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石观人生:王思聪很闹,比尔盖茨很累

 alayavijnana 2019-11-27

话题一,王石暗讽王思聪太闹:“20岁左右你没有很多财富,为了财富而发愁、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你现在拥有很多财富是有问题的,在网上非常有财富的这种二世祖,显得很活跃的,你看看这个结果。”

话题二,王石同情比尔·盖茨:为每年如何花掉几十亿美金发愁,导致这几年迅速衰老。

这个事儿看起来像娱乐新闻,仔细想想却很有意思。它显尽人生千面与社会百态。

王石的世界

毫无疑问,王石先生有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人生。

从大趋势看,王石的人生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怎么解释呢?就是他赶上了一个财富爆炸的时代。世界大趋势上讲,每个国家在工业文明阶段都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财富爆炸这样一个阶段。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在工业文明阶段的财富爆炸。纵观中国几千年,没有哪个时代的财富爆炸比得上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王石大学毕业那年,正好赶上改革开放。换句话说,他人生最好的年华,和中国财富爆炸的时代恰好重叠。瞧瞧他的这个书名《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其实就是和改革开放契合的40年。

但赶上大时代的人千千万万,多数人还是过着紧巴巴的生活,能脱颖而出者寥寥无几。王石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在于他选对了行业——房地产。是的,财富爆炸,催生出历史上罕见的房地产牛市。过去几十年的财富榜上,来自房地产的富豪远多于其他行业。

王石选对了房地产这一行,这是个人眼光毒辣。实际上来说,房地产行业竞争也很惨烈,也有很多人玩破产的。我曾碰到一个保安,就是玩房地产玩砸了。王石创建了万科,并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又把万科做成房地产龙头企业,是真本事。

如此,便功成名就。于是他去游学。如你所知,游学在中国有着非常牛的传承,春秋时代的百家诸子,大部分都有游学经历。孔夫子周游列国,更是千古美谈。

古人游学有三层内涵:游走天下,学遍天下,为天下留下自己的学问。

王石全世界游学:游遍天下这条,大家都看到了;有没有学遍天下,估计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至于能否给天下留下自己的学问,还需要时间检验,目前看留不下的概率很大。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个过程很潇洒,很羡慕这种功成名就、不用为生存担忧的有钱人生活。

他和田女士来了一场忘年恋,制造了诸多娱乐话题。

田女士在娱乐圈很擅长制造舆论话题,比方说她在英国享受上等服务、大赞英国人有贵族精神、并号召中国人向英国学贵族精神,成功制造热门话题。

田女士也很有经商头脑,在制造舆论之前,她自己开设了“承礼补习班”教中国人学习贵族礼仪。如此一来,田女士成功横跨娱乐和教育两个领域。只是她培训班六位数的学费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如此一来,就难免让人觉得,她的贵族精神必须有足够的金钱支撑。一般老百姓为衣食住行奔波,忙于生存,怕是和田女士所说的贵族精神无缘啦。

王思聪的角色

王石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上暗讽王思聪,应该有两个原因。

其一,和田女士有关。王思聪在微博转过一篇关于田朴珺的文章并评论道:有深度的好文。虽然公司的现状和这事儿或许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王石多年经营的完美形象确实是由于这段夕阳红彻底崩塌了。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看起来繁琐,其实成功者很多时候也很小气。比方说几年前刘先生出书谈商业,“有的人弄各种假的保健品,狂打电视广告,赚了几百亿之后,现在大家一提他,每个人觉得他就是教父、成功企业家,只要有钱,你就是成功。”虽没提姓名,明眼人一眼便知是在啰嗦史玉柱和脑白金。去年刘先生爆出“明州事件”,史玉柱在微博发文暗讽:“在美期间我的纪律:1,不喝酒;2,不灌异姓酒;3,不结识女留学生;4,不与异姓同处一室。如果违反以上任何一条,处阉刑!” 

所以看到成功者的光环背后,也有小气的一面。而王石暗讽王思聪,其实也是类似思维。

其二,新书发布会么,自然需要足够的话题性。王思聪现在话题很足。

王思聪虽然年轻,但是和王石一样,拥有让很多人羡慕的人生。

海归背景,前首富之子,花不完的钱。

换对象如换衣服,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样一个角色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高光人物,大流量话题,比娱乐圈更有娱乐性。如果说王石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时代背景和人生抉择,还需要辛苦与付出;那么王思聪的一切生来就有,连奋斗都省了。——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永远不差钱的形象,最近却因为创业而陷入泥潭,一而再地被法院限制消费。11月22日,北京市二中院向王思聪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及报告财产令,对其名下财产进行调查,并查封王思聪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财产。

虽然说所谓的限制消费对王思聪来说可能没影响,但对舆论界来说却是一枚深水炸弹。毕竟这种不差钱的角色竟然也差钱了。

本质上来说,王思聪这个事儿,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都是一记警钟。资源如王思聪,创业都能玩失败,其他人更要谨慎了,因为创业是残酷的。

但是对王石来说,王思聪是太能闹的二世祖。这个“闹”其实很有内涵,既可以正面理解,也可以反面理解,充分体现出汉字之博大精深。其实王思聪的父亲王健林的人生与事业和王石类似,只不过,王石已经去逍遥看世界,王健林依然在江湖中搏杀。如此情况下,用暗讽的语调反击王思聪之前的言论,才显得更有话题性。

既然王石已经选择逍遥生活,为什么还要出书、还要制造话题呢?原因很简单,现代意义上的逍遥生活,并不同于古代的“闲云野鹤”。

现代意义上的逍遥生活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是自我的另一种延伸。简而言之,逍遥的生活是需要有人羡慕的。当然王石的生活状态确实让很多人羡慕。

正因如此,逍遥的王石才同情奔波的盖茨。

王石自我剖析

同样在新书发布会上,王石表示:如果我是百亿富翁,那应该就是去花更多的精力思考如何花这些钱。就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一年五六十亿的美金怎么花出去,因此这几年他衰老的非常迅速,所以我对比尔·盖茨现在的处境挺同情的。

王石表示,如果88年万科股份制改革,如果我没有放弃自己的股权,我想我现在是百亿富翁是没有问题的。——万科现在市值是3000多亿,王石如果不放弃当年40%的股权(前提是不放弃这些股权平衡各方利益,万科也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现在将价值千亿人民币以上(王石口中的百亿富翁应该是百亿美元)。

那么王石当初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巨大的财富?

