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渔浦江山天下稀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一】

故乡渔山的地名,咋一听起来像是个渔乡。其实还真让你猜对了。故乡渔山确是钱塘江边的一个紧靠江边一个小山村,它位于富春江的尽头,钱塘江的起始。

《 富春山居图》图中的起始部分的山水风光旖旎的画面绘的就是这个座落在钱塘江边上的小山村的风光。说起来还真有那么些事哩!

据史书纪载,当年黄公望绘画《富春山居图》,己七十九岁高龄了。为了画好此画,黄公望动足了脑筋,卷首从何地开坛祈祷挥毫,一时半会难以定夺,还差一点成了他的心病。

一幅巨型长卷的酝酿出世,犹如一件天大的事情发生,怎能随随便便下笔呢?黄公望决定还是釆取实地考察写生来定督,这样才不会愧对富春山水,才能让美丽的富春山水跃然纸上。尽管这是一幅送人的作品,但也是不能马虎了事!主意己定,决心也跟着来了。

谁都知道,黄公望作事一向十分谨慎,认准了的事决不随便更改。当下带着纸笔,沿着富春江岸边来回进行考察写生搜集绘画的第一手资料。

有时为了观察一处山峦云雾缭绕升腾的变幻,竞然会露宿在江边几天几夜,直至满意才肯离去。

据黄公望自己日记纪载,为了画《富舂山居图》,前后有十七次来回沿着富春江岸边写生,积蓄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描资料。但离绘画还只是刚刚开始,任何一丝一毫微微差错都将会在巨型长卷画面上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遗憾和让世人耻笑的庇漏。如果是那样,这将是一个画家的终身遗憾。

为了绘画好《富春山居图》巨型长卷的开头卷,黄公望仔细地拜读查看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全部诗词。从陆游当年游富春渔山时留下的那首《渔浦》:"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的诗句赞誉里得到了启发。陆游是何等之人,他先后数十次到渔山山游玩,重温当年与唐婉第一次来游玩渔山的那些幸福的情景。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处寻,得来全不费工夫!

那次,新婚不久的小夫妻俩从临安城悄悄出发歩行到南星桥乘坐多人拉纤的游船慢悠悠的到了桐庐上岸,然后一路沿富春江南岸游玩下来。在攀爬石牛山与安頂山时,被山里的景色迷住了。两人从石牛山下来,这里的景色更美,连绵婉延的群山,潺潺的山泉流水,参天的古树名木,还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一直通到江边的葛岭古道,石径古道边上坐着的那些个老人见有人来了,会对你投以友好的微笑,还会问上一句:"老哥你从呵里来?喝碗山里茶,歇歇脚收收汗再走吧!"的渔山土语,俩人听了十分舒坦,象走进自己家院一样。

他们在上葛村品尝了神仙土鸡、山溪石斑香鱼、蜡笋干闷土猪蹄、高山老豆腐、葛粉南瓜饼、深山苋菜梗糊、鞭笋菜干汤,喝了山里人自酿的米酒,心情异常激动,要知道那神仙土鸡在临安城是吃不到的。尤其是神仙山溪石斑香鱼更不是人人都能吃得到的,还有那高山老豆腐,吃起来那个動道真是不好说。

那家山乡人还热情婉言提议两人是否可在山上住宿一晚,明日早晨再去渔山江边也不迟的留客行话,

山乡人的热情款待和真诚邀请让陆游感到无比释怀,自己长这么大,还从未遇见过如此热情真诚的人!今日在此高山农家小院住上一宿也不愧是人生一大福矣,况且能品尝到神仙土鸡,还能吃到人生一生也难吃到的山溪石斑香鱼,还有高山山乡人自酿的米酒,这在临安城里想都别想,别说品尝了。

当下就要应承下来,岂料唐婉提出还是去江边住宿为好,这样便于观看钱塘江潮水的涨落,也不会辜负那户人家的相约,了却心头一个结。

陆游心忖唐婉说的也是在理,就婉言谢绝了那家山乡人的好意,付了银子,挽着唐婉下山来了。钟点其实还早着呢,这只是山岙里的天暗得快的缘故。

他俩顺着那条从石牛山流下来的仙女山溪,平静安逸地走在那条葛岭石经古道上,一路走,一路欣赏那些修筑在仙女溪旁的水碓,顺道观看了土纸制作的工序。唐婉从未见过土纸制作,高兴得哇哇大叫起来。那些个水碓经溪水冲击,有节律地滚动着大木转轮,发出沉闷而又重重的击打声。

俩人被眼前土纸制作的工艺吸引了,差点入了谜。令俩人想不到的,山乡人竟然如此聪明,将山溪水利用得如此到位,真是太了不起啊!

