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什么会写缺笔字?

 mengk4fz0yyf5h 2019-11-26
历史探秘大全2小时前播放

避讳是古代封建社会

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古代帝王及其祖辈的名讳

臣民百姓在文书中是不可以提及的

在书写过程中

他们必须避开这个字

于是就有了各种避讳方法

在传世的碑帖中

最早可见于唐代

唐宋时期的避讳相当严格

不仅本字要避讳

连同音字(嫌名)也不能直接写

元代因为统治者属于蒙古族

方言不同

名字属于音译

所以没有严格避讳要求

直到明代又恢复避讳制度

但并不严格

清代为满族

他们不介意汉字讳

但从康熙时

又恢复了严格的避讳制度

总的来说

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缺笔

这在法书碑帖中很常见

二是改同义词

如'匡”改为“辅”(宋太祖赵匡胤讳)

三是改同音字

这个方法仅限于明清

因为此时不避嫌名(同音)讳

如改“弘”为“宏”(清高宗乾隆讳)

一起来看一些经典碑帖中的

缺笔避讳字

出自唐·柳公权楷书《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唐太宗李世民讳

中间少一“丨”

出自唐·颜真卿楷书《东方画赞碑》

少写最后一笔斜钩

出自唐·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唐高宗李渊讳

省略了中间的“米”

出自唐·陆谏之行书《文赋》

直接省略了右边“丿米丨”

出自北宋·米芾行书《蜀素帖》

宋太祖赵匡胤讳

少写最后一笔“㇏”

出自南宋·赵构楷书《养生论》

宋钦宗赵桓讳

缺写中部与最下两“一”

出自清·姚孟起楷书

《临欧阳询》

清圣祖康熙(玄烨)讳

缺写最后一“丶”

文字转载,侵权联系删除,图片来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