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一路向北,到呼伦贝尔去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一】

有人说,北方的草原很美,美得让人心颤眼馋。当鄂尔多斯的秀丽与温情、希拉穆仁草原的苍凉和豪爽、库布其沙漠的浩瀚与悲壮,至今仍在我记忆里不断膨胀、持续发酵的时候,我开始说走就走,一路向北,去北方,去找寻草原的日落日出、探寻白桦林演绎的故事、倾听草原牧歌的旋律和风吹草低的韵律!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如今踏上这归乡的路/走进了阳光迎来了春……”一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把我带到了那魂牵梦萦的大草原,带到了那片远离喧嚣的绿色净土。

从南方到北方,是一次爽爽的心灵之旅。利用难得的假期,约上几个生活的玩伴,穿过大半个中国,到呼伦贝尔看草原,那是人生中最惬意的旅行。

我不是一匹北方的狼,但我眷念着北方的天空。我愿是一个来自南方的歌者,站在北方的天空下,追逐香飘四溢的绿意,追逐策马扬鞭的勇者、追逐一路歌唱的牧羊姑娘,把我心中情醉迷离的约定,写给我诉说思念的草原:

  当我打开眼睛,敞开心扉

  太阳的光芒,在草原的尽头升起

  朝霞的婉约,白云的爱恋

  草原的辽阔,湖水的柔美

  牧人的情歌,便在我的心上

  次第盛开,荡漾开来

        那是我和草原,情醉迷离的约定

  我在草原,在湿地

  在滋养爱情的蒙古包

  满怀虔诚,匍匐大地

  我漫步,或者行走

  追随阳光,一路奔跑

  把晚霞的余晖,留在

       我五彩斑斓的心湖里

  草原的夏天和往事

  是我的云朵,湖水和湿地

        是我的羊群,牧歌和爱人

  北方,云朵和山风

  天空,草原和城市

  似久违的故人,温暖如初

       让我的心事香飘四溢

  我敞开心扉,放牧如初的心事

  沐浴飘满香甜的雨露

  把灵魂安放在草原

        安放在你,干涸的心里


【二】

走进海拉尔,我就走进了呼伦贝尔。

从北京转机到达海拉尔机场,已是晚上十点过。呼伦贝尔“草原鸿雁”的厚导和小宋,到机场哈达迎接我们。在之后的五天时间里,年轻有为、健谈厚道的小厚陪伴我们,虔诚地游牧草原,感受大气磅礴的民族文化,解读中国历史的渊源。

还没走出市区,小厚便照惯例开始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当地的历史人文、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2001年10月10日撤盟设市,政府驻地海拉尔区,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区有三十多万人口,海拉尔河穿过市区,将海拉尔区分成了河东河西。河东是商业区,河西是政治文化中心。我们走过的伊敏桥把海拉尔的河东河西连在了一起。

呼伦贝尔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片“绿色净土”,是大自然馈赠给世人的“天然别墅”,这里的绝大部分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仍保持其原始古貌。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春天,芳草萋萋,一片新绿;夏天,林木葱郁,野花绣地;秋天,硕果累累,千山尽染;冬天,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这里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多民族聚居区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回味无穷的地方风味,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到呼伦贝尔去,放飞思绪,自由行走,寻找生命中的那份自然和灵动。一路走走停停,到漫步草原、骑马游走,感受巴尔虎蒙古部落原生态的蒙古族文化与风情,感受呼伦贝尔草原的辽阔与壮美,感受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的绵延与壮阔;感受满洲里厚重的口岸文化,体验额尔古纳亚洲第一湿地“根河湿地”的秀丽与婉约,感受大兴安岭森林的浩瀚与磅礴,感受白桦林的宁静与幽深,感受俄罗斯小镇的异域风情……


【三】

迎着暖暖的阳光,告别三山环抱的海拉尔,这个曾经的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便开始走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人在旅途,重要的是天公作美,遇上好的人、好的天气,才会有好的风景,才会有好的心境。听说一个朋友去年也是到呼伦贝尔看草原,在草原的一周时间里,他的行程一直罩在雾中、雨中,临别时才在飞机上见到草原上白茫茫的云海。