俩人沿着仙女溪就这样慢悠悠地边欣赏仙女溪两岸风光和溪底溪床一处处经水冲撞后堆积起来的鹅卵石滩发出轻轻的唏嘘声。从天上门下来,过下葛村、戚家畈、墅湖岭、石马头、五岭下、活狲坑、前山湾、蜈蚣潭、同缘桥,不知不觉很快到了江边那家叫:"渔山人家"的客栈。

这家客人的主人早已在门口巴望迎接等候着,旁边的那几家没有招牌的店家的主人也主动走上前来同俩人搭讪。听说是京城里来的,纷纷要求陆游为各家店铺题名。陆游是个直爽之人,立即答应了。少倾,"山水人家"、"江边人家"、"江畔人家"、"富春山水、"香溪客栈"、"山溪鱼香人家""十里香酒肆"等十几家店铺的名字全写在纸上了,几家江边客栈饭馆的主人一哄而上全拿走了,并连声向他俩人致谢。俩人受宠若惊,深感渔山这地方的人真诚和善良,也为这次游玩没有选错地方而高兴!!

这从中也可窥测猜想到,当时南宋时期的渔山码头己经十分繁华了,难怪唐婉执意要下山赶到江边来。这真是:渔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

【二】

这家江边客栈是两人从桐庐坐船到富阳,上岸后在富阳游玩了鹳山后又乘船到渔山码头上岸时自己找的。

这家"渔山人家"客栈的老板人很热情,也很客气,房子又靠近江边,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唐婉十分喜欢这样的房间,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江水连绵起伏的流逝,关上窗户也能听见江水流速时撞击岸边堤埂飞溅起来的水声。头天晚上还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涌进仙女溪浦沿口的情景,他俩追着大潮,从江边浦沿口一直追随到了甜蓬山脚下,潮水才平静了下来。

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壮观,一路咆哮从东海里朝钱塘江面上奔腾呼啸扑来,场面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可汹涌的波涛过了萧山石门埠头,冲过渔山的猪头山,到了渔山码头潮水像是一下没气似的,软瘫平稳了下来,顶多冲到八角山脚下。这正是应了陆游《渔浦》诗中的最后一句:"随潮入县伴潮归!"诗句的全意。

唐婉被渔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所有吸引,尤其是渔山江边的那两座孤独的小山,大小形状相同,连高低起伏也差不多。一座叫猪头山,另一座叫八角山。两座小山分别座落在渔山码头的东西两边,相隔距离也相等,像是有人摆放似的!

唐畹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陆游也觉得这渔山山岙两边的高山逶婉叠嶂雄伟壮观,疑似两条腾飞的巨龙同一时间扑向江边取水。那八角山座落在富春江尽头,猪头山刚好矗立在钱塘江的起始部,两座小山疑似两只巨狮蹲在江边替巨龙把守着大门,真是太神奇了!这渔山地理位置也真是太有诗意了,上游是富春江的尽头,下游是錢塘江的起始部。

"这是个出人才的山岙,这样的地方天下也稀有啊!"陆游在心里喊道,自然也被渔山这小山村独特的地理地貌彻底征服了。一边欣赏,一边吟起一首《渔浦》的诗来。那家客栈的主人听了,一定要陆游写下来贴在店里,俩人住宿吃饭全免了。陆游执其不过只好为主人抄写在纸上,当即被主人拿去粘在墙上。

谁知道黄公望也十分钟情于陆游的这首《渔浦〉:"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的诗。这陆放翁想在渔山这个小山村把自己的家移过来常住,做一个真正的渔山人!我黄公望为何不学学陆放翁在渔山这个地方常住呢?!嗨,如此这般美丽的地方自己却一点毫无感觉,真是忙昏头了!黄公望想到这里,用手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叫声:"好,今个儿就在这渔山常住下来,做一回渔山人!"

"安得移家常住此!"黄公望决定在同缘桥头的陶家台门租住下来,潜心开始他那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巨幅山水长卷绘画作品的创作生涯。

原本计划打算在渔山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住上几天,绘画好卷首的开头就走,谁知道这一住,黄公望竟然会在渔山这个小山村居住七年之久,直至绘画完成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渔山。

话说回来,什么原因使黄公望在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小山村里居住了如此这般日子?!

起初,山乡人也弄不明白,一个外乡来的画师怎么一来就懒着不走了?难道不是看上了什么?还是这里的山水田园风光奇特难以入画,迟迟下不了笔?!

