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品牌故事 | 大庸银庄:化银为筷,致老匠人,万世传承

 1001个品牌故事 2019-11-27

//

// 

好男儿志在四方,在严云武最初离开家乡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正是这句话。

曾做过客运司机的他见多识广,但为了闯荡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也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他选择了离家乡并不太远的城市——张家界,梦想着在这里拼搏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现实和梦想总有距离,初到张家界他人生地不熟,做过几份工作却意外不顺,连做自己最熟悉的客运司机都屡屡被拒。初来乍到又四处碰壁让严云武心灰意冷,自信受挫。

严云武一个人落寞地坐在一个街边小摊上,点了一碗凉面一瓶苞谷酒。小摊没什么人流,边上只一位正在敲打银饰的老匠人,四周没有任何商店。

稀稀落落几位路人,耳边伴随着断续的,有规律的敲打声,一人、一桌、一凳,一碗包谷酒,一碗湘西凉面,好生落寞。敲打声时断时续,他不禁转头闻声望去,这老银匠正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雕刻一根银筷上的花纹。

这银匠是个老匠人,满头银发,身体单瘦,脸部皱纹纹路清晰,汗水随着他的皱纹的纹路流淌着,他毫不在意擦也不擦一下,汗水藏在皱纹的纹路里,和他手上正在雕琢的银筷子一起泛着光。

严云武看的有些出神,好不容易等老银匠雕完满意的笑了一下,严云武拿着一个碗倒了一碗酒递给老银匠惊叹地说了一句:“真是精雕细琢!来,咱来一碗酒。”

就这样萍水相逢一碗酒,两人就聊了起来。

喝过一碗酒,老银匠将刚打的一双筷子放在严云武跟前,对他说:“相识是缘,兄弟赠我一碗酒,我赠你一双银筷,见兄弟现不得志,只要希望不灭,只要勤奋诚信,你必能时来运转有所成就,有缘再相见时再一起吃酒。”说完老银匠就背着工具走了。

严云武反应过来,连忙拿着银筷追过去,可老银匠执意要送他,奈何他此时囊中羞涩无以回报,心想,他日若有所成,一定会再到这里,寻老匠人感恩回报他乐善好施。

严云武看着手中的巧夺天工银筷,忍不住抚摸着上面精美的花纹,仔细一看,上面刻着吉祥,大庸的字样,他不自觉地紧紧握在手心里。

或许是银筷有灵气,给严云武带来了吉祥,让他时来运转;或许是老匠人的教诲激励他更加勤奋不怕困难;或许是老匠人的匠心精神让他做事更专注更用心。严云武自从收到这双筷子,他的人生就似乎时来运转,顺利起来。

没几天,严云武就找到了一个客运大巴司机的岗位,不到三年他已从一个大巴司机做到拥有了自己独立的车队,事业红火起来。无论行车到何方,他总是将这双银筷带在随身的背包里,陪伴他走遍大江南北。

在他迷茫独处时,他也习惯将银筷拿出,一边把玩一边回想当年老匠人对他说过的话,这银筷好像有什么魔力一般,很快就能让他从低落心情中走出,重新充满斗志。好像冥冥之中老匠人一直挂念着他,他也总想着要实现当年暗暗许下的承诺,回报老匠人这份恩情。

这天,严云武特地买了十箱好酒,买了二十块银条准备去寻老匠人,感恩回报他当年一无所有时赠银器之情,再一起畅快喝酒。

可惜找到那边,才听凉面铺子老板说,老银匠已经不在了,两年前去世了。严云武一边悔恨自己来迟,一边伤痛地跟凉面铺老板喝着烈酒听着老匠人的故事……

老匠人祖辈是在张家界开银号的,叫大庸银号。后来因为战乱,大庸银号被迫关闭,后人为避难带着银号剩下的白银躲入苗寨。

苗寨对白银有着远古的崇拜和骨子里的信仰,中国的银匠以苗寨的银匠工艺最高,他们用最古老的方法,最简单的工具,打造出许多传世的艺术品,大庸银号的后人们逐渐被这伟大的技艺所吸引,后来大多成了苗寨有名的银匠。到老匠人这代已经第八代了。

