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个阶段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经典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个阶段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许多多个日子,每一个日日夜夜几乎都不尽相同,这些精彩的日夜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

我们从小到大,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最后到成家,到老去,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都喜欢给人生,给自己的年龄分段,每个时间段有每个时间段的目标。像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样的话,这就是对这三个年龄段的一种描述。什么时间就该有什么样的心境,自然而然的就该做属于这个时间段的事情。

经典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个阶段

上面我们说的话题可以用一句俗语来表示,那就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这句俗语其实意思就和小编之前说的大体相似,不过更为具体。那么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的意思吧。

五十岁的人不要去盖房子,六十岁的人不种树,七十岁的人不做衣服。还是那样的简单,这就是俗语最大的特色,能让每个人都轻松的读懂他想表达的意思。可是究竟为什么,老祖宗们会这样说呢?这才是小编需要为大家做的事情。

五十岁的人,刚刚经历完年轻时的奋斗,终于走过了半个一百年。人过半百,再强势的人也要对岁月底下那高贵的头颅了,却是在身体和精神上不如年轻的时候了。正常的工作生活那确实没什么问题。

经典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个阶段

可是盖房子可不是小事啊,我们也都知道,以前的时候,农村人都是自己盖房子。一般男人娶妻的时候,都会盖个新房子来给孩子当婚房。

这些也都是人年轻的时候才会干的事情。盖房这个事情那可是个体力活,还不是一般的体力活,没有那小伙子如牛一样的身体,还真不太好办。

而且这也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毕竟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必须要用心,才能让这个房子更加坚固,这样一家人才能住的放心。所以这样来看,五十不建房是有那么些道理的。

经典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个阶段

六十岁的人为什么不让种树呢,有在农村生活经验的读者们肯定知道,一般农村的院子里或者门外总会有那么几棵树,一般都是自家种的,而且那些粗壮的大树一看就是有年头了。没错,关键就在这里。

一株树苗长成大树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离不开人的精心照顾。那一个人都已经六十多了,身体精神大不如从前,照顾好自己便是让儿孙享福,可能真的分不出精力来照顾一株小树苗了。

那对于七十岁的人来说,已经到了暮年,在以前,七十多岁已经是极高的高龄了。不做衣服,是因为眼睛也不像从前那般明亮,不适合做这些细致的小活了。再有一点就是,七十多岁的人,已经对这些外表的东西提不起精神,儿孙的富裕幸福才是他们盼望的,所以不添置新的衣服也算是为了让儿孙少点开销。这可能就是老人们对孩子的爱吧。

经典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个阶段

不过,现在的社会这种现象似乎出现了一丝改变。时代变了,医疗设备和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的非常大的变化,人们的寿命整体都比古代的时候长了很多。

五六十岁精神倍儿好的老大爷大妈也都比比皆是。甚至网络也也有七十多岁天天健身,身体像小伙子一样的大爷也不是没有。

经典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个阶段

得益于现在科技的飞速进步,俗语中的现象似乎变得不太合适了,不过老人们有活力,不正是我们年轻人所期望的吗,谁还不希望自家老人健健康康啊。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俗语不是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参考资料:

温端政主编《俗语大词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