在富春山,谁都知晓黄公望是一个了不起的画师,而且还是一个十分交劲固执的人。尤其是他那古怪的脾气,一旦发火生起气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要是随便打扰未先打招呼擅自推门进去,迎接你的是突然向你飞过来的画笔和各种颜料,夹头夹脑落雨一样朝你摔了过来。就是他的老婆叶芙蓉也经常受到这种待遇,好在叶芙蓉不仅人长得跟芙蓉一样漂亮,性格也十分温柔敦厚。从来不会吵闹怒骂!有时砸痛了,也只还一句:*砸东西也不看看地方?!"  

每当碰到这种情况,黄公望总是理直气壮地会说一句:"谁叫你一声不响捱门进来,砸,也是活该!"一边说一边又顾自画开了……

这真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磕碰吵热难免的事。

【三】

画家黄公望非常敬慕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尤其是欣赏陆游是一个喜欢亲临山水风光旖旎山野的诗人。因为陆游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名川大山和海島,每到一地,都会留下烩炙人口的诗篇。

黄公望,其实原姓也姓陆,名坚,后过继一黄姓人家。因该家主人黄公,望子很久了。隔壁邻居经常嬉说该公:"黄公,你望子久也!"于是将陆坚取名公望,字子久,南宋末年出生,只是一出生,南宋就被元朝鞑子灭了,黄公望也只好被人称元朝人了。喜欢山水,故十分崇拜陆放翁。

那一年,陆游与唐琬分离,万念俱灰,为了使自己暂时能摆脱心里的煎熬和痛苦,决心去海上寻找仙人安期生的遗址,以此来填补心中的痛楚,说不定也能羽化成仙。

去东海大洋,说说容易,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年我们去东海前线的小岛上当兵,从宁波坐一艘老式的登陆艇朝大海深处驶去。岂料,半夜时分,海上突然起风了,大浪也跟着涌来,把个小小的登陆艇撞击得象只摇篮,舱底里的二千多新兵全部晕船呕吐起来,那个难受啊,哈,哈哈哈,不说了。

陆游什么都不怕,起身前往桃花岛。餐风沭雨,经风受浪,跨洋过海,遭遇风暴袭击差一点葬身鱼腹,算是命大,几经波折辗转终于到达了东海大洋中的桃花岛,并登上了桃花岛最高峰一一安期峰。安期峰一一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最高峰,海拨539,7米,誉称:千岛第一峰!

陆游欣喜万分地登上安期峰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安期生当年隐藏修身养性炼丹的石屋,心情异常激动,凝视着安期峰顶美丽的风景感慨万分,仿佛自己也置身在仙境中,顿时诗兴大发,留下了:"人生不作安期生,醉人东海骑长鲸!"的美丽诗篇。

安期生是秦汉时期的名士、策士,先后历经秦汉两朝,后隐居桃花岛。在桃花岛的冒烟顶上的一处天然石屋中隐居釆药炼丹。吃大如瓜的巨枣,人称千岁翁。传说在桃花岛上羽化成仙,最后乘槎浮海而去。

陆游十分欣赏安期生这种隐世修身养性的境界和性格,加上唐婉的突然离去,自己心灰意冷,一时半会也想学安期生在小岛上过隐居生活。

据史书记载,公元1144年,陆游与舅父唐仲俊之女唐婉成婚。陆母怕儿子与唐婉沉醉于儿女欢情的天地中,而影响陆游的登科升官。以婚后三年未有子为由,严逼陆游与唐琬离婚。

在那个时代,母亲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更何况陆游还是个有名的孝子!两人离别时,唐婉送一盆秋海棠给陆游作纪念,并说了一句:"这是断肠红!"

一旁的陆游听了,马上纠正道:"不对呀!应称相思红才对呀!今后我将远游飘泊在外,此花由你代为保管,好好护养"。

 陆游忍痛割爱休了唐婉后,一度心力憔悴,沉浸在非常痛苦的思念之中,精神极度慌惚。为避免引起更不幸的麻烦,陆游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一去就是十年。

回家后,偶到绍兴非常有名气的沈园去散心,谁曾想却解逅了昔日的恋人唐婉。当唐婉走到陆游身边的那一瞬间,时间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都凝固了,双方都感觉恍惚迷茫,不知是梦还是真,眼帘中饱含着的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一一曾经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己成为别人的妻子,此刻的陆游痛苦异常,那种早先有过的伤感又瞬间涌了上来,唐婉离去后,陆游提笔在墙上写下了烩炙人口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溥。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錯!错!错!春知日,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二年春天,唐婉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又来到了沈园,绯徊在曲经回廊之间。猛然间瞥见陆游题写的词,马上停下来,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哽咽不己。

