生,味道十足。在艺术感言中,聂鑫森说,中国历代画家中,真正能载入史册的,多为文人画家,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他们的画,除了技艺的创造性之外,很重要的原由是他们画中所现的强烈的文学性。极注重画意的题写,或诗、或词、或文,充分表现了勃勃的才情。我写的则是一首七绝,三月轻风麦浪生,简中有帖,盖了22方朱红石玺,颇有点古色古香,宋明味道。

回到潮州之后,就收到了聂鑫森寄给我的一幅小中堂《酣眠图》,画中一丛红菊,灿灿然开得浓烈,花下趴着一只稚猫,安然睡去,憨态可掬,题画诗曰:秋高菊艳午阳温,戏蝶身疲梦正馨,千古庄周传佳话,何如我辈本天真。跋语为:戊子春访绥阳,得识黄国钦先生并蒙赐墨宝,归湘后作此图题打油诗遥寄为谢,以纪此行焉。聂鑫森。

于是,此后,与聂鑫森的联系,就多起来了。我告诉聂鑫森,潮州的作者、读者,一向对聂鑫森的大作情有独钟,因为,聂鑫森的文风文笔,与我潮中的审美趋向多有相同,而潮州的诸多读者,对聂的多篇大作,也皆耳熟能详。我还告诉聂鑫森,自觉潮州还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潮、株近在咫尺,欢迎方便的时候,到潮州一行,这里也是好山好水好人文,有好山好水,也足以慰文人胸怀矣!

聂鑫森则说,绥阳一别,又是数日,甚念。兄所赠之墨宝,时时展读,儒雅而多书卷气,我是很喜欢的。日前又收到惠寄的《韩江》大刊四本,一一拜读,颇有收益。聂鑫森还说,潮州是座早闻其名的城市,可惜缘吝一面。这次绥阳之行与兄相识,真为幸事。这几天,读《韩江》,品兄主编的《情系潮州》,更知此地人文荟萃,历史绚丽,心向往之。潮州文坛,人强马壮,风云际会,颇让人羡慕。如有机会,当去潮州,以补绥阳相聚日短而未长谈之憾。

几天之后,又收到聂鑫森的一封信,曰:早两天写了一首七律,录之博兄一笑。《绥阳别后寄黄国钦先生》:

曾诵唐贤祭鳄文,又闻烟雨付清呤。

画桥抛缆船歌缓;古井汲波鬓影馨。

君住潮州何处院?心飞湘粤数重峰。

绥阳赠字情弥切,滚滚韩江大浪声。

捧读聂鑫森的赠诗,想起鑫森兄猩猩相惜的厚爱,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绪澎湃,久久难平。“五一节”那天,我又接到了聂鑫森的一封信,说:正在书斋读闲书,少有车马之声,静得适意!一个如此心态的文化人,怎能不时时推出独标高洁的新作呢。

现在,我时时拜读聂鑫森赠我的律诗和《酣眠图》,心想,什么时候,我才能踏上广梅汕铁路、踏上京广铁路,去近在咫尺的株洲,去看望我老来才结交的文友呢!

【关联阅读】

行走丨高原纪行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