车子驶出海拉尔市区,我们便在蓝天白云下奔跑,在草原牧歌的画廊中穿行。环顾四周,有意无意中都会发现,草原的风景的确在路上,草原的魅力其实深藏在呼伦贝尔,深藏在博大的民族文化的精髓里,深藏在行走草原的匆匆过客的心里。车上一位同行的朋友,情不自禁,哼着那首耳熟能详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赞歌: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整个呼伦贝尔草原的统称,包括了金帐汗草原、陈巴尔虎草原、新巴尔虎(东旗西旗)草原和鄂温克旗巴彦胡苏草原……你可以想象,闻名遐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之辽阔,是我之前无论如何没能想象到的,尽管我们常常为家乡云贵高原的马楠山上四季常绿、活力无限的万亩草场心旷神怡、感叹不已,为当年游走的内蒙希拉穆仁草原的苍凉唏嘘不已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辽阔与壮美,感受到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诗情画意。

巴尔虎蒙古部落,像一座幽深的城池,是一个有故事的部落。下马酒,是部落待客的最高礼遇。蒙古族人是热情好客的,远方的客人来到草原,来到部落,部落里有威望的长者会召集族人,在寨门口哈达、美酒迎接。三杯自酿的马奶酒,敬天、敬地、敬先人之后,一饮而尽,消除旅途的劳顿。

部落里,马场上供游人骑行的马是野性的,每年五、六月将平时放养在野外的骏马收回来,训教几天就开始“上班”了。骑行时,需要马官握僵伴行,出于客人安全的考虑,不得让客人自由驰骋。短短两三百米的距离,一个来回,便是一百元人民币。马官小王很健谈,知道的东西很多,看来读过不少书。我们一起探讨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历史,探讨马背上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小马官还说,在陈马尔虎旗草原上,每年的六月,都会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举办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都会有隆重的祭祀熬包的仪式。两到三天,开展男儿骑马、射箭、摔跤“三艺”比赛。要是过几天来,可能就赶上“那达慕”了。

客人一拨接着一拨的,只要寨门口传来旷远的迎客的歌唱,便是有客人到来了。

蒙古部落的夜晚是宁静的。一拨北京客人的到来,打破了部落的宁静。大家在空旷的原野上,点燃了篝火,随音乐和鼓点舞蹈、狂欢,迎接昼夜的交替。

熬包,是草原的眼睛,是牧人的路标,是恋人黄昏的期待和驿站!守着敖包,看日落日出,感受时光的更替。草原的落日,是悲壮的,缠绵的,是可歌可泣的。血红的落日,挣脱时光的羁绊,一个黎明,在阵痛中喷薄而出!

住在部落的蒙古包里,可以感受一份远离城市的洒脱和宁静。草原的风是雄性的,彪悍的。夜幕还没拉开,野性的风便开始在蒙古包之间肆意的横行,整晚整晚都不消停,像耳语,像小唱,像舞蹈。急促时,似鬼哭,似狼嚎……凌晨三点不到,天就已经大亮了,随着朝阳的慢慢升起,草原在温暖中又慢慢地回归于平静。新的一天,又真正开始了。

离开巴尔虎蒙古部落,一路向西,将近两天的时间里,都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驰行。越往西行,湿地和沼泽渐渐多了起来,草原也变得绿了起来。一派“绿草如茵水连天,水鸟翻飞赛江南”的景致。

草原是肥美的,牧人赶着希望,游走草原,逐水草而居。我仿佛看见牧羊的姑娘长鞭一甩,赶着悠悠白云,轻轻飘飘地在我的思绪里飞翔。难怪有人说,草原的牛羊肉,都是大补的滋补品,草原上的牛羊它们在草原自然生长,“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拉的是可口可乐和六味地黄丸”,是不无道理的。

草原上,一路的好景色,是直接可以触摸的!蓝天、白云、羊群,草原、湖泊、村庄……站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我渴望是一个跃马扬鞭的牧人,在马背上豪情万丈地放声歌唱,我渴望是一只展翅长空的雄鹰,在纯净的苍穹下自由自在地翱翔!