唐婉看了陆游的词后,不知不觉地也提笔题写了一首钗头凤:"世情簿,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l瞒!"唐婉题写了词不久,闷闷不乐回到家里,不久便郁郁而死。

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仍然把十多年前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埋在心底。自己曾试图以游山玩水来冲淡一切。殊不知,唐婉的影子依旧萦绕在自己的心头。直到陆游垂暮之年(75岁)才知道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踽踽独行的陆游每天徘徊在沈园的曲经上,追忆着深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

于是,忍不住提笔又写下了《沈园怀旧》二首:"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在稭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时的陆游己八十二岁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己不可能去沈园寻觅唐婉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依旧萦绕在心头,念念不忘。于是又赋赋《梦游沈园》诗二首:"一、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灌寺桥春水生。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独锁壁间尘。"

八十五岁那年春日,陆游倏觉身心爽适,轻松无比,准备上东山采药。后因体力不支又折往沈园。

此时的沈园刚经过一番修复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触景生情,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人生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一代诗人就在这样的意境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这真是:棒打鸳鸯两纷飞,人生终究一场梦。

【四】

画家黄公望步陆游后尘,喜欢爬山涉水实景摹写。在他创作《富春山居图》移居富阳渔山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一遍又一遍,才至满意才起身离开。

1347年,黄公望七十九岁,为了心中酝酿多年的心愿,有朝一日,把富春山水摹写绘画出来,好让自己多年来埋藏在心底里的那块石头落地。

      如何将富春山水跃然纸上,让《富春山居图》逼真地展现出来。据史书记载:黄公望相约无用师一起从松江来到富阳,一起去领略山水钓滩之胜景。两人从富春江源头开始一路沿着水流朝下露宿走来。一边走,一边摹写,大量的写生素材在他的手下摹绘完成。

当年十月,两人到达富春江水流终点一一渔山。黄公望对渔山这个小山村并不陌生,前后左右已经来过好几次了,只是每次匆匆来匆匆去,都是过客。无用师倒是第一次来这里,一看到这里的山形地貌与峰峦叠嶂连绵起伏的群山,不禁感叹起来:"好山好水好地方,真让人羡慕啊!"

黄公望听到无用师说的话,心里又泛起大诗人陆游在《渔浦〉诗中的那句:"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的诗句来,不竞感慨万分,又一个想移家还想常住渔山这小山村的人又出现了。看来,这小山乡确实不懒,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在如此这般短的时间里和我一样也爱上了,看来这小山村还确实不能小瞧呢!

无用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喜欢上渔山这个小山村,令黄公望十分高兴和激动,他兴奋地喊道:"天助我也!"

他知道自己选择在渔山作为《富春山居图》巨幅长卷绘画的基地选对了。当下黄公望按下内心的激动与无用师在渔山同缘桥头的陶家台门里居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長达七年之久。

一个外乡来的大画家走进渔山同缘桥头的陶家台门住下不走了的消息一下传了开去,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山村。人们奔走相告,争相要到陶家台门一睹这个外乡来的大画家。看看这个大画家倒底是吃错了那壶酒,竟然如此简单地在小山村安身立住下来,肯定是个不可思议的奇人!不是奇人,也是个怪人!

黄公望见山乡人一批批涌进陶家台门来看他们,知道山乡平素进出的外乡人不多,对两人的到来感到好奇,不了解个底细,这些个山乡人是睡不着觉的。黄公望想到这里,索性放下正在饮酒的小酒杯走出陶家,来到陶家台门口的石级上大声地同台门外的山乡人打起招呼来:"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我叫黄公望,來你们小山岙是来画咱们小山村的!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低头不见抬头见嘛!咱们有的是碰面的机会和时间,你们说是吗?还望大家多多包涵!"黄公望此番风趣的话,说的山乡人心里暖暖的,一伙人喊了一声:"黄公望,我们认识你了!"一下就跑了开去,把个黄公望弄得一头雾水。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

【 五】

 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竞然一下成为一个大画家绘画创作的基地,山乡人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也一时半会儿弄不明白的。但他们清楚,既然画家如此这般热爱喜欢这里,肯定是有他喜欢的原因。不过一个画家再怎么也只能动动画笔,弄弄颜料,没什么花头可耍的,画画又不能当饭吃,画得再好也没用的!

