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讯部

 昵称413468 2019-11-26

一万六高校天价住宿费,闹过一阵。最初,校方回应强硬。当然,大学住宿,引入社会力量,也不可能如市场化酒店,单方面甩锅,卸不了责:最后是“深表歉意,落实整改”。

显见“收费猫腻”,太过离谱,争议不休。而今又一高校费用高低争议:“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费遭拒,6所大学有生活费已达3千”。

大一女生发帖求助,她希望一月4500元生活费,遭拒后百思不解,颇觉委屈,认为一月2000根本不够。记者走访,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

两千占绝大多数,说明维持校内正常生活足矣。张嘴就要四五千,甚至面对家长苦楚完全无感,只站自己角度,没钱就要,不给就闹,堪比只知哭闹的无脑婴孩。

《小欢喜》虽各种虚构,但戏假情真。主角夫妇先后离职,经济压力骤增,家里俩高三生偷听到这段儿,还知课余家教,勤工俭学,帮着分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懂得父母之不易。不能开源也该节流,至少不再无顾忌的大手大脚,这是心智正常孩子第一反应。

《圆桌派》第四季有一期“高配”,也谈这话题:不少年轻人将“高配”当“标配”。非洲收入,欧美生活。甚至不惜举债借贷,超标超前消费。嘉宾蒋方舟认为大学生没入社会,对赚钱没概念,习惯向父母要钱而不用还,或是原因之一。这个委屈的大一新生“控诉状”,恰证明此观点。

她认为补习班花四千、六千,家长挺大方,生活费也该这标准。殊不知如网友所言,如此补习还只能考“学费三万”学校,或毕业月薪都难到四五千。没有所谓标配和高配,只有适配。“配不配”的问题,真得自己摸索。

大一娇嗔,不值一哂。争议点不在四千六千,绝对值高低,而在同理心有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长大成人,是全方位历练,她要学的可能不只是课本教程。今后真正残酷的“社会教材”,才是“痛”的领教和体悟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