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吴新江老师话藏书票——认识藏书票

 沁园春春2016 2019-11-27

转载自 随园版话

吴新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1992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古汉语史专业硕士学位

2001年获复旦大学古汉语史专业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古文献与古汉语史的教学研究工作

导语


“美好的东西是无限的。”收藏藏书票五年、拥有六百多张藏书票的吴新江老师如是说。一个晴好的秋日午后,小版们走进了南大楼103,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欣赏一张张精美的藏书票,听吴新江老师讲述他与藏书票的故事。


与藏书票结缘

吴老师大学时经常阅读《三联文化周刊》,其中的文艺欣赏专版,有时会用版画来填补版面空白。这些版画就是一些古典的藏书票,形式上比较典型,运用盾徽、书房一角等题材,书写着格言警句。虽然只是影印的藏书票,但仍可见其刻画细腻、书法讲究。因为从小对版画感兴趣,对写字着迷,吴老师细致地将《三联文化周刊》上只有两张邮票大小的藏书票剪下来做成剪报,那些剪报册一直保留到现在。

吴老师和藏书票的缘分或许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读中学时,他对英国插画艺术家比亚兹莱非常着迷,那颓废唯美、非同寻常的画风令其向往。比亚兹莱也曾做过藏书票,所以吴老师很早便知道了“藏书票”一词,但那时对藏书票具体是什么、怎么使用并没有更多了解。

《萨沃伊》杂志封面原图,由比亚兹莱所作

虽然知晓已久,吴老师真正开始购买和收藏藏书票却是在近五年。近几年国内藏书票市场渐渐活跃,大量精良的毛边书、藏书票流向中国, 由于子安、董桥藏书票收藏家及研究者对藏书票的宣传推动,越来越多人知晓并喜爱上藏书票,再加上电商的发达,爱好者可以十分便捷地从孔夫子网、微店淘到喜欢的藏书票。藏书票市场越活跃,关注的人越多,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藏书票流通得快,反过来促使市场更加活跃。

藏书票·多彩的艺术品

藏书票和藏书印章都是用来表明藏书所有权的,但藏书印章无论雕刻得多么精美,不过是“XX藏”“XX读书”等字样,变化是有限的。藏书票的题材却是丰富多样的,来自琐碎生活的、来自文化传统的、来自神话的……应有尽有、超乎想象。

(吴老师所收藏的各式题材的藏书票)

藏书票是具有风格化特性的,一是其与艺术家本身的风格相关联,有些艺术家风格固定,其作品一看便知是谁的创作,还有的艺术家风格千变万化,这就使得藏书票有很多花样。另一层风格化的意思在于藏书票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版画作品,实用价值和功能性被削弱,收藏审美价值被放大。

比如读书人常在藏书票里自我挖苦,有张经典的藏书票可用以说明:一个老式的书房,一个老头戴着小丑帽,手里拿着掸子在给书掸灰尘。乍看像一个没文化的人在附庸风雅,实则是一个有文化有藏书室的人在调侃自己:“我是一个文盲。这类藏书票很多,文人自嘲,把自己比作小丑、粗坯、傻瓜,诙谐甚至粗鄙的画面反显出文人雅趣、文人气度。

藏书票·镜中的自我

文人自嘲题材是吴老师所感兴趣的,其它钟爱的题材有生命、小丑、神话、堂吉诃德……书桌上的骷髅头是他最喜爱的藏书票之一。他解释说他是人生悲观主义者,骷髅头是生命存在过的证据,跨越时空,总是能引发他对生与死的思考,而小丑用哭泣的笑、嘲讽的哭面对苦难的生活也带给他别样的巨大感动。

(吴老师钟爱的骷髅头题材藏书票)

吴老师收藏藏书票对版画家也有些许挑剔,他喜欢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比利时木刻名家高登的作品。起初抱着收集全自己喜欢版画家的所有藏书票的雄心壮志,真正开始收藏发现这是财力所不能及的。藏书票不只局限于古典的题材,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版画无法容纳的题材藏书票都能包容进去。吴老师在收藏过程中总是被偶然看到的其它题材所吸引,渐渐地,收藏的品种丰富了起来,也就愈发沉迷其中了。      
           
