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笔记】椎间盘突出

 全科医师LHG 2019-11-26

椎间盘突出可发生于脊柱的任何部位,以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多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约占90%),其次为颈椎间盘,胸椎间盘突出少见。

临床与病理

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纤维环构成。随年龄增长,髓核出现脱水、变性、弹力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发生松弛等,这些退行性改变为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的外因。椎间盘可向前、外侧和后方突出,以向后方的椎管内突出更具临床意义。向后突出依部位不同可分为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和外侧型。突出的髓核可与椎间盘髓核本体分离,多位于硬脊膜外间隙、神经根管内,少数可疝入硬脊膜内,称为髓核游离。此外,髓核还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终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骨松质骨内,形成压迹,称之为Schmorl结节。

本病好发生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为局部刺激症状及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临床症状和体征依突出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影像学表现

1.X线和CT 平片表现无特异性。有些征象可提示诊断:①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②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骨桥形成或游离骨块;③脊柱生理曲度异常或侧弯。

(1)CT直接征象:①椎间盘向周围呈局限性膨隆,致椎间盘外缘曲线的连续性中断,膨隆处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边缘规则或不规则;②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上下层面无连续性;髓核游离碎片多位于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

(2)CT间接征象:①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②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TM有助于显示蛛网膜下腔、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征象。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或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的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化带。

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①后正中型位于硬膜囊的前方正中,使硬脊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腹侧受压变形、移位。②后外侧型偏于一侧,除压迫硬脊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外,还常使一侧神经根受压、移位,侧隐窝变窄③外侧型可突至侧隐窝、椎间孔内,也可在椎间孔外,主要压迫神经根或神经节以及外方的脊神经。局部脂肪压迫吸收,使得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之间缺乏对比多不能分辨,称为神经根淹没,为神经根受压的表现④韧带下型突出的椎间盘通常局限于椎间盘水平,轮廓完整,长呈弧形。⑤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可穿破后纵韧带,髓核与椎间盘本体分离。CT表现为不规则形椎间盘突出物,大小不一,与椎间盘外缘可形成锐角,髓核可游离于硬膜外间隙内,密度较相邻神经根鞘或硬膜囊为高,少数可以发生钙化,增强CT上髓核无强化,可与硬膜外肿瘤性病变鉴别。⑥硬膜囊内型CTM显示为硬膜囊内肿物,边缘呈不规则分叶,本型突出为少见类型。

2.MRI

(1)直接征象:①髓核突出:突出于低信号纤维环之外,呈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信号强度依髓核变性程度而异,一般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变性明显者T2WI呈低信号。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之间多由一“窄颈”相连。②髓核游离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之外,突出部分与髓核本体无联系。游离部分可位于椎间盘水平,也可移动于椎间盘上或下方的椎体后方。Schmorl结节为一特殊类型的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体上/下缘半圆形或方形压迹,其内容与同水平椎间盘等信号,周边多绕一薄层低信号带。

(2)间接征象: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为局限性弧形受压,与突出的髓核相对应,局部硬膜外脂肪变窄或消失;②受压节段脊髓内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脊髓内水肿或缺血改变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表现为突出层面椎间盘后缘与硬膜囊之间出现短条或弧状高信号;④相邻骨结构及骨髓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检查,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程度及硬膜囊受压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