后来祖上传下来说,自黄公望在渔山这个小山村完成了《富春山居图》后,先后来小山村的名人墨客很多。朋朝的"吴门四家"的仇英、沈周、文徵朋、唐寅均先后都来过渔山摹绘写生。

画家仇英虽然只活了四十多岁,是个从刷油漆工逆袭成了大画家。当然这里离不开伯乐文徵明慧眼识珠,后经文徴明指点拜师唐白虎的老师周臣学画,绘画技艺大进,还有明朝大收藏家项元汴在财力上的鼎助和推崇是离不开的!

在笔者写这篇短文时,一直居住在渔山同缘桥头的八十一岁的葛双根老人对我讲了很多有关故乡渔山山乡的一些传说。祖上传下来,说原来渔山不叫渔山,称外山,意思是富阳最外面的地方。后来陆游来到了渔山,写了那首《渔浦》诗后,山乡就改叫渔山了。

渔山江边东西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形状地貌特征相似,大小也相同,恰似两只巨狮把守在江边,异常威凤,令人望而生畏!那靠东面石门的小山叫:猪头山。其实那不是叫猪头山,是百姓误叫的。那小山实际叫:朱投山!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明璋初起兵抗元失败后,为逃避元兵追杀,也是为了招兵买马,背着瞎了眼上了年纪的老母从徽洲一路乞讨到了渔山,最后在渔山一个叫西坞岙里面的一座古庵暂时住了下来。

古庙没有名字,只有一个老妮。朱元璋母亲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家规很重。每天要朱元璋到外面去乞讨,不允许吃古庵里的饭菜。

那一天,朱元璋来到江东边那座小山脚下,刚好碰上一队元兵朝他奔来。朱元璋来不及细看,慌不择路一头扎进小山里,幸亏那里茂密重叠的树林里,这才躲过了元兵这一劫。

元兵走后,朱元璋沿着前山脚岙小路小心地行走。当空手走到一处岙湾里时,朱元璋眼睛突然一亮,此山岙树木林立,湾深岙僻,确是一处外人难以发现的地方。朱元璋赶忙回到西坞古庵,母亲责怪儿子出门一天才回家来!朱元璋为躲避元兵追杀,一天没有乞讨,只得在回来路上顺手在农家地里偷偷挖了两个地瓜急急切切朝古庵奔来。

朱元璋小心翼翼地将两个地瓜交到母亲手中,然后低声说:"娘,是儿元能,只讨到两个地瓜,你将就一下吧!"母亲用手轻轻摩擦着沾満泥土的地瓜声音颤抖地说:"璋儿,这兵荒马乱的,百姓生活也难呀!能乞讨两个地瓜应该感到心满意足呀!"突然老人声音很沉沉喝道:"璋儿,这两个地瓜象是刚从地里扒来似的?这地瓜那里来的?你实话说来,我不罚你!"

朱元璋知道自己又露馅了,娘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娘的那双手却神奇灵敏的很,没有一次能能瞒过娘的那双手的!

"娘,是为儿不好,今日突遭元兵追杀躲藏来不及出去乞讨,回庵路上扒了来的,给娘填填饥吆?!"朱元璋轻声地訴说分辩着。

朱元璋话还沒说完,母亲早已将手中的两个地瓜朝朱元璋头上砸来。"啪"!"啪!"两个地瓜不偏不离全部砸在朱元璋的头上。"去,把这两个地瓜放回原处!"娘的话不容置疑。

朱元璋只好用手摸着头从地上拾起地瓜朝古庵外走去。

当朱元璋空着双手来到母亲身边低低地说了一句:"娘,儿知错了,你罚我吧!"朱元璋双膝一曲跪倒在娘脚下。

母亲从身后拿出那束被脱光竹叶的毛竹尾梢,朝朱元璋的背上狠心抽了起来,一下又一下,又是那重重的十下。母亲打完后,一把丢掉毛竹尾捎,抱住朱元璋的头低声哭泣起来,一边哭,一边诉落着:"不是娘狠心哪!你是一军之主,是干大事的人呀,岂能干这种䠎䠇下流之事?娘就是饿死也不会吃的!"说完把朱元璋扶了起来。

那一夜,娘儿俩空着肚子抱着头坐了一夜。尽管老尼姑送来米粥,娘儿俩一动也没动一下。

【六】

朱无璋从黑色的夜幕里回到古庵,老老实实接受母亲的惩罚。这样的责打己不是第一次了,这是母亲从小定下的规矩,任何人更改不了的!