【四】

草原的天,犹如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天丽日,一片乌云跑过来,瞬间便洒下豆大的雨点打得人生疼。一阵风吹过,便又是一幅景象。

走进扎赉诺尔,犹如走进了史前文明。满洲里的扎赉诺尔,是猛犸象的故乡。猛犸象,是史前大象家族最大的动物,亚洲象的祖先。1980年,这里的一家露天矿在削离煤层表土作业时,先后发现两具猛犸象骨骼化石。经过半年多的紧张修复,沉睡地下数万年之久的巨兽雄姿得以再现,是我国迄今古象化石标本中最大的一具,被誉为中国古象王国中的“巨人”。猛犸象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身高一般五米,体重十吨左右,以草和灌木叶子为生,由于身披长毛,可抗御严寒,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当时的人类与其同期进化,开始还能和平相处,但进化到了新人类阶段,学会了使用火攻、集体协同作战,开始捕杀成群的动物及大型动物,猛犸象就成了人类猎取的主要对象,猛犸象以自己整个种群的灭亡标志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的第一大湖,呼伦湖又叫达莱湖,是宽阔的海的意思。贝尔湖大半部分在蒙古,两湖之间有一条乌尔逊河相连,呼伦湖和贝尔湖就成了“姊妹湖”。

在呼伦贝尔湖,流传着呼伦姑娘和贝尔的爱情故事。咱在烟波浩渺的湖畔,远眺呼伦姑娘飘逸的雕塑,我被那经久不衰的故事感动着。相传,在很久很久的时候,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个勤劳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部落里,能歌善舞、才貌出众的女孩呼伦,和力大无比、能骑善射的男孩贝尔。这对情侣和乡亲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块水草丰美的草原上。一天,妖魔莽古斯突然杀向草原,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的流水,牧草枯黄,牲畜倒毙,草原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贝尔为了挽救草原,救出呼伦姑娘,他飞马驰骋,寻找妖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贝尔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呼伦姑娘因不屈服妖魔,变成了一朵“沙日楞”花,在风沙下受着煎熬。贝尔醒后,将皮囊中自己舍不得喝的水浇灌了花枝,花枝真的恢复了呼仑姑娘的人形。二人相见,盟誓永不分离。莽古斯不肯罢休,又抢回了呼伦姑娘。为了挽救草原,呼伦姑娘设计智取了莽古斯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浩瀚的湖水淹没了众多的妖魔。贝尔计谋杀死魔头莽古斯后,在湖边找不到呼伦姑娘,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形成两个湖泊,一个便是呼伦湖(达赉湖),一个是贝尔湖。乌尔逊河犹如一束银色的彩带将呼伦湖和贝尔湖连在一起,湖水滋润了草原,草原又重现了往日的生机,成就了今天呼伦贝尔的传奇和美丽。

满洲里,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是我记忆中神圣而充满神奇和向往的地方。上世纪初,沙俄开始修建中东铁路而得名,意为从此进入了中国第一站——满洲。其实,早在两、三万年前,扎赉偌尔人就开始在这里用石头打磨人类社会的进程。猛犸象、被毛犀等巨兽在这片繁茂的草木中咀嚼悠长的时光。此后,众多北方少数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人文遗迹。周秦胡人石板墓、汉古战场、鲜卑古墓群、金錾壕、辽古城等遗址,向我们讲述着那段难忘岁月的沧桑。

满洲里,这座风情万种而又原生态的城市,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之处的特殊区位,让其成为中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也是中俄唯一的出入境口岸。因其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也就独领三方别样的风情。夜晚的满洲里,繁华、干净,夜景特别漂亮,十分绚丽,不亚于南方城市的辉煌。悠闲的步行街、悠闲的过客,偶尔有俄罗斯美女疾步而过。当晚,看了一场中俄蒙三国文艺家的文艺表演,高雅而恬淡,是一份不错的精神大餐。

雄伟壮观的国门、41号界碑、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满洲里历史浮雕、红色旅游展厅、火车头广场等,见证了满洲里百年的发展进程,诉说着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承载历史文化的国门,如今已成为一个景区,记载着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中俄五代国门的变化,更是中国发展、繁荣富强的见证。登上雄伟壮观的中俄第五代国门,俯瞰俄方小镇后贝加尔斯克,再看看身后欣欣向荣的满洲里市,那种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五】

从呼伦贝尔出发,穿过茫茫的大草原就来到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为蒙古语,意为“捧呈、奉献”之意。也有“折返”的意思,意为海拉尔河千回百转。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右上源,当海拉尔河从大兴安岭发源,流至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扎赉诺尔北阿巴该图附近时,突然转向东北流去,其形正成165°,有如人捧呈递献东西之状,便得名额尔古纳河。隋唐时期,额尔古纳蒙兀室韦部落就在这里游牧狩猎,繁衍生息。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

