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结赞的连环计,吐蕃平凉劫盟

 白发布衣cexroq 2019-11-27

今天我们来讲讲,唐朝外交史上最惨烈的一幕,吐蕃大相尚结赞导演的“平凉劫盟”!

一、平凉劫盟的历史背景

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李豫驾崩,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次年改元建中。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当皇帝,李适算是没赶上好时候。

他老爸李豫时期,国家在安史之乱的摧残下,民生凋敝、破败不堪。虽然,李豫改变了肃宗皇帝对于吐蕃的“输绢帛以求和平”的政策,算不失气节,但国力、军力上的巨大差距,让唐朝根本无力与如日中天的吐蕃抗衡。

更倒霉的是,连续两次爆发的仆固怀恩之乱,让本来依附于唐朝的回纥、党项各族纷纷离心。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虽然唐军凭借陇山(六盘山)的地形优势,守住了灵、泾、邠州的防线,但河陇地区的大片土地已在吐蕃的控制之下。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德宗李适继位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对吐蕃采取怀柔的政策,对内则加强对藩镇的军事压力。

《新唐书 · 吐蕃传》记载,“德宗即位,先内靖方镇,顾岁与虏确,其亡获相偿,欲以德绥怀之”。

公元779年(大历十四年)八月,德宗首先对吐蕃释放了善意。

唐使韦伦出访时,使团不带带着诏书和礼物,还将代宗朝扣留的吐蕃使臣和战俘放回。

早年间,唐蕃关系紧张时,出访对方是件很有风险的工作,两国都曾多次扣留对方使臣。

其中,唐代宗时期扣留吐蕃使臣前后多达八批。李适为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征其俘囚五百余人,各给衣一袭,使韦伦统还其国”。(《新唐书 · 吐蕃传》)

德宗的善意得到了吐蕃赞普的回应,赤松德赞在欢迎韦伦的酒宴之上,亲口说有三件事感觉很遗憾:

1、代宗驾崩,吐蕃没有派人吊唁;

2、唐朝修建代宗陵寝,吐蕃没有送礼;

3、新皇即位吐蕃却派兵入侵。

由此可见,对于唐朝释放的善意,吐蕃君主给出非常明确的回应。

随后,两国朝堂的温度迅速回升,开始详细研究清水会盟的事宜。对此,吐蕃提出两点明确的要求:

1、吐蕃要获得与唐朝平等的国家外交关系;

2、吐蕃在河陇地区占领的领土,要求得到唐朝的正式承认。

之前,因为有两位公主的和亲,唐蕃长期处于翁婿、舅甥的关系。但现在,吐蕃国力鼎盛,已不在满足于地位略低的舅甥关系了,要求和唐朝平起平坐。

赤岭(今青海省境内的日月山,为青海农、牧区分界线,海拔3520米。

玄宗时期双方已赤岭为界,早就已是陈年旧账,这次吐蕃明确提出,双方重新划界要以云州之西,贺兰山为界。

基于德宗“攘外先安内”的大国策,唐朝几乎全盘接受了吐蕃的要求(“其定界盟,并从之”)。得到唐朝承诺后,吐蕃也归还了被扣押的八百人作为回应。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正月,双方在清水(今甘肃清水县)举行会盟大典,吐蕃方面大相尚结赞出席,唐朝方面则以陇右节度使张鎰为代表。

公允的说,清水会盟后,唐蕃确有一小段和睦时期。当唐朝爆发朱泚之乱时,吐蕃军队还曾帮助唐军平叛,在武亭川,大败叛兵,斩首万余。

但很快结构性的矛盾,便将两国再次拖回战争状态。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八月,尚结赞大举进攻(今甘肃泾川)、(今陕西陇县)、(今陕西彬县)、(今甘肃宁县)等州,“掠人畜,割禾稼,西境骚然。”