那次从家乡出来走到桐庐分水岭的大前禅寺时,己是黄昏时分,一天没有东西下肚,沿路就是喝水充饥。前无店后无村,母子俩只得借宿在大前禅寺内。朱无璋饿得实在忍不住了,偷偷拿了供桌上的一包糕点想给母亲和自己充饥,结果遭到母亲严厉的责罚。直到现在,朱元璋仍记忆犹新。

朱元璋虽然己是抗元起义军中的主帅,但在母亲面前依旧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打不成器,母亲就信奉这一条。别看朱元璋在外面唤风使雨,威风凛凛,在母亲面前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从不敢有半点顶撞的心理。每次责罚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朱元璋是个有心机的人,眼下元兵到处在缉拿抗元起义军将士,那天,要不是自己发现早机灵,躲进林中待了一整天,天黑时才下山,以至错过了乞讨要饭的时间,为了不空手而归半途上才偷偷扒了人家的两个地瓜。结果遭到母亲的严厉责打。

古庵虽处僻静山岙,但毕竟是拜佛祈祷人来人往的地方,终究不是久留之地。

天还未亮,朱元璋背起母亲趁着夜幕走出古庵来到自己白天看中的那处山岙。到了山岙里,朱元璋先安顿好母亲,自己爬上一棵柿树,摘了一毡帽己火红的野柿交给了母亲,自己挥刀搭起寮棚来。

朱元璋身材魁梧,力大元力,野外生存能力很强。不到三个时辰,一座很宽敞的寮棚搭成了。

这山岙僻静,十分阴廠,四周尚无人家,四周全是茂密的毛竹林,确实一处理想的藏身之地。

朱元璋安顿好母亲,独自出去乞讨。昨日元兵从桐庐方向追来,估计往石门、义桥、诸暨、金华方向去了。朱元璋决定到八角山那边的里山去碰碰运气,幸许能讨点可以充饥的东西给娘吃。一边想,一边沿着石洞口方向朝八角山走去。

朱元璋刚走出山岙,一阵头晕就朝他袭来,差点要晕倒,但一想到寮棚里还没吃饭的母亲又鼓起勇气振作起来。当走到八角山的时候,朱元璋实在坚持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八角山脚下的那座草凉亭里昏睡了过去。

朱元璋人四脚朝天躺下了,仍不忘把手中的那根打狗棍放在头顶。那是一根两头包着铜皮手臂样粗的檀木棍,曾经在战斗中杀死无数元兵,是一件杀人不见血十分厉害的兵器。

这时候,一个道士打扮人也走进草凉亭来,那人见朱元璋睡成一个"大"字形,头上枕着一根粗壮的棍子,这人真奇怪啊?睡觉也提防别人暗算,将兵器放在头顶上。唉呀不对呀,这不是成了"天"字了么!那道士浑身颤动了一下,急忙走上前去,一不小心碰到了那人伸展着的左手,朱元璋缩回左手,侧转身子把头顶前的那根木棍拿到腰间上横着放了,弯曲着腰又往里睡了。这一睡,一下子睡成了个"子"。

朱元璋刚才变换的睡姿,吓得那道士一下跪倒在朱元璋身边,赶忙用手扶起朱元璋的头,拿过腰际的那只药葫芦,用牙齿咬掉盖子,将药葫芦嘴塞进朱元璋的口里灌了起来。

这老道不知搞什么鬼,一会儿朱元璋微微睁开眼睛,见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老道怀里,挣扎着要站起来道谢!

那道士轻轻把朱元璋搀扶到草凉亭的柱子上,然后"扑通"一声跪倒在朱元璋的面前伤心地抽泣赶来,一边哭,一边说着:"元帅,你让我找得好苦呀!"

朱元璋被这陌生的道士弄糊涂了,这人素不相识,又是灌药救我,又是下跪于我,这是为何?还口口声声喊我元帅,难道是被元军打散的部下?哪这人我怎么不认识呢?!朱元璋怎么揌也想不出个头绪来。

这真是:缘分未到求无用,瓜熟蒂落自然来。  

【七】

你道此人是谁,他就是长年蛰伏在安顶山上恒阳道馆的刘伯温一一刘基。刚才的一幕你只猜对了一半,这朱元璋先睡了一个"天"字,被刘伯温不小心碰了一下,翻转侧过身子将那根木棍横放在腰间上,左手搭在右手肘上弯着腰又昏睡了过去。这一睡睡出来一个"子"。两个字合起来,不就是"天子"两字吆!天子是什么?天子就是皇帝嘛!这刘老道是何等聪明之人,不然的话,这老道能轻易下跪吗?不可能,绝对不会随便下跪的!