收藏藏书票给吴老师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有时会因为犹豫错过了自己特别想要的藏书票而懊恼,有时因购入了比预期要精美珍贵的藏书票而欣喜。看到一些不贵的藏书票,十几二十块钱,这个那个都想收入囊中,结果几十张一算,得,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吴老师调侃自己向妻子报备时说,“我又买了个小空调(花了几千块买书)”。

(吴老师给小版们展示他的“小空调”)


吴老师还因为藏书票结交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上海的书商朋友阿罡总是给他这个老顾客88折的优惠,虽然有些朋友都没有见过面,但在网上的交谈中也获得了不少知识。
藏书票·讲不完的故事

藏书票的背后总是有令人遐想的故事。吴老师给小版展示了一本贴了两张藏书票的毛边书,一张如常,贴在书的前环衬上,另一张倒着贴在后环衬上。可以想象当时书的主人拿到它时大概是十分欣喜的,以至没有发现书都拿颠倒了,就直接把藏书票贴了上去,后来发觉,为了不损坏环衬,只好当作无事发生,又在前环衬贴上一张藏书票。

小版有幸亲手拿着端详了这本毛边书,质感真的与我们现在看的书迥然不同。素雅的草绿布质封面,粗糙毛茸的纸边显出一种朴素原始、落落大方的美感。翻开,版心非常集中,四周留白多。内页纸质非常厚实、纹理感强,印着别致的字体和繁复的花纹,刻画精细的版画甚至透过了厚厚的纸背,产生凹凸不平的立体美感。







吴老师说,版心集中,可方便后人裁切掉污损的边缘继续阅读,毕竟一本毛边书在当时也价格不菲。而别致的字体不仅有装饰作用,也是“防伪标志”,每一章首单词的首字母用繁复的花体表现,很难抄袭。他指了指扉页前的一面,相当于现在的版权页,印着该出版社花纹繁复的标志。他接着对着灯光轻轻提起一张书页,能看到一个透明清晰的图案,也是该出版社的标志。
时间就这样在欣赏一张张藏书票、一本本毛边书中流逝了,不觉已到日暮时分。吴老师最后给小版展示了他和儿子亲手刻印的藏书票,看得小版也很想亲手刻一张属于自己的藏书票,将自己的书贴个遍! “My book”,读书又多了一份乐趣和雅致。

(吴老师和儿子亲手刻印的藏书票)

小版们的碎碎念

@天天天蓝:回去就和室友说我的手今天下午摸了几千块……的书(哈哈)!这次看到接触到了很多价值不菲的藏书票,但更珍贵的是学到了无价的知识,特别感谢老师的倾囊相授。

@阿艾克斯歪:自上一次导师见面会后这是第二次见到吴新江老师。和我们讨论他最爱的藏书票时,吴老师可谓“倾囊相授”:从西洋版画史谈到当代藏书票收藏家;从藏书票的题材谈到自己收集藏书票过程中的趣事;从藏书票的题材谈到藏书票的内涵…吴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精心收藏的藏书票和年代久远的毛边书,还给我们推荐了小陆的书摊、阿罡版画书斋、笑一版画藏书票等店铺,干货满满,不虚此行!

@萦萦萦:特别感谢吴新江老师给我们这次近距离接触藏书票的机会,让我对藏书票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充分理解了藏书票的“包罗万象”。

@Cool:吴老师在介绍自己藏品的时候特别精神,每一枚藏书票都像是他的孩子一样,我当时就在想,我也要培养一个好的兴趣来。
结语


藏书票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大的比A4纸大一些,也没有多少重量,却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烙印。纸张的材质、墨色的深浅变化都是时代的不经意之笔,画面传递着版画家的巧思,格言彰显着藏书人的性格。触摸欣赏那一张张精美的藏书票,就是在聆听一个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图片 | 王颖 方义

文案 | 陈鑫源 冯薏萦
编辑 | 王颖
审核 | 石晶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