此时,曾经的擎天玉柱郭子仪已经故去,但唐军内部一批能征善战之将,也开始崭露头角。

李晟、马燧、浑瑊、韩游瑰、骆元光、王佖、野诗良辅等一干良将中,前三位最令吐蕃将领头痛。

时任吐蕃大相兼河陇最高军事长官尚结赞,便对部将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

尚结赞之所以,对这三人念念不忘,源于没少在他们身上吃苦头。

凤翔、陇县、汧阳城和长安的位置关系

786年八月,吐蕃兵锋突破陇州(今陕西陇县)直抵凤翔(唐西京)。

凤翔距长安仅仅一百多公里,如蕃军以精骑突进,两三日即能兵临城下,京城戒严,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旧唐书》记载:“其汧阳贼营,距凤翔四十里,京师震恐,士庶奔骇”。

李晟结结实实的给尚结赞上了一课,他命手下骁将王佖,汧阳城(今陕西陇县)附近设伏截击。

出发前,李晟对王佖说:“汧阳重地,为吐蕃必经之路,俟吐蕃前军已过,见五方旗,虎豹衣,乃其中军,击之,必大捷。”

王佖依计而行,果然将吐蕃军队截断。唐军特意准备了神箭手,专门点杀吐蕃军中穿豹皮的主将。蕃军主将中箭,军心大乱,被四面围功的唐军杀得四散奔逃,尚结赞几乎送命。

随后,李晟又带领部将野诗良辅、王佖,奔袭吐蕃摧砂堡击溃吐蕃两万守军,斩将夺旗,尽焚堡中存粮而还。

二、尚结赞的连环计

他先是派兵进至凤翔城下,约束手下军卒不许骚扰民众,并命部将高喊:“李令公(李晟)召我们前来,为何不开城劳军?”

城上唐军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尚结赞见疑兵之计已成,便带蕃军徐徐退去。

随后,尚结赞遣使长安请求再次会盟。

贞元年间以来,关中连续受灾,长安库府早已枯竭,老鼠跑进去都是含着泪离开的。

朝廷甚至连养兵的粮食,都发不出来。以至于,长安禁军摘下头盔,在街道上呼喊:“拘我们于军中而不给粮,难道我们是罪人吗?!”

眼看着长安禁军就要哗变,宰相韩滉运米三万斛至陕。

德宗大喜,对太子曰:“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由于当时缺粮日久,兵民皆饿得黑瘦,粮食运到后,久饿乍饱,胀死者达到五分之一。

这种窘迫的局面下,吐蕃请求合盟友好,对心如油煎的德宗来说,无疑是个能缓口气的机会。

李晟画像

深谙边事的李晟坚决反对,他上书直言道:“戎狄无信,不如击之”。

面对李晟的反对,德宗居然产生了猜忌。加之凤翔城下尚结赞的一番表演,更让德宗觉得有必要稀释一下,不听话边将的军权。

贞元三年(787年)三月,德宗将李晟召回长安,封其为太尉、中书令,变相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

尚结赞连环计的第一个目标实现,下面他要开始扳倒,马遂和浑瑊二人了。

宰相张延赏体察到德宗心意后,开始全力推动唐蕃会盟。这时另一个功勋卓著的边将韩游瑰,也站出来反对。

他在表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今深入塞内而求盟,此必诈也!”

心神不宁的李适,见到韩游瑰上奏后,开始有点犹豫。

这时,尚结赞连环计的第二步开始发动。

他早就通过细作探知,名将马燧虽然很能打,但却有个致命的性格弱点——爱财

于是,尚结赞派论颊热带着重礼去见马燧,请他在朝中斡旋。

马燧收下礼物后,亲自带着论颊热来到长安,表示对会盟的支持。觐见德宗的论颊热,还抛出了一个味道甜美的馅饼。

两国会盟后,尚结赞将归还吐蕃占据的盐(陕西定边)、夏(今陕西靖边县)二州。

盐、夏二州是唐朝陇山防线的关键节点

盐、夏二州地处关中西北,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沟通关中和朔方军(治灵州,今甘肃灵武)关键节点,唐蕃两军曾为此反复争夺。(详见拙作帝国嗜血——城盐州!城盐州!、唐蕃二百年国战的终章——盐州之战!