这刘伯温,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天文地理、军事博古、占驳测字、看相算命、釆药炼丹、治病救人,无数不通,无数不精,确实是世上少有的奇人!

刘伯温见朱元璋喝了他的九死还魂汤后醒了过来,十分高兴。两人相见恨晚,互通姓名。朱元璋告诉刘伯温他的起义部队被元朝鞑子的军队镇压了,十万八千多人被元军杀了,起义队伍散了,元兵正在追捕在逃的起义官兵,心里十分难过。刚才是痈心起义将士被那些鞑蛮人杀死,心一急昏死过去的。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胜败是兵家常事,你不必刻意去深究。眼下是鞑子的天下,不能操之过急。就好比打铁,火候掌握不好,东西是锻打不出来的!"刘伯温告诉朱元璋眼下最要紧的是唤醒民众,元兵杀人如麻,入侵南宋临安城时,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将皇室嫔妃美女尽数掠走,全部打入浣水院,名曰洗衣,其实供元兵蹂躝。当时大宋皇帝的母亲也被贬入洗衣院,一天被迫接客多达一百四十多次,以至许多嫔妃宫女不堪忍受纷纷选择自杀。元兵将俘去宋军将士随意杀人取乐,剶皮挖心、裸体冰天雪地里奔跑,不跑者放出藏犬追唆,场景十分凄惨血淋。

刘伯温的一番活听得朱元璋把牙齿咬得"咔咔"响,浑身热汗直冒,嘴里喷出:"日你鞑子祖宗十八代的,总有一天我朱元璋也会让你们这些鞑子尝尝汉人惩罚的味道的!"

刘伯温诚腑到底深博,他没有象朱元璋那样激动,依旧脸不带色心不跳平静地劝说道:"眼下还不是论复仇的时候,你丞是一只被困缚在蚕茧里的一只蛹,等待时机,待破壳成蛾时,你再来安顶山找我!眼下你最要紧的是保护隐藏好自己,广交朋友,招兵买马,待时机成熟,你我一起收复河山!"刘伯温说完朝朱元璋磕了三个晌头顾自走了,任凭朱元璋如何挽留阻拦都无济于事。

朱元璋听从了刘佰温的话,按下心中万丈怒火,起身去里山街头乞讨后,马上返回母亲的身边,将今天遇到老道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告诫朱元璋:"此人非同小可,日后定会助你建功立业,,还有奠定社祾之力!"母亲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用手在朱元璋的额头摸了起来。母亲有这个习惯,每遇有重大事情要发生,都会在朱元璋的额头上来回摸上好一阵子的,这己成了母亲的一大心灵的预测。母亲摸了好长时间才说话:"灰儿,是时候了,你该出山去了,咱娘儿俩缘分到此己绝!你走吧,我自会料理自己的!"

朱元璋那里肯走,以为是母亲发脾气唬他,还叫着他的小名,心一急就大声疾呼起来:"娘,你这是咋啦?好好的,为什么要赶我走?我不走,我决不离开你!"朱元璋把母亲搂在怀里使劲地喊道。

"你不走,你不是我们朱家的子孙!你要是不走,娘我走!"

"娘,我走,我听你的话,我一定走!"朱元璋知道母亲的话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当下只得起身,含着泪水违心离开了母亲朝安顶山走去。⋯⋯

这真是:刚性烈妇生铁仔,身处虎狼也不怕。

【结束语】

故事到此本该结束了,但笔者还是要说一些有关故乡地理地貌的奇闻趣事。南宋诗人陆游、元代画家黄公望、大明朝朱元璋、刘基都与故乡渔山有染,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传说故事。这也是因为故乡渔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吸引了历代名人墨客染指故乡的由来。

故乡渔山有山有水有田有地,西坞、羊坞、后坞等处的山湾梯田,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一条从石牛山、安顶山流下来的山溪水,流经数十个自然村落,弯弯曲曲、曲曲折折、逶婉迤逝,山溪两岸风光秀丽,奇岩怪石繁多。古树名木、茶园柿林、松林毛竹连绵起伏组成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

山溪水长年流水潺潺,流过山岗,越过石滩,长年奔流不息,欢快有声。那些建筑在山溪边上的水碓经山溪水的冲击,巨大的木轮有节律滚动着,使水碓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如此美妙的组合,给人们展示了一道山乡特有亮丽的风景线!山溪里游动的石斑,更是令人称奇叫绝,爱不释手。

一条鹅卵石铺就的石头路从上葛村一直到钱塘江边。可惜随着时间流逝,光滑清洁的石头路己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与姿色,这也是美丽乡村的一大遗憾,这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莫过于令人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惋惜!

