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百问|你处在摄影的什么阶段?

 太行森林 2019-11-27

神农架国家公园   摄影:@细草穿沙 

在空灵的山里,

树也是空灵的。

1

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一年中央美院的阶梯教室里,英国著名摄影师Michael Kenna第一次来到中国做演讲。他一开始介绍了自己使用的两台相机,一台是哈苏中画幅6*6的胶片机,另外一台是LOMO塑料玩具相机。这台玩具相机几乎没有任何参数调节功能,只能简易的调节近,中,远三个对焦档位。

台下观众除了中央美院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上的摄影爱好者。在提问环节里,一位穿着摄影马甲的大爷说:请问,您这张照片用什么参数来拍摄的?光圈,快门,感光度分别是多少? 

Michael Kenna很认真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但又补充了一句:“我觉得摄影里面最不重要的就是参数。”

Michael Kenna 作品

大爷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您那张照片是用什么参数拍摄的?Michael Kenna说这张就是那个玩具相机拍摄的,没有任何参数可言, 同时他又强调了一句:“参数这件事不是很重要。”

大爷显得有些焦躁,坐下来后嘟囔着:“老说拍摄参数不重要,这怎么能不重要呢?参数就是最重要的事。“

Michael Kenna 作品

其实这故事,在摄影爱好者里比较常见。大师有掌握了大爷没有掌握的知识,不用在意参数,一样可以拍出好的作品。而大爷可能没有掌握这样的知识,参数就成了唯一可以依赖的标准。所以,分歧就产生了。

认知分歧,其实源于他们掌握的知识,与自己的认知不同。

2

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同身受,这些年接触了很多处在不同阶段的摄影爱好者,结合自己的成长思考,绘制了一个摄影爱好者成长心理图。(参考自:邓宁-格鲁格心理效应)

点击图片放大

人能做理性正确的判断,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

对要判断的领域,有相对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作为理性判断的支撑。

讲个案例:旅行时,一个游客给我搭讪说:你看我这手机拍的,是不是和你相机的画质一样好?  我微笑着回答:是的,你拍得很好。

之所以没有否定他,是因为两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对等,人潜意识会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同样,在我不专业的领域,自己也会常常固执的坚持。

Michael Kenna 作品

每个人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都需要一个契机,才能有这样的转变。这个契机可能是一个人,一张照片,一次讲座,一次旅行,一次比赛。

2004年,我用自己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买了一部单反时,欣喜万分,觉得这部相机拍出的照片要比在大学时使用的相机好太多。后来,在接触更高级的器材,学习更高阶的知识后,认知随之改变。

3

但知识与器材,都只是工具。那位Michael Kenna 著名摄影师,成就他的,既不是相机,也不是参数,而是他的人。

当人们分析一张照片,一幅画,一部电影,一首音乐为什么好时,会从很多角度去分析,但却常常忽略了人。

就像研究达芬奇,会研究他的画笔,他的颜料,他的技法,却很少有人关心,达芬奇是谁,他喜欢什么,想什么,他经历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拍摄地:神农架国家公园

人,是没有办法用公式计算的变量。

每次发照片,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用的什么相机,什么镜头。却很少有人问:你拍这些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Michael Kenna 的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那部玩具相机拍摄的。在他那个阶段,知识与器材,已经成了发现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工具,而照片,就是这个内心世界的呈现。

摄影成长之路图释上的第三个阶段,其实是开悟之路,是看见自己的过程。

突然想起禅宗里一段话:我心自有佛。我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图文原创: 郑波 @细草穿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