这次,尚结赞抛出归还二州的“馅饼”,德宗毫不犹豫的就上钩了。

四月,唐使崔浣出访吐蕃时,尚结赞还不忘表白一番,坚称自己一定会履约盐、夏二州。

但他提出一个要求,因之前唐朝曾有背弃盟约的案底(详见拙作大唐名臣名将系列(七)——最憋屈的背锅侠,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这次会盟必须要选择,他能认可的忠信之人,并给出了三个人选——浑瑊(定远城天德军节度)、杜希全(灵州节度使)、李观(泾原节度使)。

从三人的职务便可看出,全都是边关重镇的军事统帅。尚结赞的心思是,在会盟仪式上,把三人一勺都烩了。

至于马遂,只要劫盟成功,作为支持会盟的人员,必然会遭受唐庭的责罚。

好在唐庭也不傻,百余年交战下来,彼此间的不信任早已深入骨髓。

对于尚结赞的要求,唐庭回复说:“杜希全守灵州,不可出境,李观已改官别处,只能派浑瑊会盟于清水。”

五月,浑瑊自咸阳入朝,担任清水会盟使,兵部尚书崔汉衡为副使,司封员外郎郑叔矩为判官,宋奉朝为都监。

双方最初商议的会盟地点依旧在清水,但尚结赞旋即提出,“清水非吉地(上次会盟的条约不久便被撕毁了),请盟于原州之土梨树”。

李适一开始都准备答应了,但神策军的将领马有麟站出来说:“土梨树这个地方不好,道路盘结,险山恶水,恐怕吐蕃会设伏兵,不如选在相对平旷的平凉川。”

经过双方反复协商,会盟地点确定于平凉川(甘肃平凉附近)

浑瑊等人尚未出发时,李晟就提醒他,此次吐蕃的会盟请求诡异,望他在平凉小心戒备。

但这种好意提醒,却成了政敌宰相张延赏攻击李晟的理由。

张延赏对德宗说:“李晟不想唐蕃盟好,所以让浑瑊戒备,我们这边戒备,吐蕃必然察觉,于是双方戒备加深,会盟如何能够成功?”

德宗召浑瑊前来,命他切记推诚待虏,勿自为猜贰以阻虏情,浑瑊左右为难。

未几浑瑊上奏,已经和尚结赞约定辛未日会盟于平凉。

张延赏得到奏报后,认为这是他的一大政绩,召集群臣遍视浑瑊上奏的诏书,炫耀的说:“李太尉(晟)谓吐蕃和好必不成,此浑侍中表也,盟日定矣”。

面对朝廷上下对于会盟的盲目乐观,李晟非常忧虑,私下流着泪说:“我生长在西域,深谙吐蕃实情,所以才会上奏朝廷,只是担心朝廷被吐蕃欺骗罢了!”

不过,李晟的提醒也不是全无作用。德宗还是安排骆元光屯兵于潘原(今甘肃平凉东)、韩游瑰屯于洛口(今宁夏固原西南),作为浑瑊会盟期间的后援。

骆元光见到浑瑊后,提出亲自带兵保护他进平凉川。

浑瑊拿出德宗的召命给骆元光看,骆元光不从,对浑瑊说:“潘原距盟所且七十里,公有急,元光何从知之!请与公俱”。

于是,骆元光与浑瑊联营而据,营帐距离会盟地点三十里。骆营深沟固垒守备森严,而浑营则草草而就。

骆元光伏兵于营西,韩游瑰亦遣五百骑伏于其侧,约定:“若有变,则汝曹西趣柏泉以分其势”。

潘原、洛口和平凉的位置关系

这个随机应变的军事调整,最终救了浑瑊的老命!

闰五月辛未,尚结赞与浑瑊约定各以甲士三千人列于盟坛东西,着常服者随从四百人至坛下列队。

会盟开始前,吐蕃又提出,要求各自派遣数十名游骑,在对方后方巡视。

尚结赞早有准备,数万吐蕃精锐埋伏在盟坛西边,吐蕃游骑自由出入唐朝防区,如入无人之境,而唐朝游骑进入吐蕃则悉数被擒,浑瑊对此一无所知。

尚结赞又让浑瑊等将领脱去铁甲,换上会盟礼服,当唐朝使节在大帐内更换礼服之时,吐蕃三通鼓响,吐蕃精骑呼啸而至,杀都监宋奉朝于帐中,副使崔汉衡被俘。

浑瑊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见势不妙逃出大帐,抓过一匹没有马鞍的战马,跳上马背,向唐军营帐逃去。