一条青石板铺就古时人们赖以生存的小街从五岭下一直婉迤到千年古银杏树下,古银杏树枝叶繁茂,直经粗大,需几个人才能合抱成功。古银杏树年年开结果,但就是很难看到古银杏树开花授粉的时候。这也是一大奇观。笔者小时候听母亲说要看银杏树开花,晚上就不能睡觉!为什么?母亲告诉涚:银杏树开花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而且开花时间很短,谁见到开花,谁就财运大发。当年的赵尚书,就是在大年三十的大雪夜见到了银杏树开花,后来官拜兵部尚书,留有石人石马,就是现在的石马头。

故乡山高峰险,重重叠叠,麻雀垅、羊肠弯、西坞、羊坞、后坞,岙坞满布。旧时古庵寺廟遍是,香火十分旺盛。山乡滚龙耍狮,举办自己的稻香节。这在全国也是首创。每年举办一到两次,场面非常火爆。

故乡的田地岙坞都有美丽的传说故事,大明朝朱元璋的母亲的坟墓都是有根有据的实景出处。如皇坟山、朱母畈、雉鸡尾巴山、狗头颈、石洞口、驳壳山、朱投山,都有美丽的传说故事,令人触景生情,浮想万千!桃花坞有一只足老虎,脚印小牛样大,有人亲眼所见,活龙活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平安顶山上的夏正川墓道,据说曾当过清光绪皇帝的老师,有关此公的传说亦蛮多。还有墅溪小坞里的刘氏家庙,更令人肃然起敬,追忆万千。

在笔者写此文的时候,我边写边将写好的章节文章发给微信圈里的朋友,请他们斧正。飞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老总葛跃进看了文章后,给我发来了以下内容文字,现原文抄录如下:微信一:"有关朱母畈,我也提供点资料。朱母畈后面的山叫皇坆山。解放初期还有华表、石人、石马、石狮子,后来造大庙时用了许多。文化大革命彻底毁灭了皇坟山。57年浙江地质勘探大队曾经在皇坟山上钻探过,有一口井直通墓道,用三根毛竹连接牢往下探,结果被里面的钢锄刀切断。"

微信二:"皇坟山很美,坟墓上全是青一色的毛竹,当年守兵种的柿树早无踪影。现在远眺望去形象仍是一座巨坟。当时合墓后,朝庭方面大办酒席,还请来戏文班子,做了十日十夜戏文。到后来,这些工匠、守兵全部被秘密处决。然后又从南京重新派兵驻守陵园。这是我小时候听我奶奶讲的,老人家当时己92岁了。奶奶没有什么爱好,就爱抽一杆旱烟。奶奶三十多年前就走了,享年96岁。"

一个美丽的小山乡,竟然还有如此这般的美丽传说,虽然笔者没有仔细核查史记史志,有关朱母畈、皇坟山、驳壳山(现在叫:八角山)、朱投山(现在叫:猪头山)、驳壳山石凉亭、朱投山石凉亭、石桥头等景点景观的传说故事是从上一辈老人口中搜集的,在此表示万分感谢!眼下一些景点景观早己遭到了人为因素的破坏,一些受自然天灾的毁灭。

我们不去计较什么,不去核实什么,也不需要去解释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能够在山乡人口中代代传承下来,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必定是有它起始丝丝根根的原因吧!

古时山乡人的文化生活十分枯燥乏味的,少得可怜。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山乡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筒陋平淡的生活。他们淳朴善良厚道,只要每天有些自己眼前身边发生的传说故事听听就心满意足了。他们没有什么企求,他们会每天传说着这些传说,生怕隐没失传,那是会让他们伤心难过的。这不能不说,这是山乡人对山乡的热爱和向往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与执着。

正是这种美丽的传说,无比温暖激励着他们,使他们感到日常农耕生活是非常幸福快乐的!因为他们是上帝派来的最勤劳最勇敢最善良的人,他们期盼的是平静的山乡的生活。其实山乡也需要这样的人,山乡美丽的传说也需要这样的人来传递来传承。不过:"渔浦江山天下稀"的诗句确实出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之口,说的正是富阳渔山,山乡人对山溪流入钱塘江的岸口称"浦",渔山码头一带沿江口岸,古时称:"渔浦",现在山乡人仍叫:渔浦。这一点有据可查,有史作证。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