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劳工受难历史

 红香圃 2019-11-27
2018年9月19日上午9点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劳工受难史与新时期史学价值研讨会”。

在九一八事变87周年之际,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天津市烈士陵园—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和花冈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不忘历史 为了和平——中国劳工血泪史特别展”暨“中国劳工受难史与新时期史学价值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此次活动得到了中日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花冈受难者联谊会、花冈和平纪念会、强掳中国人思考会、沈阳博创鉴研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大阪·花冈国家赔偿诉讼团、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等积极参与协助。参加此次活动的中日代表、嘉宾、专家学者和劳工及劳工后代100多人。

日本侵华期间强征中国劳工为日军军事工程和日本企业等服务是日本战时的基本国策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华的十四年间强征中国劳工数千万人。其中,日本在东北奴役劳工总数超过1648万人,主要场所包括中苏边境要塞等军事工程、煤、铁等矿山,修筑道路、电站工程等诸多方面,期间由于日军的摧残和屠杀致使100万人名劳工丧失了生命;而送入日本本土的劳工约4万人,这些劳工被送入日本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进行劳役。中国劳工在日本各企业共死亡6830人,占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总数的17.5%,即平均5人就有1人被夺去了生命。

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奴役劳工的目的,一是为了巩固其侵略成果,二是为了扩大经济掠夺。其后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劳工问题是中日近代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次召开的“中国劳工受难史与新时期史学价值研讨会”,通过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的发言,进一步探讨了劳工问题的相关内涵,旨在加深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以求客观还原历史,促进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在历史中寻找经验,面向未来共同维护世界和人类的和平。

一、主持人:
(中方)高建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研究员

(日方)老田裕美 大阪·花冈国家赔偿诉讼团事务局


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范丽红馆长致辞

三、大会发言

1、关于日本在东北奴役劳工的简要介绍   李秉刚 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2、来自加害现场的报告  谷地田恒夫 NPO花冈和平纪念会副理事长

3、档案见证日本强掳中国劳工的罪行  罗存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

4、被强掳至日本七尾的中国劳工 角三外弘 七尾强掳中国人调查会代表

5、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的历史发展和改陈设想  安惠敏 天津市烈士陵园-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宣教部部长

6、关于中国人遗骨的送还  町田忠昭 强掳中国人思考会会员

7、“数字劳工学”在新时代的运用及其史学方法研究  朱成山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

8、枣寺同在日殉难中国劳工遗骨送还运动  菅原侍 日本东京运行寺(枣寺)住持

9、持续斗争着的花冈受难者联谊会  杨静 花冈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10、关于1923年日本关东大震灾下发生的虐杀华工事件与强掳劳工、强制劳动的研究   林伯耀 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

11、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看日本对被俘军人的虐待和“强制劳动”  刘长江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12、强掳中国人“大阪.花冈国家赔偿诉讼”的现状及课题  中岛光孝 大阪·花冈国家赔偿诉讼团律师

四、高建主任和老田裕美先生代田中宏先生做总结发言

全体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