沿边防公路,一路迎着太阳奔驰在大草原上,途径黑山头镇,来到被誉为“美女部落”的弘吉刺部落。这是一个聪明能干、高雅富贵的草原游牧民族部落,以盛产美女而闻名,蒙古部落的男子都以能娶到弘吉刺部落的美女为荣。元太祖成吉思汗曾有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每岁四时孟月,听读所赐旨,世世不绝”。走进部落,历史似乎都成了过往云烟,我们只能从那高扬的旗幡和那一排排民族风格和充满现代气息的蒙古包,感受美女部落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额尔古纳“根河”湿地,有“亚洲第一湿地”之称,也是中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从湿地公园入口,爬上西山山顶,一面可以鸟瞰额尔古纳这座俄式小城的全貌。一面可以放眼大气磅礴的湿地景观。根河湿地保护区占地一百五十多万公顷,包括河流,苇塘,沼泽,乔木,灌丛,草甸等多种景观类型。这里地形平缓开阔,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曲折蜿蜒的根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妖娆穿梭,千回百转的河流,如灵动的画笔,不经意间在这绿意盎然的大地上,勾画出大大小小的、惟妙惟肖的“牛轭湖”如同心岛、马蹄岛……一串串,珍珠似的镶嵌其中;蜿蜒的河流,翠绿的树木,成片的野花,河流、湖泊、植被的颜色随四季而变,白桦林和胡杨林环绕其间,周围层林尽染,风光巧夺天工,景色观赏不尽。

站在额尔古纳西山顶上,用心聆听自然,感受草原的芬芳,放眼一望无际的旷野,静听着河流与夕阳的私语,心神得到一种久违的放松……


【六】

告别额尔古纳,一路往北,山势渐渐丰满起来。沿途穿越大兴安岭,感受大兴安岭林区的浩瀚绿意,徜徉在成片的白桦林、落叶松林、草地、湿地的秀丽之间。我沉迷醉人的景色,流连不尽的风光,更崇尚深居北国、挺拔高洁的白桦,身披白色的外衣,长满一双双呵护大自然的锐眼,用一生诠释“生死考验”的花语。

恩和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居民多数是俄罗斯后裔。在恩和,受北京作家董宪瑞老师之邀,我们到恩和找到在乡政府工作的曲波,向他要了几本董老师早年出版的关于恩和以及俄罗斯族历史文化的书籍,并在曲波开的“瓦西里家庭游”用餐。据说,恩和还建有中国第一家俄罗斯族民俗馆,除了动植物标本和民间文艺作品外,几乎每一件展品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民俗馆囊括了俄罗斯族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不同侧面诠释了俄罗斯族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及其厚重的俄罗斯族原始文化。我们到达恩和时,据说有外宾来访,实行交通管制,也就只作了短暂的停留。

室韦,这个呼伦贝尔最北端、额尔古纳河边的一个小镇,是我们此行最远的一个目的地。小镇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遥遥相望。室韦,是华俄后裔的聚居地,占总人口一千八百多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多。因其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中国为数不多的俄罗斯民族乡,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底蕴,加之生态环境好,2005年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荣誉。

在室韦边防哨卡,坐游船在额尔古纳河逆水而上,两岸风景却天壤之别。俄罗斯小镇奥洛契显得单调、荒凉,甚至于萧条。岸边的简易码头旁,偶尔有一两个军人模样的男人在河边垂钓。游船驶过时,大家相互招手示意,表达问候。室韦和奥洛契之间的口岸,在额尔古纳河上建有一座友谊桥,被称为“中俄第一桥”,主要是通商口岸贸易。

室韦,和恩和一样,典型的俄罗斯民风民俗,居民们淳朴、热情好客,绝大多数都做家庭旅游。我们所住的那家奥列格宾馆就是典型之一,木头搭建的俄式木楞楼房,像一幅幅写意的简笔画,清新自然,舒适、恬静,给人回家的感觉,留给人的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呼伦贝尔,留给人太多的记忆。一路风尘,回归故里,我的耳畔仿佛还在回荡那熟悉的旋律:我曾在远方把你眺望/我曾在梦乡把你亲近/我曾默默为你祈祷/我曾深深为你牵魂/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诉说思念的情/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