老匠人一生痴迷钻研银器技艺,终生未娶一生孤寡,他所打造的银器,寄托着自己对人们幸福美满的祝福,所以常常刻着“吉祥,大庸”二字,也因为这份祝福,邻近的长辈会来找老匠人,为后辈定制一件银器,这件银器对于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定制的银器,往往还寄托着长辈的祝福,苗人常常随身携带,日子久了,看着银饰就想到了人。苗寨年轻人常在外打拼,并不能与长辈相互陪伴,唯有长辈赠的银饰365天都陪伴着自己,仿佛长辈就在眼前挂念着自己是否身体健康

临别时长辈的话语还在耳旁,虽然此刻并未相聚,海角天涯,心里却是互相牵挂的,这份牵挂让异乡的游子充满斗志。

而老匠人,只希望能够将老祖宗的非凡技艺传承下去,只要人家想学,他就愿意教,他也从不收学费,所以他带过很多徒弟,现今都分布全国各地。

几年前老银匠得知自己重病,把一生精品之作都献给国家,一些随身做的小物件也随缘送给一些需要帮助的有缘人,只希望能够让他们希望不灭,用希望重塑人生……

听着老银匠的故事,严云武深深感动,深深震撼,他拿出背包里的银筷,像往常一样轻轻抚摸着上面的花纹,一滴泪默默地流到了心里……

为了纪念老匠人,为了帮老匠人完成未完成的心愿,严云武四处拜访,历经许多闭门不见之后,找到了老匠人在贵州的徒弟,李正云。

于是,严云武一个人开着车来到贵州,带着一车好酒,诚心诚意三顾茅庐。听着严云武的故事,看着他赤诚的双眼,李正云决定帮助他。一年后,严云武转让车队,用全部家当创建大庸银庄。

严云武创立的大庸银庄,占地400多平,坐落在张家界武陵源魅力湘西广场,这也是曾经老匠人摆摊的地方。主要意义是传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也是全国苗银老匠人,全国热爱苗银的友人交流互动,研究探讨,学习传承的平台。

而今的大庸银庄已经是传承和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权威保护机构。而今的大庸银庄已发展成苗银锻制连锁品牌,并邀请了苗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正云教授担任大庸银庄银器工艺研究所的技术指导。

银庄还邀请了数十位苗银知名匠人教授传承苗银技艺,以及锻制苗银艺术品。大庸银庄为苗银技艺的传承,苗银银饰,银器的全球传播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创立大庸银庄的严云武,始终难以忘怀老银匠赠送银筷的这一份情。银筷带给了他好运,也给他带来了大庸银庄。严云武时常会想,如果当初没有收到那双银筷,如今他会在哪里?

李正云老师始终觉得老匠人对自己有恩,一次与严云武两人喝酒时聊到老匠人,时过境迁,故人不在。为了纪念老匠人,将他对银饰的情怀流传于世,两人经过多次斟酌探讨,决定将打造一双重量为36.5克的定制银筷,名为“牵挂”。

36.5的重量,36.5的温度,365天的祝福,24小时的守候,每时每刻,海角天涯。就像当年老匠人赠严云武银筷,苗寨里长辈赠予后辈信物,严云武希望,这双能给人带去好运的银筷,也能成为牵系更多人情感的信物。

严云武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苗银工匠,化银为器,忆一世情缘,系一生信仰。每件银器都有生命,每件银器都有故事,每件银器都有它命中注定的有缘人。建大庸银庄为纪念大庸银号的后人的老匠人,亦为让全天下苗银手艺人以及苗银作品有个交流共享的家,更为中国苗银技艺能够万世传承。欢迎世界各地客人们来大庸银庄了解交流苗银技艺,苗银艺术,苗银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