吐蕃骑兵在后穷追不舍,箭矢如雨,居然没伤到他一根汗毛。

浑瑊驰马跑到自己的营帐,营帐中早已空无一人,又奔到骆元光的营中,所幸骆元光早有准备,营帐守备森严,吐蕃骑兵见状悻悻而去。

可是随行的唐兵就没有这种好运气了,被吐蕃军队杀的四散奔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平凉会盟以吐蕃劫使毁盟告终,事件中唐军死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自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名唐官被扣押。

尚结赞见浑瑊逃脱非常遗憾,当见到被俘的崔汉衡时,对他说:“我本来给浑瑊准备了一副金枷锁,将他铐送到赤松德赞阶前请功。”

但尚结赞眼珠一转,又生一计。

被俘唐官中,有马燧的侄子马弇(yǎn),尚结赞当着被俘的众人,对马弇说:“前一阵子我们在河曲的时候,春草未生,马匹瘦弱,岌岌可危。所以才向侍中(马燧)提出和谈。假如那时侍中对我们发动进攻,我们就全军覆没了。好在侍中帮忙,唐军没有进攻。侍中对我们有恩。我怎么能拘押他的子弟呢?”

说完之后,便命人给马弇松绑,礼送出境。为了达到预想的效果,他还特意将宦官俱文珍、浑瑊部将马宁一起释放。

平凉劫盟发生时,唐朝君臣这边还在朝堂上,等着会盟成功的好消息呢。

德宗欣慰的对群臣说:“今日与吐蕃和好,真是社稷之福呀”。

旁边的马燧,也洋洋得意的拍马屁道:“是呀,圣上英明”。

就在此时,兵部侍郎柳浑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他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今日之事,臣窃忧之!”

李晟也跟着说道:“诚如浑言”。

看着这俩不开眼的,德宗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当众训斥李晟:“柳浑是个书生,不懂边关大计,你跟着瞎掺和什么?!”

结果傍晚时分,韩游瑰打脸的表奏送到了长安,言:“虏劫盟者,兵临近镇”。

德宗当时就懵了,张着大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等他回过神,第一件事就是痛骂马燧。

人家李晟早就说吐蕃不可信,就你小子出来撺掇和吐蕃会盟。尚结赞抓了你侄子,马上毫发未损的放了回来,其他几十人咋没放回来?你说,你是不是和吐蕃有啥勾结?

一顿狂喷之下,把马燧骂的目瞪口呆。

所幸,马燧一生东挡西杀,功劳极多,德宗就是想找个替罪羊,也不能轻易治罪。只是夺了他的兵权,封为司徒、北平郡王,在长安养了起来。

三、平凉劫盟的后续影响

尚结赞在平凉川劫盟杀使大获成功,但他趁乱深入关中的计划,却在浑瑊、骆元光的严防死守下破灭。

而作为诱饵的盐、夏二州,也因为补给困难,军士疫病,屡遭重创。尚结赞不得不决定暂时放弃二州,吐蕃军队悉焚其庐舍,毁其城,驱其民而去。

在此事件中,力主会盟的宰相张延赏也跟着失宠。是年六月,历经玄、肃、代三朝的顶级老狐狸李泌,又被德宗请回了朝廷。

李泌入相后第一件事,就是力保李晟、马燧二人的功名。

他带着李晟、马燧、柳浑入见德宗,对德宗言道:“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之者,望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无虞,愿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天下就可以安定。”

德宗惭愧的说到:“卿所言实为国家之大计。朕当书绅,二大臣亦当共保之”。李晟、马燧皆痛哭拜谢。

平凉劫盟事件的发生,让唐蕃关系降到了最低点。

德宗即位之初,确定的对蕃友善的大方略彻底扭转。李泌旋即开始着手组建,“西联大食、北和回鹘、东结南诏”的反吐蕃联盟。

被严重打脸的李适,也开始执行强硬的对蕃“三不政策”(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

此后30余年,唐蕃外交陷入停滞,两国边将各显其能,大打出手。


本公众号,全部都是老布原创的历史文章,要是您看着觉得还凑合,顺便关怀一下也是极好的!哈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