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少年派》中,这一幕戳痛了不少人的心。林妙妙因爸爸在殡仪馆工作当众被同学嘲讽,感到颜面尽失的她回到家后,指着父亲的鼻子开骂:“你知道他在外面干的活有多瘆人?他挣得是死人的钱!你知道我同学都怎么看我吗!”父亲在一旁不发一语,母亲忍苦口婆心:“你爸不偷不抢,凭本事赚钱,你零花钱不够是冲谁要的呀!”但女儿的眼里却只有自己的面子:“他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做父母的,拼劲全力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在孩子心中早已给他们打上了不及格。
我见过太多人数落父母“没出息”:假装不认识在路边清洁的父母;谎称父母忙没空参加家长会;嘲笑父母打扮土气不够体面......在他们所谓的“面子”面前,那个付出一切的父母显得那么无足轻重。仿佛父母的平庸,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罪过。其实细细想来,可以理解的是:毕竟生活本身不易,谁都希望自己口含金汤匙,天生一副好牌,活得更轻松一些。可是,每个父母又何尝不是希望给自己孩子优渥的生活呢?
泰国一部短片讲述了三位父母:曾经坐过牢如今找不到正式工作的摩的司机、缝一颗纽扣只能拿1.5泰铢的女工、腿脚残疾的女收银员。他们没有体面的工作,日子过得结结巴巴,咬着牙关与贫苦抗衡。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因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尤其是面对子女的时候。“我怕我的儿子觉得很丢脸”“我很对不起孩子,害他过得那么辛苦”“想跟我女儿说声抱歉,如果她出生在别人家,会生活的比较好”这些话听得我十分心酸,父母何尝不知道孩子的心思的呢? 他们比自己的孩子更加敏感,更加害怕自己给孩子丢脸。他们默默承受生活的压力,拼劲全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将最好的捧到孩子面前。无论做的再多,总还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总还觉得亏欠孩子。他们小心翼翼维护着孩子的自尊心和体面,却依然改变不了无法提供富足物质的现实。我们的平常生活背后,其实已经是他们的奋力托举。他们实在称不上一个完美的父母,然而,谁规定,父母必须完美呢?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如此平凡而普通的。
而成长,就是一个发现并接受父母平凡的过程。还记得《少年说》一期节目里,男孩李仁志在全校同学面前对母亲表白:“我的妈妈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她就是一名外卖配送员,但她也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还记得那个800万人点赞的视频:女儿和同学路过妈妈负责的片区,同学说:“你妈妈是扫垃圾的!”十岁的女儿霸气回应:“我妈妈不扫,你们能有干净的路吗?你妈妈还没资格来扫!”还有那对出生寒门,却同时被保送博士的学霸双胞胎,学有所成后,也从未嫌弃过目不识丁的父母。假期里,到工厂脚手架打工,干着苦力,皆是因为心疼在厂里日夜辛劳,供养自己念书的母亲。或许,父母没有那么优秀,不够有学识,不够有能力,不够有资源。但是在你嫌弃他们不体面时,不妨看看自身——他们是在把所有能让自己变“体面”的时间金钱,都花在让你变“体面”上。诚如周国平所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不挑剔不嫌弃,则是种教养。”为人子女,最大的教养,是明白父母的艰辛,懂得父母的苦楚。为人子女,真正的勇敢,是与父母的不完美和解。长大,是必经的溃烂,你会慢慢发现父母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俗人。他无法给你天赋异禀,无法助你荣华富贵,他能做的或许只是尽力让你身无饥寒。但那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合格的父母。因为“父母”二字,特殊所在本就不是金钱的多少,职业的高低,身份的贵贱。是无论身处何地,都对你发自内心的守护与爱,是为你赴汤蹈火也不求回报,是哪怕你身处何地,都时刻牵挂着你的那份真心。“那些总抱怨父母无能的人,本质上只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如果你怨父母无法成就你的鸿鹄之志,至少感激他们那双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接纳父母的平凡,而后才能创造自己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