王石解释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是轻商的,对商人的伦理道德上是看不起的,就说无奸不商、官商勾结、为富不仁,和地主、资本家都是连在一块儿的。……那你说了王石你为什么又到深圳去了呢?我去的目的实际是想深圳过度一下,赚点钱出国去,不喜欢当商人并不等于不喜欢钱,钱是非常重要的。长话短说,到了1988年万科改造,赚到了钱,净资产是1300万,最后和政府的协商的结果来讲就是60%是国家所有,40%归的创始人所有。万科来讲我就是唯一的创始人,我聘请的第一个员工是小学还没毕业的小民工,我硬要把他作为创始人是不合适的。40%是可以归我所有的,但是第一天下红头文件,第二天我就放弃了。为什么放弃呢?显然我对商人的身份很不喜欢这个当然是有关系的,但是真正放弃他,还和商人的身份、关系不是很大,因为我怕。我怕什么呢?”

王石怕自己把握不住“既出名又很有钱”的局面,如果名与利只能取一头,他选择放弃“利”。“我不怕出名,想出名,看我这个样子,是怕出名的样子?我怕什么呢?你出名,又很有钱。这个就危险了”——这是王石的自我剖析。其思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延伸出来的。因为中国古代的那些大商人,诸如沈万三、伍秉鉴、胡雪岩等人,结局都不理想。

但王石这个思维放在工业文明周期看,就显得很不合时宜。因为工业文明周期内的有钱人,都很有名。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有钱想低调都难。王石本人,若非领着万科在房地产行业中翻云覆雨,也不会有如今这种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很多人羡慕王石,还是羡慕其“有钱人潇洒的生活”。因此王石同情盖茨,不过是一个有钱人同情另一个更有钱的人。

话说回来,盖茨需要同情么?

世界的盖茨

很多人羡慕王石的生活、羡慕王思聪的生活,因为他们都是有钱人,不用为生存和生活发愁。其实呢,还有更多人羡慕盖茨的生活。因为盖茨是一个更有钱的人。

过去几十年,盖茨不仅是全世界财富之象征,而且超越了世界财富之象征。盖茨不仅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他依靠科技改变了世界,从而攫取了财富。

分析一下盖茨的人生轨迹,他是互联网科技潮流中标志性人物之一。再对照一下,微软、苹果、甲骨文这样一批科技公司,大致起源于越战之后。当时美国因越战失利、美元和黄金脱钩而震荡,经济上处于低谷。正是这样一波科技公司的崛起,创造了崭新的经济形态,把美国经济从低谷中拉出来。当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陷入泥潭时,就缺乏这样一波崭新的科技公司来拯救国家经济。本质上来说,是科技帮助美国赢得冷战。而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家,正是那个时代的标杆。

其实任何大国都需要比尔盖茨这种科技型企业家。有了这种人,在大国博弈中就会多一份胜算,科技突破的概率也会多一点。

其实盖茨离开微软很多年了,他也可以过逍遥的生活。

但盖茨虽然离开微软,并没有离开科技。他又创办了泰拉能源公司,推广新一代行波堆”核能。他认为太阳能和风能虽然成本下降很快,但并不稳定,储能技术也无法迅速廉价;而整个世界需要向着接近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迈进,核能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这样一个科技型企业家,是闲不下来的。这种人拥有财富,大家会觉得理所当然。如果他不拥有财富,才是奇怪的。起码钱让盖茨这种人花掉,创造价值的概率更大一些。

从社会角度说,对于盖茨这种人,就应该狠狠地逼迫他去花钱,绝对不能同情,不能心慈手软。对比尔盖茨本人来说,绞尽脑汁地花钱创造价值,也许就是乐趣之所在。即便他真的因为花钱很累,但是相对于世界上许许多多“赚钱很累”的人来说,也是云泥之别。

最后

其实像马云,退休也是浪费。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如盖茨这种退而不休,整天想着这么花钱才是合理的。

如果想着怎么花钱也是一种累,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承受,对吧。

然而这世界,花钱很累和赚钱很累的角色,何时能中和一下呢?不求完全中和,略微中和一下,贫富差距别那么大即可。当年杜少陵深情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广厦早已万万间,天下寒士也只能望而兴叹。

如果王石这样的成功企业家,如他自己所说,最终选择是名而非利。其实还有两个很大的“名”,等着他去取。

其一,游学世界之后,如古先贤那样,留下自己的学问,从思维角度普惠天下。

其二,他创建的万科过去几十年是房地产龙头。他能否摸索一种模式,能建设出让天下寒士们感觉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房子,从现实角度普惠天下。

 能做到任何一种,便是真正的名满天下,而不是依然在名与利的取舍中纠结。当然这听起来有些难。但古今中外所有真正的“名”,都来自于思维或现实普惠。否则,也都算“利”字延伸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