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看《道德经》从不看解释,我也试着这样看了一遍得到的感悟

 至真至程 2019-11-26

马云的助理陈伟说过:“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

马云看《道德经》从不看解释,我也试着这样看了一遍得到的感悟

其实我也觉得,越多人讨论,越没有统一观点的书,越先要自己去顿悟!

去年双十一我一下子囤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就是《道德经》(王弼注解版),但我囤的书中唯独《道德经》没有去看,其他全部看完了。因为我觉得除非很有空才去看这类事,所以一直拖着。到了今年双十一,我本来想买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来看的,但拿到快递却是一本《道德经》,我很郁闷,怀疑是不是送错了,看了订单确实是我买的,是当时下单眼花点错还是淘宝系统出现bug?我也不管啦,于是我不看注解地过了一遍这本书。

对于“不争”与“无为”,我的初步理解是这样的!

在《道德经》全书的81章5162字之中,“不争”出现过8次,“无为”出现过12次,其实我它们表达的是同一种思维: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且想要的是正向的!

马云看《道德经》从不看解释,我也试着这样看了一遍得到的感悟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讲的逻辑,在解释之前,我先来讲解一下我学习一个人或者看一本书时,主要通过四个层次来思考:

1、了解这本书的信息——信息是决定一个人不被社会淘汰的关键;

2、了解这本书的知识——知识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

3、了解这本书的思维——思维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有多远的关键;

4、了解这本书的三观——三观是拉开与别人距离有多久的关键。

对于《道德经》,这本书的信息就是5162个字词,;知识点方面没人讲也不是这本书的重点;不少人讲的是思维层面;但大部分讲的是道,然后就离不开三观层次了。对于“不争”、“无为”等道的层面各有各的说法,因为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每个人的三观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很多就不一样。主要能指导我们去实践就好,没必争个对错。

所以对于三观、道层面我就不去讲了,改变三观是很难的,很多也没必要。所以我来讲解思维层面,因为这是知识抽象化,具有普遍适用性。

马云看《道德经》从不看解释,我也试着这样看了一遍得到的感悟

我们回到老子说的“不争”、“无为”,意思都是“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且这个想要的是正向的!”怎么解释呢?

我从四个方面举例子来说明!

1、通过利他来利己

我们人是自私的,《自私的基因》讲过,人的基因天生就带有自私的。但要想利己,就先不要想着去争取自己的利,而是去利他,通过利他来利己。

马云曾经讲过一句话就很有这种思维:“销售人员不要盯着客户口袋里的5块钱,应该是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块钱变成50块钱,然后再从中拿出5块钱。如果客户就有5块钱,你把钱拿了,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户,那就是骗钱。帮助客户成功是销售人员的使命!”

我们与人交往也如此,所谓的人脉积累,要想这些人脉对自己产生“有利”,那就先要思考你能对这些人带来什么有利的事,你要先去多做利他的事,这样你才能通过这些人脉来利己。如果永远只是盯着自己的小利益,是没人喜欢跟你玩的。

有人做过各种模拟以及理论分析,利他是人类能发展下去必遵循的原则。

2、通过放弃控制来达到控制

有的丈夫害怕妻子出轨,于是不准妻子加男性的微信,连公司同事的微信也不能加。每天下班回来就要检查手机,妻子出门老是患得患失,似乎要控制妻子的每个行为才好。

其实这样让妻子压力很大,失去了自由,反而争吵会变多,最终可能就是因为丈夫这种行为让妻子忍无可忍而出轨、离婚。

而有的丈夫则是通过放弃控制来达到控制,信任自己的妻子,给以自由,然后对妻子很体贴,经常制造一些惊喜,让妻子越来越觉得你是最好的男人,生活越来越和谐,她反而越来越离不开你,达到“控制”了她。

我们很多公司做公众号也是如此,整天发自己公司的广告产品,就想着卖出去,把粉丝转化为自己的客户。而粉丝可没有像老板那么关心你的产品,他需要的是好的内容,你要先放弃推销产品,去提供优质内容吸引粉丝,增加粘性,最后才能“争”到这些客户。

3、坚持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坚持

坚持有三种境界:

  • 不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能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
  • 不需要坚持——做个乐之者

坚持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坚持,不需要毅力!

马云看《道德经》从不看解释,我也试着这样看了一遍得到的感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做事情达到“乐之者”,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是感知不到自己是在坚持,不能用“坚持”这个词。

很多人很努力,搞得很苦逼很有毅力那样,那是因为你没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辈子都找不到让自己处在“乐之者”的事上。所谓毅力坚持是不想学习的人发明的词,最高境界是没有坚持的说法。

4、要想别人行动先假设别人不会行动

先来看一下这张传单:

马云看《道德经》从不看解释,我也试着这样看了一遍得到的感悟

我相信很多商家也是这种水平,这张传单是在五月二十号在一个校园发的。

像“又好吃又便宜的水果有没有?”这句完全是废话,当然有啦,我还知道你接下来会自卖自夸,一张传单对路人来说就有几秒钟的时间,这种废话放进去干嘛。对于问在哪采购的,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重点,还有很多文案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就是因为他们假设路人会看,所以想把自己关心的问题放进去,但对陌生路人接过这张传单的状态和你不一样的。你先假设他们不看,然后考虑如何写才能吸引对方!

比如5.20号发的传单可以借势这个特殊日子,传单第一部是先吸引学生;比如自己主打新鲜,当时开始转热,那干嘛不借势天气这个点来说水果容易腐烂,来突出自己的产品好。

再来说说他的定位:

“100%新鲜”

“还要看的到的新鲜”

“鲜果配送”

“小白鲜生”

很明显,这家水果店的主打方向是——新鲜!

这个定位怎么样?水果需要新鲜没毛病呀,我们平时买的蔬菜水果都在挑新鲜的,有谁在买水果时说不要新鲜呀。但当时我立刻想到:

●主打低价是不是更好?毕竟大部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都是有父母给的,物美价廉的水果谁不喜欢。可以通过促销低价来吸引顾客。

●主打便捷是不是更好?大学的校园很大,出去买一趟水果要跑一大圈,现在可以免费配送。

●主打绿色是不是更好?我们的健康意识是越来越高,没有农药残留的水果不仅健康,美容效果也更好。

......

那么再来看看,定位主打“新鲜”是不是最好呢?

其实,这还取决于你公司所拥有的资源。比如,你在渠道上具有优势,可以批发到非常便宜的水果,那可以用低价来打入市场;你在管理和配送方面有经验,可以打便捷,比其他商家配送要快......

只有先假设客户不会关注自己,不会购买产品,不会拿传单等,才更有可能想到办法让他们关注自己,购买产品,拿传单。

老子讲的不争,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老子在《道德经》讲的道理都是通过与大自然的事物来类比,然而类比很多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如拿水来说明“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矣。至柔无形,利物不争。”

马云看《道德经》从不看解释,我也试着这样看了一遍得到的感悟

但只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那就有适用范围,所以我提升为思维层面去思考!

而“无为”与“不争”其实我它们表达的是同一种思维: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且想要的是正向的!

比如在战争中想要和平,那就先放弃和平,以战争来结束战争,最终达到和平,而这个和平就是正向的,代表多数人利益的。

总结一下,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去思考“无为”与“不争”——通过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一是通过利他来利己;二是通过放弃控制来达到控制;三是坚持的最高境界是不坚持;四是要想别人行动先假设别人不会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